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04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921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2023-08-15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12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据证实,美国夏威夷毛伊岛的大火已经造成93人死亡。这场横扫历史古城拉海纳的大火成为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火灾。

这场开始于上周二(8月8日)的大火成因仍在调查当中,但影响是毁灭性的。

夏威夷州州长乔什·格林(Josh Green)上周六(8月12日)警告称,随着遇难者的身份鉴定工作持续 进行,死亡人数可能会大幅上升。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1

图像来源,INSTAGRAM/Reuters 旅游城镇拉海纳有超过2000座建筑被毁。

目前仍有数百人下落不明,另外数以百计的人在逃离火势后,正身处毛伊岛各地的庇护所.

夏威夷对于山火并不陌生,但过去几天出现的山火被认为是该群岛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而且干燥的夏季和一场经过的强劲飓风助长了火势。

据格林所说,这场风暴产生的阵风风速高达81英里/小时(130公里/小时),令火势每分钟前进一英里,导致人们没有多少逃生的时间。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2

美国夏威夷毛伊县(Maui, Hawaii;又译茂宜县)遭大火重创,多座市镇对外联系中断,BBC随抢运救灾物资的志愿者乘船挺进灾区。

问题未解

“这是无法想象的一天,”格林说。

他表示,这场火灾“肯定是夏威夷历史上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

“我们只能等待并支持那些还活着的人。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尽可能地将人们聚集起来,给他们提供住房和医疗协助,然后再开始重建。”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拉海纳古城大部分地区被烧成废墟。

与此同时,预警系统是曾经运作或是发生故障,目前仍不清楚,很多人向BBC表示,他们没有提前收到火灾警告。

州检察长正在对当局的应对情况进行“全面核查”。

夏威夷州第二国会选区代表吉尔·德田(Jill Tokuda)在周日接受BBC采访时表示,有“严重的问题”需要解答。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充分理由感到愤怒,而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答案,”德田女士说。

她还形容自己在周末到访拉海纳的经历“令人心碎”。

“我们在那里有很多的回忆,很多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失去了一切,(或者还在)寻找亲人。”

虽然火势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是岛上的一些地区,包括拉海纳周边,仍在继续努力全面扑灭。

当局已经将工作重点放在搜索岛屿沿海区域上,利用训练有素的搜救犬寻找废墟下的人体迹象。

毛伊岛警察局局长约翰·佩蒂埃(John Pelletier)情绪激动地表示,目前他们只覆盖了搜索区域的3%。

“我们还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件事有多大,”他说。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4

视频:航拍毛伊岛野火的损毁状况

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高级官员杰里米·格林伯格(Jeremy Greenberg)向BBC表示,包括城市搜救和火灾扑灭队等在内的额外增援正在被派往火灾地区。

“绝对的第一要务是保障幸存者的安全,”他说。

格林伯格补充说,目前虽然仍有近1000人仍然失联,但是其中一些可能是安全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联系上。

山火成因

山火通常需要三个因素:生物质能燃料——如植被或树木、点燃的火花,以及推动火势的风等气象条件。

根据美国干旱监测机构的数据,夏威夷州约有14%的地区正遭受严重或中度干旱,而夏威夷80%的地区被归类为异常干燥。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5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数以百计居民被疏散到临时庇护中心。

干燥的天气会吸干植被水分,令它更易点燃并让火势蔓延。据科学家计算,夏威夷90%的地区降雨量比100年前少,在2008年以来的这段时间里尤其干旱。

在这场火灾前,毛伊岛本身也处于红色警报状态——预计将出现高温、非常低的湿度和更强的风,这些因素加起来,增加了火灾风险。

周二经过夏威夷沿岸的飓风朵拉(Hurricane Dora)所带来的强风进一步助长了火势。分析人员预计,今年大西洋飓风季节会比往常更强,这是由于今年录得了创纪录的海表温度,这增加了大气层中的能量。

上个月,美国国家气象局(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指出,毛伊岛爆发了灌木火灾并暂时封闭了一条公路。当时,预测员警告,“今年旱季的火灾风险升高。”

科学家还指出,夏威夷的一些岛屿覆盖着一些比本地植物更易燃的外来草类。这与干燥的条件相结合,会导致一个火花即可引发迅速蔓延的大火。

上周四(8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州长格林表示,这场山火是该州历史上“最大的自然灾害”。

“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像这样影响一座城市的山火,”格林说,气候变化的挑战给夏威夷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压力。

“我们在全世界很多不同地方都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他说。

气候变化增加了全球山火的风险。由于温度升高,热浪热结时间更长,强度更大;更干燥的植被和更炎热的温度意味着一旦火灾爆发,火势会更容易蔓延。

联合国预计,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极端山火的数量和范围将增加,并扩散到以前未受影响的地区。

山火在过去的夏威夷并不十分常见,且通常是由火山爆发或者闪电引起,但是近数十年的人类活动令山火更常见,且更极端。

上一次夏威夷山火发生在2018年,当时飓风莱恩(Lane)令拉海纳一带的火势蔓延,令2000英亩土地被毁。过去一周的山火也发生在同一地区。

警报系统失灵?

