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妇羞辱、劈腿污蔑、未婚先孕、带子寻父....”这个湖南女人普通而又传奇的一生(组图)
双腿残疾的40岁上海男人,用鄙夷的眼神看着对面的女人:
“这绝对不可能是我的孩子,因为我生育上比较欠缺。
你这个祸害,就是想让我帮你养孩子!”
听完这番话,瘦弱娇小的湖南女孩情绪崩溃,流泪不止。
她低头看向怀里的婴儿,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这个双腿残疾的渣男告上法庭。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来自纪录片《毛毛告状》。
节目组追踪了这个家庭30年,从一开始渣男拒绝认亲,到后来终于相认,孩子长大,出国留学。
故事曲折离奇,牵动着千万网友的心。
01
《毛毛告状》的故事,还要从30多年前说起。
1991年,24岁的湖南女孩阿珍来到上海打工。
在工厂里,她认识了比自己大14岁的上海男人阿龙。
阿龙双腿残疾,也许是这个原因,直到38岁都是单身。
最初两人的关系,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
阿珍无论走到哪里,阿龙都会跟着。
时间久了,两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开始同居。
阿龙给阿珍写过一封信,里面有句话阿珍至今记得:
“你有勤劳的双手,我有聪明的头脑,我们一起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
甜蜜的两人,在同居同年后有了爱情的结晶:阿珍怀孕了。
可谁能想到,得知这个消息的阿龙竟大发雷霆,将阿珍扫地出门。
这是因为,阿龙是个受尽冷眼的残疾人,他根本不相信会有女孩会心甘情愿嫁给他,他更不相信自己残破的躯体还能孕育出新的生命。
说简单点,他觉得自己生育功能有欠缺,这孩子铁定不是自己的,是阿珍出轨其他男人的。
他想起来,有一次阿珍工作忙到晚上11点才回家,根据怀孕的日期推算,很有可能是那次出了轨。
愤怒之下,他将阿珍赶出家门。
一个女人,大着肚子流落街头,可想内心绝望和无助。
为了活下来,阿珍只能回到湖南老家生产。
当时的她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孩子生出来,然后去做亲子鉴定。
“我能接受阿龙变心了,不要我和孩子。
但我不能接受他污蔑我和别人发生了关系,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抱着这种想法,倔强的阿珍把孩子生了下来,取名毛毛。
02
1993年5月,26岁的阿珍带着3个月大的毛毛回到上海找阿龙。
这一年,阿龙已是40岁。
谁曾想,阿龙仍然不承认孩子是他的甚至连阿珍和孩子的面都不见。
可怜的阿珍只能和孩子租住在地下室,手上的钱很快就用光了。
每天房费8元,阿珍每天只敢吃一顿饭,花一两块钱。
吃完饭,有了奶水后,再喂孩子喝点奶。
可她自己都吃不饱,孩子又怎么可能不饿?
如果不是好心人见她和孩子可怜,多次救助,怕是活不到现在。
有邻居给阿珍联系了媒体,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可怜的母女俩。
面对媒体,阿珍那张清秀的脸上写满了倔强。
她说:“为了孩子我要去法院告他,他不是承认这个孩子是他的吗?我们可以去做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孩子是阿龙的,他必须尽到抚养义务;
如果不是,她会抱着孩子离开。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名叫王文黎的纪录片导演听到此事,了解后大为震撼。
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女人,一个没过门就生下孩子的外地女人,居然敢讨要权益?
流言蜚语,可是会压死人的!
但阿珍就是不怕,她极为勇敢。
她才不管自己的形象如何,她就是要向这城市讨还自己的权利。
这让王文黎决定以纪录片的形式跟踪拍摄,拍好这个故事。
03
亲子鉴定结果出来的那天,阿珍特意给毛毛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法庭上,她抱着孩子,目光坚定而又真诚。
好似在告诉所有人,孩子就是阿龙的。
而另一旁的阿龙,翘着二郎腿,眼神里有冷漠,也有不屑。
他觉得这次的亲子鉴定是无意义的。
他根本不相信,这个孩子会是他的。
他们原本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恋人,如今中间却像是隔着一条银河。
结果,出乎阿龙意料。
法庭宣判,阿龙和毛毛之间亲子关系概率高达99.93%。
也就是说,阿龙和毛毛之间,存在血缘关系。
这一刻,阿珍露出了压抑许久的笑容。
怀胎十月,被阿龙诋毁,被同事议论,被老家谴责…
所有的误解和屈辱,在这份判决书面前,都烟消云散了。
她成功为自己和女儿正名,赢得了应有的权益。
经过法院调解,阿龙每个月必须支付50元抚养费。
而听到宣判结果的阿龙,却是久久未回过神。
甚至还发出疑问:这鉴定具有法律责任的吗?
答案是当然。
庭审间隙,导演王文黎抱着毛毛走到阿龙面前:
“这是你的亲生孩子,不抱抱她吗?”
看着女儿,阿龙的眼神突然柔软下来,唇角自己也没察觉到的微笑。
年过40,双腿残疾。
他原本以为自己就要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没想到,眼前这个活生生的娃娃居然是自己的后...
