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8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114

为什么熬过新冠封锁的外国人现在说受够了(图)

2024-01-17 来源: 美国之音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南华早报》1月15日报道,在中国三年严格新冠控制下坚持下来的外国人,谈到为什么尽管中国当局努力重新开放,但他们去年还是决定离开中国。

一些人谈到针对外国人的日益增长的警惕、甚至敌意,而另一些人则表示,他们担心自己的封锁经历会重演。

这些外国人离开中国之际,中国和西方之间紧张关系加剧,一些人怀疑这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他们的日常态度,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

对于在武汉一所国际学校担任体育老师的英国人Sophie Redding来说,多种因素促使她上个月决定返回英国。武汉是首次发现冠状病毒的城市。

Redding的伴侣也在武汉,遇到了签证问题,她开始觉得这个曾经被她视为“家”的城市变得“不那么热情”了。

现年30岁的Redding说:“突然之间,陌生人开始叫我回家。人们在电梯里看到我,然后等下一班。当我叫的滴滴司机来了,意识到我是外国人时,他们拒绝载我。”

Redding说,疫情爆发后情况有所缓解,但她的经历让她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局外人。

她说道:“在武汉和中国各地,我仍然有很多很棒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里待了这么久……但是所有这些小小的、不寻常的对话和互动会让你精疲力竭,而且它开始抵消住在中国的所有美好事物。”

在新冠大流行的三年里,由于对中国严格的抗疫政策感到失望,中国已经出现外国人外流的情况。这些政策对国内和国际旅行实施严格限制,包括对国际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实施长达数月的封锁。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11月(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一年)之前的10年里,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数量下降20%以上,至16.4万人,北京下降40%,至6.3万人。

尽管这些是最新的可用数据,但预计再过两年的严格疫情控制将导致更多外国居民离开。

尽管过去一年里外国人离开中国的最新消息纯属坊间传闻,但它们确实表明,中国将难以吸引海外的个人和公司。

Redding并不是唯一一个感觉到中国对外国人越来越冷淡的外国人。

为什么熬过新冠封锁的外国人现在说受够了(图) - 1

外籍人士在北京市公安局入出境管理处服务中心填写表格 (资料照)

去年7月离开中国的英国翻译和校对James Campion说,他感觉到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发现结交新朋友变得越来越困难。

Campion表示:“开始谈话并不那么容易,一些当地人似乎有一种微妙的犹豫,这或许反映出他们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意识日益增强。”

新冠清零时代留下的其他“伤疤”仍然挥之不去。一位出生在俄罗斯的美国美术老师在上海工作13年后离开,她说,她决定返回美国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当局可能会再次对人们的行动和活动实施严格控制。

这位60多岁的女士说:“我喜欢中国人。我喜欢中国菜。我喜欢很多东西。我在俄罗斯长大,在几乎相同的体制下。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能理解。”

她补充道:“但我认为不能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因为你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被封锁。人们害怕重复同样的经历。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人三年。那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谁知道还会不会出现另一个Covid?”

国际律师事务所Perkins Coie合伙人、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前主席James Zimmerman表示,个人离开中国背后的因素——他将其描述为“经济疲软、合规风险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综合因素”——也在赶走企业。

他表示:“尽管中国可能是一个巨大而有吸引力的消费市场,但由于一系列地缘政治问题,外国企业正在重新考虑是留在中国市场,还是扩大在华业务。”

新冠疫情促使一些依赖中国制造商的公司开始通过在其他国家寻找替代品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大老细 2024-01-17 回复
一场疫情,把国民的劣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从上到下没有担当,说谎隐瞒,没有廉耻,懦弱无能,忘恩负义,谁还会信任你。
熬在小屯 2024-01-17 回复
各级官僚已经习惯了疫情时期的横征暴敛!社会充满戾气,很难回去到以前的平和了!
HerbalCat 2024-01-17 回复
疫情百姓对封城的反应,证明此地没有前途。
張某某小姐 2024-01-17 回复
大家都觉醒了.病毒,封控,世卫专家吹风,媒体控制,政府强制打疫苗,这些都是共产国际--达沃斯党(世界经济论坛)的大重启计划的一部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