随着大火导致严重破坏,人们对于当局是否有向居民及时发出警报也表示质疑。

当地最早的撤离行动发生在上周二,之后当局宣布火势“100%受控”,然而在第二天,快速移动的火势已经吞噬了毛伊岛的拉海纳市,该市目前已有80%被毁。

尽管有人报称当时收到了短信警报,但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警告没有更广泛地传播。许多居民报告说,火灾到达之前几个小时强风打断了通信系统。

据BBC了解,火灾于上周二爆发之前,并没有具体的警报。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6

图像来源,Reuters 当地居民称,在火灾爆发之前,他们没有收到当局的警报或指引。

国家气象局确实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强风和干旱天气可能助长山火的警告,但是有关警告于周三被取消。

8月8日早上毛伊岛报称发生火灾后不久,官员下令拉海纳东部一个学校附近的区域疏散。

当地时间上午9点,毛伊岛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声明,称灌木火已经“100%受控”,但表示“该地区的风仍然仍需关注”。

除了警告要避开道路封锁外,毛伊岛官员并未进一步警告拉哈纳,直到当地时间下午4点45分左右,地方政府称火灾“显然出现了新的起火点”。

当天下午宣布了进一步的疏散行动,当晚10点前,市长理查德·比森宣布了紧急状态。一些酒店的游客被指示留在原地以避免堵塞当地道路。

至此,火势已经围困了拉海纳的一部分地区,迫使一些居民逃到海里。

官方此前曾宣称,夏威夷有世界上最大的全灾害公共警报系统,其中包括覆盖夏威夷群岛很多岛屿的400多个警报器网络,帮助警示居民和游客面临的各种威胁。

该州紧急管理机构负责人亚当·温特劳布(Adam Weintraub)向美联社表示,纪录显示上周二毛伊岛上的警报器没有被触发。

他表示,官员反而使用了发送到手机和电视、电台广播的紧急警报。

在火灾发生后,许多居民报告称没有看到这些警报,引发猜测指,警报在毛伊岛发生广泛停电和通讯中断后才发出。

毛伊岛消防队长布拉德福德·文图拉(Bradford Ventura)在上周四晚对记者说,火势在强风推动下迅速蔓延,通知居民变得“几乎不可能”。

他表示,拉海纳被火灾袭击的第一个社区“几乎没有可以提前撤离的时间”。

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今日》节目中,比森市长拒绝就警报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发表评论,但是表示,迅猛移动的火势造成了一个“不可能的情况”,因为“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

夏威夷州州长乔希·格林在上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拉哈纳的破坏“非常难以预料,特别是因为它在夜间伴随着强风而来”。

救援困难

周六,上百名疏散者继续在毛伊战争纪念馆(War Memorial Complex)的紧急避难所聚集,从人数一直增加的志愿者那里获取食物、洗漱用品和医疗援助。

大白板上列着最紧迫的需求——电池、水和发电机——还有一张全大写字母的告示,上面写着已不需要更多衣物。

战争纪念馆避难所团队成员基普·比森(Keapo Bissen)表示,失踪名单时时刻刻在变化,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报告亲人失踪,或者报告找到了他们。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7

图像来源,EPA 毛伊岛的重建将成本高昂。

“在这个停车场上,我们目睹了很多令人感动的重聚,”她说,“这是光明的一面。”

自火灾爆发以来,据信已有超过2000栋建筑物受损或被毁,其中大部分是拉海纳地区的住宅。

通往拉海纳的主要道路洪诺阿皮拉尼高速公路(Honoapiilani Highway),在周六曾短暂对居民开放,但很快又被关闭。

数以百计的拉海纳居民还是在公路上排队等候,希望被允许通过。

在火灾中失去家园的丽兹·格曼斯基(Liz Germansky)对救援反应感到愤怒。她坐在那段交通拥堵的队列中说:“政府在阻挠人们提供帮助。”