一时间,阿龙心里百般滋味。
这个时候,毛毛突然大哭起来。
王文黎说:孩子太委屈了,你太让她受委屈了。
看着哇哇大哭的女儿,阿龙突然流下了泪来。
他突然醒悟,过去的自己是多么荒唐。
不但赶走了身怀六甲的爱人,连自己的亲生孩子也差点弄丢。
另一旁的阿珍,掩面痛哭。
庭审结束,阿龙给阿珍写了封忏悔信,托王文黎交给她,希望与她重归于好。
“我对不起她们母女,让她们吃尽了苦头,现在事实证明,我是错了。现在请求阿珍的原谅,上帝既然给了我孩子,那我就应该去珍惜她、爱护她、关心她、抚养她,担负起父亲的责任。
我想和阿珍重归于好,建立家庭。在我这不幸的四十年里能遇到阿珍这样好的姑娘是我不幸中的大幸,才能使我有了孩子,做了父亲,这对我残疾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从现在起,生活中有了希望,我会好好珍惜阿珍,做个合格父亲…”
善良的阿珍看到这封信,泪流满脸。
她选择了原谅阿龙。
结婚当天,王文黎成了他们的证婚人。
婚礼上,王文黎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阿龙,你输了官司却赢得了一个老婆和女儿。
阿珍你也别太高兴,你虽然赢了官司,却输了你自己和半个女儿。”
当时的阿珍听了没太在意,只觉得是句玩笑话。
谁能想到,导演一语中的。
04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
2003年,原来的女婴已经长成活泼开朗的小学生。
在导演王文黎的跟踪记录下,镜头再次对准这个家庭。
如今的阿龙,年龄来到了50岁。
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先是高血压、糖尿病,后来又做了甲状腺手术、前列腺手术。
他的收入,还不够自己一个人用,更别提养活妻女了。
为了生活,阿珍什么脏活都肯干,甚至还剪短了头发。
36岁的她在外人看来仿佛46岁一般。
尽管如此,这个家庭还是一贫如洗。
阿珍说:“我一个人,要养三个人。”
面对生活的艰难,阿珍也不是没想过放弃。
她曾经电话王导哭诉,说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想回湖南。
可她又割舍不下。
如果她走了,毛毛怎么办?阿龙怎么办?
虽然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她的确是爱上了这个男人。
也只有爱,才能解释这十年间的坚守。
阿珍唯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女儿。
每当说起没能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就忍不住落泪。
毛毛10岁生日那天,阿珍答应带她看一场心心念念的电影。
听到票价30元,阿珍面色犹疑。
彼时,阿珍一家的收入,不过千元。
阿珍迟疑的样子,被毛毛看在了眼里。
她不哭不闹,拽着妈妈往外走,嘴上还说:
“这个电影怎么晚上10点多才结束呀?我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呢。”
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能够做到如此懂事,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不称职。
阿珍这样想着,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阿珍经常和阿龙经常跟女儿开玩笑,说:你太笨了,投生在这样的家庭里。
毛毛说,我不笨,生在这样的家庭太好了。
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虽然没有享受过富足的物质条件,但是爸爸妈妈对她的关爱却一点不比别人少。
当妈妈继续逗她,当初就该抛下他们父女时,毛毛一点也不伤心,反而反问道:
“那你不会找个好老公吗,为什么找这个人?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
听完女儿的话,阿珍沉默了。
回想到十年前,导演王文黎对她说过的那番话。
“阿珍你别太高兴,你虽然赢了官司,却输了你自己和半个女儿。”
如今想来,这话是提醒,也是告诫。
但阿珍并不后悔。
她说:如果人生再来一次,也是一样的选择。
05
又一个十年,2013年。
20岁的毛毛,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她正在国外读大学。
毛毛时常和母亲通过视频聊天的形式沟通。
阿珍对女儿很是想念,但又不希望女儿回来。
父亲阿龙已是60知天命,身体每况愈下。
46岁的阿珍近些年一直从事着护工工作。
一来可以补贴家用,二来可以学着更好地照顾生病的赵文龙。
家里的生活,依旧贫穷。
毛毛在国外读书,阿珍舍不得买机票去看她。
因为来回机票几万块,这对家境好的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却是她一年的工资。
毛毛在美国的监护人,曾邀请阿珍去美国做客,提出帮她买机票。
阿珍谢绝。
她说:
“别人给毛毛提供那么多,又提供吃和住,我怎么可能要她的钱买票呢?”
“哪怕是借钱,我也要去一趟。至少,要当面向别人表示感谢。”
2023年,又一个10年。
研究生毕业后,毛毛选择在美国定居,因为阿珍不让她回来,阿珍不想自己的苦再带给下一代。
但毛毛还是忍不住思念母亲。
2023年的春节,她回国陪父母好几个月,还去看望了已是88岁高龄的纪录片导演王文黎。
如今的她,已经可以在经济上给家里提供一些帮助,但阿珍不愿意女儿掺和进来。
她希望女儿飞上蓝天,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父亲阿龙的情况更糟糕了。
此刻的他已是70岁高龄,被诊断出狂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新冠疫情后,虽然人救了回来,但大小便也没意识了。
他身体一有不舒服就会大喊大叫,花钱请的护工也表示干不下去。
阿珍只能亲力亲为。
日子苦吗?当然是苦的。
但阿珍要强了一辈子,从不抱怨,也不示弱。
面对镜头,她的笑容一如既往:
“我现在就把苦日子当成好日子过!”
这就是阿珍的故事。
在这斑驳的人世间,有这样一个不惧流言,拼力抗争的女人,实在让人敬佩。
女儿就是像是她苦难岁月的一道光。
为了女儿,她付出了一辈子。
好在女儿也不负所望,凭着努力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繁华。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
能有如此这个温暖人心的结局,我想,更离不开阿珍的勇敢。
无论发生什么,她的似乎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
那团火焰告诉她,不要麻木,不要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