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1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16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2023-10-30 来源: 谷雨星球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中国双减已经落地两年,减负也走过了十年,出现了有些吊诡的情况。

一方面,是对培训机构的管理越发严格。

教育部了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从10月15日正式实施,对部分培训机构进行严抓严打。

另一方面,鸡娃却日益火爆,甚至比双减前有过之而不及,内卷越发低龄化、极端化。

如同《三联生活周刊》最新一篇报道指出,一到开学季,儿童精神科就爆满,都约不上号。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

那么,到底有没有相关研究,能告诉我们:减负到底有何成效?为什么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却越来越累呢?

不久前,3位北京大学老师用减负相关数据,发表了一篇经济学论文《教育减负、家庭教育支出与教育公平》,及时解答了我的困惑。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2

这篇论文意义重大。

可以说,这是国内第一次以实证研究的视角,验证了一个早早藏在许多家长心底的担忧。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越发凸显,简单来说,不仅减负没成功,还拉大了教育不公——

收入在前10%的孩子每周学习时长上升,但也为付出了更多的钱;

收入在后10%的孩子每周学习时长下降,但升高中率也大幅下降。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3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4

减负后两大核心发现

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减负?

首先,当然是补课让家长们花了太多钱。

根据《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的数据,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比例较高,平均占家庭教育支出的1/4左右。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5

■《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

其次,所有孩子都不可幸免。

尤其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科补习既要补差又要培优。学业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通过课外班查漏补缺,成绩优异也要抢跑赢过对方。

对此,相关部门出台了各类文件来减负,而研究也验证了政策力度之大。

北京大学博士生周子焜、以及教授雷晓燕、沈艳,通过收集了2005-2018年共计13年间中国关于教育减负的公开政策文件,整理出了相关细项。

如控制在校时长、禁止竞赛成绩影响入学、禁止一切形式的校内补课、禁止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禁设重点班、考试不排名、禁止组织招生考试等等。

如果减负在当年得到了执行,打分为1,否则为0,总分为21分,分数越高,说明减负力度越大。

研究的第一个核心发现,减负力度的确越来越大了,逐年递增中。

同时,虽然各省市在执行政策时候有强弱差异,但这一差异也在缩小。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6

该研究还未涉及到2021年双减后的数据,不然这条折线定然达到了峰值。 

双减发布后近半年内,就有近七万家教育相关的企业吊销、注销。

这个政策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可能还有待时间研究,我们可以2010-2018年减负研究里,找到一些线索。

这个研究样本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覆盖14960个家庭的42590个人,调研减负政策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初升高概率、家庭教育总支出和学习时长的影响。

从而有了第二个核心发现:

收入中位数为前46%的家庭在教育减负后,升入高中变得更加容易,而后54%的家庭却变得更加困难。

也就是说,中产及以上收入家庭升学概率上升,而中产以下的家庭升学概率则下降。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7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8

学习时长大幅增加

那么,难道初升高概率更大的中产,竟是减负的受益者吗?且慢,别忘了还有一个影响因子——学习时长。

研究发现,相较于收入中位数后的家庭,收入在中位数前46%的家庭不仅增加了教育总支出,学习时长也随之而上升。

研究者将调研对象按照收入分得更细了一些,对比发现升高中率、教育总开支、每周学习时长之间存在正相关。

如同论文作者所说,该研究具有经济显著性:

收入处于后10%家庭的学生,升入高中的概率平均下降9.3个百分点,教育总开支平均下降21%,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下降9.19个小时。

而收入处于前10%家庭的学生升入高中的概率平均上升5.3个百分点,教育总开支平均上升67%,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上升10.37个小时。

因为该项调研定义的家庭中位数与全国通行标准持平,这前 10%的学生就相当于常说的城市中产收入水平。

也就是「鸡娃」付出最多精力的一群人。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9

那为什么不敢让孩子减负呢?每个家长肯定都会脱口而出:

因为还是要升学啊!

