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089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2023-10-10 来源: 北美留学生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两个月前,一段华裔姑娘梁娇颖采访妈妈李书云的视频在Tik Tok上火了。她说,自己这样的长相在美国很受欢迎,但一旁的母亲却摇摇头说,“你就是很丑。”

此时的她,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脱口秀演员,在Tik Tok上拥有130万粉丝,出过脱口秀特辑,拥有两家自己的开放麦俱乐部,还登上过亚洲名人堂。然而,在母亲眼中,她永远都是“我们家的小黑妞、小猪嘴”。

这个称呼几乎伴随了她整个童年,让小时候的娇颖自卑不已。但现在,她不仅能轻松谈论,还把容貌焦虑、“中式父母”这些过往经历中伤她最深的部分写成了脱口秀段子。

是什么造就了如今的她?又是什么让这对“中式母女”从关系紧张走向彼此和解?故事背后折射出的哪些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01

被唤“小黑妞”,

母亲的“打压式教育”让她陷入了容貌焦虑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1

在梁娇颖讲过的脱口秀段子里,热度最高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一次,父亲醉酒后,想把她扔到垃圾桶里,就随手往外一扔。但因为扔的时候手不稳,她被摔在了地上,发出哇哇的哭声。循着哭声赶来的母亲,劝说父亲,“她很丑,但是她会成为一个斗士。”

后来的她,的确如母亲预言的成为了一名“斗士”。但在这之前,她一直生活在“嘲笑”与打压之下。娇颖说,因为小时候长的很黑,不符合东方式的传统审美,所以常被母亲和身边的同学嘲笑,导致她非常自卑。

而对于皮肤白皙、长得漂亮的妹妹,母亲的态度却判若两人。“我们抢玩具,我不给她,她会自己打自己一巴掌然后哭,我妈就会打我一顿。”还有一次,娇颖偷穿了小姨给妹妹买的粉色裙子,母亲发现了就说她,“你这么黑,还穿粉色裙子,难看死了。”

来到学校,她又被周围的同学嘲笑,这让她内心彻底崩溃了。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容貌焦虑一直困扰着她。“小时候,我有一种感觉,我不配得到一切,感觉自己是不被期待出生的。”为了得到母亲的肯定,让自己在学校受欢迎,娇颖开始拼命读书、考第一名。但母亲仍不会夸她,还是只看到她的缺点,唤她“小黑妞”。

但在母亲李书云口中,却给自己“打压”女儿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玉不琢不成器,一切都是为了帮女儿成才。因为她觉得娇颖的天性太骄傲,而这种骄傲就像“杂质”,必须全部挤压掉。

其实,像李书云这样以“打压式教育”培养孩子的母亲并不少见。也许在她看来,说女儿丑不过是随口一句,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一直接受“消极暗示”的女儿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2

在《十三邀》的访谈中,姜文在谈到母亲时,语气里充满了遗憾,“我一生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一句夸奖,这是我人生中最遗憾、最难过的事。”当年,考上中戏,他兴冲冲回家告诉母亲,可母亲只看了一眼录取通知书就把它扔到了一边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给我聊这个。”后来,他给母亲买房,多次拿下世界级的导演奖项,但仍没有等到来自母亲的肯定与鼓励。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3

奥斯卡经典电影《伯德小姐》(Lady Bird)里的主角伯德小姐经常被母亲讽刺与否定。在听到她想去纽约上学时,母亲不仅不同意,还挖苦她,“反正你也考不上。”直到后来,母女俩在试衣间为伯德小姐挑选毕业舞会礼服时,母亲才说出了心里话,“我当然爱你,我希望你能成为最好的你”。而伯德小姐的回答,也道出了不少女儿的共同心声,“如果这就是最好的我呢?”

对孩子来说,也许他们期待的不过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句赞赏,听到一句鼓励。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写的,“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然而,对于很多“中国式父母”来说,这正是最欠缺,也最需要学习的。习惯了打压、贬低孩子的他们,是否早已忘了还有夸奖这样的教育方式?

02

母女关系破冰:

美国之行,让她变身自信“大女主”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4

而真正改变梁娇颖,让她从自卑中走出来的其实是到了美国之后的一系列经历。

虽然之前她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好莱坞大片里的墨西哥美女又黑又美,我就不是呢”,但刚到美国时,她依然还是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感到不自信。“去美国之前,我以为我一到美国就会很美,结果一点都不是。因为你自卑,你会弯腰驼背,你想把自己变得更小,想变成隐形人。”

后来,娇颖认识了一个做模特的白人姑娘,说她很美,鼓励她做模特,还邀请她成为某时尚杂志的封面女郎。“结果我真的变成了封面女郎,参加了选美比赛,获得了中国小姐。我才发现,你一定要爱自己,才会觉得自己美。”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5

如果说白人姑娘的鼓励,让她懂得了爱自己,也让她明白了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下对于“美”的不同理解,那么留学与努力成为演员的奋斗经历,则让她拥有了独立的人格与强大的内心世界。留学期间,虽然娇颖按母亲的意愿学了金融,但她还瞒着母亲偷偷在学表演,因为想做演员的想法一天比一天强烈。为了能跟着某知名导师学表演,她先去给他所在的慈善机构做了两三个月免费翻译,帮着端盘子、端咖啡,这才打动了对方。

女儿为成为演员所付出的努力,李书云都看在眼里。她打心眼里不希望娇颖走演员这条路,因为觉得女儿长得不好看,第一语言又不是英语,怕她受打击。而且,她也看不惯女儿像美国人说话的方式 —— 仰着头,打着手势,像骄傲的孔雀。“我一直担心女儿太张扬。但现在环境变了,在美国你要是不张扬,人家都看不到你。”

