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澳洲中产阶级的特征曝光!孩子上私校成标配,给孩子买房,年入$50万...妈妈们都达标了嘛?(组图)
根据新的研究
澳洲人平均每年需要赚取326,900万澳元的工资
才能感到富有
几乎是工资中位数的7倍
但根据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
四分之一的澳洲人在赚到高达50万澳元之前
不会认为自己富有
但实际上
个人工资中位数仅为49,805澳元
那么除了“死工资”
究竟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中产”的幸福感呢?
澳洲人闲话中产
NO.01
妈妈们,关于中产这个词是不是耳朵都要起茧了?
之前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大概率会拒绝承认自己是中产,例如否认三连:
“别乱说!我不是!很普通”!
这点很有趣,大部分中产阶级的内心深处是不太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的。
但许多人说如果下面这些特质你都有了,那么你一定过着中产般的生活:
吃 Viennetta 冰淇淋蛋糕
穿着 RM Williams 靴子
在全包式度假村度假
拥有一艘很少使用的小游艇
对于在澳洲达到这一阶层的“终极特征”,人们还存在一些争论,但许多妈妈都认为,中产是指那些:
仍然需要工作谋生
但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来负担
日常的大手大脚
先来看一下澳洲人的总体观点:
“对我来说,$50 万的综合收入加上无抵押贷款,就已经接近中上阶层了。你可以买得起所有相对较好的东西,不需要贷款,但不能像傻瓜一样花钱"
”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花上 $2-3 千澳元并不会让你感到困扰。临时状况的发生只是一种烦恼,而不是问题。”
在 Reddit 上,数百人分享了他们认为中上阶层的定义,其中一位用户认为:
在墨尔本或悉尼市中心 15 公里范围内
拥有房屋的人属于富人阶级。
"拥有一艘小船,但几乎从未使用过。"
"三双或三双以上的 RM Williams。”
“在某个州的首府城市养一只纯种狗”
"虽然嘴上抱怨生活成本,但家里俩娃上私立学校”
“太阳镜挂在马球衫的最上面一颗纽扣上"
"从 Crust 订购披萨”
“嫌弃老伴花 $700 多澳元在一家'戴帽子'的餐厅度过约会之夜,抱怨孩子们看 iPad 玩得不亦乐乎"
“拥有一辆 200 或 300 系列的路虎或 V8 巡逻舰,真正拥有它。不是借来的钱。”
“每隔几周雇一个园丁和/或清洁工帮你做家务,因为你懒得去做,而且有闲钱挥霍。”
。。。。。。
中产阶级的教育观
NO.02
在2000年代初,澳洲中产阶级生活意味着拥有一套房子,能够负担得起每年度假的费用,并为全家在每个星期五晚上订购外卖。
到2023年,如果妈妈们被视为中产阶级,则不会享受到这些。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甚至将租用或拥有一套公寓;如果你拥有,那么每年的假期费用都很难负担。
本质上,我们过去认为的中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了。
因此所有人的观点再次转变,有人说:每年全家度假的澳大利亚人可被视为中上阶层。
一位员工回忆说:"我参加了一次会议,会上我的经理们谈到了和家人去巴厘岛和泰国的全包式度假村。
他们讨论得很随意,这至少让我明白,他们自己过得很好。但同时也让我明白,如果他们更富有,他们就会讨论去欧洲旅行。
但更多的人说:
上层中产阶级的父母
会为上大学的孩子买一套公寓
是无论几个娃都会选择上私校
说来说去,其实用孩子去判定“家庭”的排面,是澳洲普通家庭绕不过去的坎儿。
要知道:
澳大利亚中产阶级为孩子上私立学校
支付的学费是其他OECD国家的两倍
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2022年,35.5%的澳大利亚儿童就读于私立学校,这是至少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比例,在新州,这一比例更高,达到36.3%,是OECD平均水平18%的两倍多。
悉尼私立学校正在努力解决如何弥补新资助规则下数千万澳元政府资金的损失,一些校长担心他们将不得不提高学费,以至于中产阶级家庭无法负担学校的费用。
选项包括大幅提高费用、削减项目或人员、增加学生人数或更多筹款等...
而每一项
都是让中产一夜返贫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根据应税收入而不是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家长负担能力的新系统也意味着:
一些学校社区被认为比最初想象的更富裕
这意味着他们将损失比预期更多的钱
那么最后类似的是谁?只能是为了扎根在“中产”线上的“育娃家庭”。
华人中产等于私教
NO.03
其实关于“中产”和“私校”的爱恨情仇,辣妈在之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有过输出。
据最新的数字报告
2012 年至 2020 年间
私立中学入学学生的比例急剧上升
从 13.5% 上升到略低于 23%
如今,在公立学校就读的高中生比例已降至57%,而在非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上升为41%。
首先,私立学校的资金更为充足。根据课程评估和报告局的数据显示,政府为每名公立学校学生提供约1.4万澳元的拨款。
其次,私立学校不仅成绩优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公立学校之外的更多机会。这是除了学习成绩外,家长选择送孩子去私立学校一个重要因素。
记得此前有个关于私校的采访节目中,悉尼当地一所顶级女校的校长说:“当我们的学生离开这所学校时他们会对现实世界的种种现象而感到震惊,因为在我们学校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曾担任过几所非公立学校的校长职务的教育学者Paul Kidson说有证据表明,私立学校吸引力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向上跃升阶级的愿望。
联邦国库部最新跨代际研究显示:
你的父母是谁仍然是决定你可能最终经济地位的主要因素
财富在几代人之间有明显的持续性,而且这种趋势在全国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群中更加根深蒂固
你的朋友是谁也会对他们可能的经济结果产生影响,在决定未来财富影响力方面约为父母影响力的五分之一
预测阶级跃升的最佳指标之一是你在Facebook等社媒朋友圈中是否拥有更多高收入朋友(这与他们可能在哪里长大,或者在哪里上过学有关)
与在澳洲出生的父母相比,移民到澳洲的孩子更有可能改善他们的经济地位,研究人员说这反映了他们强烈的教育愿望
其三,人们选择上私立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看似不起眼的原因。澳洲父亲表示,他的女儿就读于某精英学校,学校里只有7%的学生是英语背景。
澳洲华人中产阶层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源于自身地位的不安全感。
当然,这也不必恐慌,毕竟这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全世界的中产阶层都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自己有一天会掉队。
再加上咱们华人社区“向来卷得离奇”,东亚社会又尤其注重孩子的教育,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欢比较孩子的成绩,激烈的竞争放大了人们的焦虑。
但是,“中产”是不是需要靠娃实现传承,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辣妈
结语
最后辣妈还是得说
有娃的家庭都要明白一个道理
孩子只有在一个适合他的平台
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
咱们做父母的不管是啥阶级
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就可以
希望这篇文章
能够给各位同样为孩子教育犯愁的爸爸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