通过构建三种微观理论模型,研究者展示了减负政策在三种场景下的可能效果:

1、无家庭教育投资、无升学竞争;

2、无家庭教育投资、有升学竞争;

3、有家庭教育投资、有升学竞争;

确实,只有第一种情况下,也就是不存在升学竞争或者升学率非常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减负效果。

第二种情况下,只要有升学压力,哪怕没有家庭投资,也会为了升学而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

第三种最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有家庭投资也有升学压力,结果只能是以下三种,最后的结果就是:

1、高收入家庭的升学概率上升,低收入家庭下降;

2、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上升,低收入家庭下降;

3、高收入家庭的学习时间上升,低收入家庭下降。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0

■中职分流更是让家长忐忑到不敢放松。

原因也很好理解。

对于中产及以上家庭的孩子来说,即便校内减负,家庭可以补充投资,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到基础教育的内卷中

所以,「既往的减负政策没有使得这些家庭和学生减负,相反各项投入都在增加」。

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批疲惫的学生——

精神科爆满,抑郁症频发,被压垮的孩子随处可见。

对那些缺乏经济优势的学生来说,虽然减负的确让教育投入下降,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惨痛。

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躺平,连参与升学游戏的入场资格都没了,不得不早早从这种竞争中退出。寒门再难出贵子。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1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2

减负的下一步?

为了更加深入论证减负的影响,研究者们还横向对比了已经走过减负之路的邻居日韩的现状。

他们发现,情况也不容乐观。

👉韩国:补习机构越减越多

韩国被称为进化掉了睡眠的卷王之国。

为了考入名校,很多孩子9点结束学校晚自习后,还要去校外机构继续上课,直到11点按政府要求实行宵禁。

而且,他们还过于依赖私人辅导,坚信花费越多,考分就会越好。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3

■图片来源:韩剧《天空之城》

为此,韩国政府开始陆续出台政策,试图扭转国民「教育受虐狂」的现状。

如禁止开设机构,对学费设置上限,甚至出动「学习警察」,在深夜10点半满街巡逻还在违规上课的机构。

自2016年开始,韩国的所有中学都必须实行「无考试学期」。

只不过,高考大棒悬在头顶,学业压力只是从校内转向了校外。

2022年,韩国补习机构比两年前增加了17.4%,有些机构无视规则,敢于收取双倍甚至5倍的学费!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4

■据韩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近80%的孩子参与校外辅导,全国中小学生的校外补习每周7.2小时,支出飙升至创纪录的26万亿韩元。

👉日本:减负以失败而告终 

从1980年开始,日本开始了「宽松教育」改革,如小学不再教四位数的减法,以至连圆周率3. 14也以3代之。

遗憾的是,这样的改革反而导致了学生学力下降

在连续三年的PISA中,日本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从第一位降至第六位和第十位,阅读理解能力也跌至平均水平以下。

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同时,升学竞争仍然存在,所以学业压力从公立学校转向私立学校,从校内的课堂转向校外的补习班。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5

■图片来源:日剧《龙樱》

为此,日本开始着手增负,开启去宽松教育时代。

2008年推出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再度增加教育时间和教育内容,

日本校外补习班的开展,也更加如火如荼。在2022年,日本注册的补习班就有近6000所。

后来,在六年后连续三年的测试中,日本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几乎仅次于中国和新加坡,其他学科的学力水平也位居前列。

也就说,这一场过山车式的减负,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6

■图片来自论文《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日本教育改革之一的历史进程》

我们常说,内卷是无效的过度竞争。

因此,在教育的剧场效应之下,让孩子们不用为了提高1分而付出100个小时的减负,是完全值得提倡的。

但为什么在东亚三国,减负政策都遭遇了「校内减、校外增」的现实困境呢?

在北大的这份研究里,我们已经看到了答案:

文凭社会下,只要升学竞争的压力存在,教育减负大概率就会走向教育分化。

北京大学教师发文曝光减负10年的代价:中产掏光钱包,孩子卷进精神科(组图) - 17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我们经常会解读跟国外教育相关的研究分析,也感叹国内难以找到类似关怀社会又贴合时事的前沿分析。

而提及为什么要做这篇论文,这几位学者表示也是受双减影响:「双减政策执行时间尚短,效果未能全面显现,但若等到该政策长期施行之后再评估,恐怕会错过最佳的政策窗口调整期。

因此有必要分析历史上类似政策的执行效果,从而形成合理预期,为进一步的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这一场对教育系统和每个身处其中的家庭的探索,注定是个漫长的征途。

但好在,还有研究者愿意钻进去,呈现真相。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JackFan 2023-10-31 回复
中国教育问题出在每个家长都把自己孩子往象牙塔推。在澳洲电工和建筑工人比大学毕业的赚的多。
JessicaJJ2012 2023-10-30 回复
减负后的核心发现让人震惊,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升学率上升,而低收入家庭的则下降,教育资源越发不公平。
悉尼陈工 2023-10-30 回复
看来减负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学习时间增加了,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SOKAPING 2023-10-30 回复
减负没有减少学习负担,还拉大了教育不公平。
小菜Harry 2023-10-30 回复
国内这教育体制是病入膏肓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