2015年,在看了女儿主演、投资的一个20多分钟的短片后,李书云的想法开始动摇了,她想,也许女儿真的能走这条路。后来,娇颖又带她在美国看了《爱乐之城》。看后,李书云大哭了一场,从心底开始理解女儿的难处。连白人姑娘想做演员都要受这么多罪,更何况是身为华裔的女儿呢?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6

李书云与女儿的心终于开始慢慢靠近。“娇颖她心太高,所以一直就很困顿。孩子6个月的时候,她就开始说脱口秀了。反正做演员总得有个突破口,脱口秀是凭语言才华,看她能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这一次,她终于与女儿站在了一起。

尽管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脱口秀俱乐部,娇颖还是会因为脱口秀的票没卖完而焦虑。这让李书云陷入了沉思,“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的打压吧,这一点我思考了很久才明白。” 现在的李书云会劝娇颖:你已经很好了。

“如果可以重新再来一次,回到娇颖小时候,我不会再打压她。我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娇颖花了30年时间,终于与母亲实现了和解。母亲对她的改观其实是从她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信的女性开始的。而这一切其实与美式教育带给她的改变有关。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7

如果观察中国与美国家庭,就会发现美国孩子常常让人感觉浑身充满自信,即使有时他们表达的观点是错的。以天才少女谷爱凌为例,她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就是典型的美式自由教育。妈妈谷燕十分尊重女儿对滑雪的兴趣与意愿,还会经常赞美她“我们爱凌是最棒的”,一路陪伴她、鼓励她,从不给她过多的压力,会反复强调:不需要女儿上斯坦福,也不一定要得冠军。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支持,我们在镜头里看到的谷爱凌才一直是那样的充满自信、笑容灿烂。

03

两种教育方式的碰撞:

为何美国的鼓励式教育值得提倡?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8

虽然梁娇颖通过实际行动说服了母亲,让自己走出了“中式母女”关系的困局,但还有很多在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打压式教育”带给他们的阴影。

在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一个片段,英子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二,爸爸给她买了最爱的乐高,而妈妈宋倩回家后开口第一句就透着满满的“扫兴风”:这次考第二名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是了,谁都有失误。而当她看到英子从书包里拿出乐高,更是瞬间就怒了,“考第二名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这次为什么成绩会下降,自己好好反省一下。”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的确,在宋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影子 —— 永远把成绩放在第一位,不关心女儿的兴趣与梦想,总是把批评的话挂在嘴边。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9

其实,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卿小时候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打压式教育”。在她每次谈起父亲是如何严苛对待她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小的时候,爸爸对我非常严厉,不让我照镜子,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高一开始的每个寒暑假必须去酒店做清洁工,打工挣钱。”父亲的教育方式,让董卿在成为央视的当家主持后依然会出现自卑的情绪。

之前,关于“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打击式教育”的话题登上过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与共鸣。有网友谈到,因为父母的打击,长大后的自己变得自卑与内向,还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即使是别人的过错,也会内疚很久。正如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写的: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

而与中国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家庭经常采用的“鼓励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得到积极的暗示,成为更好的个体。谈到鼓励式教育的正面影响,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即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有了高期望值时,这个人或事物会因此变得出色。

从自卑到自信,华裔脱口秀女孩如何走出母亲的“打压式教育”(组图) - 1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美国一所高校做过这样的实验:随机抽出十个学生,告诉校长这十个孩子智商超群,要求学校老师跟踪记录他们的表现,但要向他们保密。结果,被调查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有了惊人的提升。

所以,即使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鼓励都是比打击、批评更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想象,如果李书云从小就能以正向的方式鼓励女儿,就不会让娇颖陷入这么长时间的容貌焦虑,也不会用了那么多努力才重拾自信,走出母亲带给她的“童年阴影”。

结语:

在比较母亲与美国妈妈的教育时,娇颖说,“对于东亚母亲来说,她们从不觉得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她认为我们是她的一个延伸。我们就是母亲的童话,她想强制把我们压缩到里面,以为这就是幸福。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童话。”对于很多的中国式父母来说,想要改变与孩子的关系,也许可以从学会理解和鼓励开始。

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 梁娇颖华人教育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我不是小彤彤 2023-10-10 回复
傅佩荣教授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长期活在批评指责中的孩子,只学会谴责;一直活在敌意攻击里的孩子,也只学会自我贬低。唯有被父母接纳、理解、肯定和鼓励的孩子,才有机会茁壮成长。
美物美国购 2023-10-10 回复
我就是在我妈的打压式的教育下顽强地长大的。在我妈的眼里,家里我样样“不如”我姐,穿的衣服背的书包都是捡她剩下的,好吃的东西尽着我弟弟吃,因为他是男孩儿还比我小;在外面,我不如邻家小妹,她们有的比我“学习”好,有的比我“听话”,甚至连长相比我好也是打压我的理由。难道父母不应该为我的长相而自责吗? 打压式教育让我一生感到自卑!
洋气周呀周 2023-10-10 回复
傅佩荣教授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长期活在批评指责中的孩子,只学会谴责;一直活在敌意攻击里的孩子,也只学会自我贬低。唯有被父母接纳、理解、肯定和鼓励的孩子,才有机会茁壮成长。
松鼠一枚 2023-10-10 回复
“打压式教育”这样一个命题其本身就是西方式的所谓“民主自由”教育命题。真正了解西方教育的人绝对不会这样的说事的,西方国家的“赞扬式教育”更多的是贫民教育,精英教育完全是客观教育,既不盲目打压也不盲目赞扬,我们不能用西方国民教育来代替精英教育。将我们中国的教育认为是打压教育完全是不合适的,中国的教育应该理解为严格要求的规矩教育,这样的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抑制国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