另一条卡赫基利公路(Kahekili Highway)仍然开放,但当地人表示开车走这条路太过危险。这条在这里被称为拉海纳“后路”的公路宽度几乎只能容下一辆车,而且有许多急转弯和陡峭的悬崖。

“我们这货车无法在那里开,那是个悬崖,”被困在交通拥堵中的居民鲁思·李(Ruth Lee)说,她正试图给家人带去物资。

据太平洋防灾中心(PDC)和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估计,重建毛伊岛的成本将达到55亿美元(43亿英镑)。

刚飞越过毛伊岛的直升机飞行员理查德·奥尔斯滕(Richard Olsten)向BBC表示,连港口的大多数船只都被烧毁和沉没了。

“历史建筑、教堂、传道会建筑等等——全都没了,”他说。

“所有商店和餐馆所在的主要旅游区,历史悠久的前街,全部烧成废墟。”

在夏威夷卡胡卢伊市拥有一家印刷企业的费丽西娅·约翰逊(Felicia Johnson)正在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基层救援行动。

她的家人来自拉海纳地区。她已经收集了数百磅的捐赠物资,但是却无法穿越政府检查站将它们运过去。

夏威夷大火:毛伊岛死者已达93人,当地警报系统受质疑(组图) - 8

约翰逊(右)是当地一个正在努力组织基层救援的人。

她说,恳求当局让自己带着捐赠物进入是情绪上最难过的部分——而不是她投放物资时所看到的毁灭惨状。“那是令我崩溃的部分,我不得不一直求你们,让我进来给人们送吃的。”

约翰逊女士表示,该地区的很多码头受损太严重或者完全毁掉,无法用船运送物资。有些已经走了水路的人,不得不游泳将物资送到岸边。

帮助她装载物资的一些年轻人,则责怪政府管理不善和官僚主义。

“指挥官太多,战士太少,”25岁的布拉达·杨(Bradah Young)说。

“每个人都在指挥,但没有人在行动,”另一名男子说。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2)
飞翔鸟 2023-08-15 回复
是众所周知,夏威夷群岛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重地,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军事基地群,是美军太平洋地区的后勤及指挥中心,其中珍珠港更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地位及其重要。 仅仅常驻数量,就近6万美军。 可是,这6万美军在6天时间里,就这么注视着毛伊岛被山火摧毁,注视着毛伊岛上的美国人或者被烧死、或者跳海被淹死...... 除了数量庞大的美国海军,在夏威夷群岛上还有数量同样很大的美军国民警卫队。 还不要忘记,夏威夷还有大量的美国警察、消防部门。 所以,在山火爆发之后,为什么6万美国海军、美国警察、美国消防部门、美国国民警卫队,在连基本的警报都不发之后,还集体注视山火摧毁毛伊岛、集体注视毛伊岛的美国人被烧成灰烬或者跳海溺死呢?
飞翔鸟 2023-08-15 回复
最近美国人民最关心的国内议题,莫过于持续数日的夏威夷州大型山火。山火自8日就开始蔓延,一直到现在都未能得到控制。据环球网报道称:截至当地时间8月13日,火灾已造成至少96人死亡,夏威夷州州长格林表示,这场大火已经成为一百年内美国致死人数最多的火灾。国家遭受这样的自然灾害,按理说总统就算不亲临一线指挥救灾灭火,也应该时时关心灾情动向。然而美国总统拜登却选择在海滩上晒太阳,还拒绝对灾情作出评价。这样的冷血行为在美国民众间引发了愤怒。 夏威夷火势滔天,拜登在休闲晒太阳 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彭博社专栏记者辛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在里霍斯海滩上呆了几个小时,终于问了拜登如何看待夏威夷火灾中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的问题,可拜登却不予置评。”同时,辛克还发布了一张拜登躺在椅子上,在沙滩上和他人闲聊的照片。拜登冷漠的行为立马激起了民愤,不少美国网民指出,在今年年初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件中,拜登也拒绝前往受灾区域视察灾情、慰问灾民。美国《旁观者》杂志评论道,拜登刚刚结束了为期十四天的度假,只在华盛顿特区呆了四天,就又去特拉华州的海滨别墅度周末。而且拜登还对夏威夷沉重的灾害拒绝评价,这实在是难以置信。
王玥Kathy 2023-08-15 回复
这场火灾真是灾难性的,政府需要更加严谨和高效地应对。
舌尖上的程序员 2023-08-15 回复
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力量重新开始。
Kathy 2023-08-15 回复
捐款还不够,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