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252

陆媒:隐瞒2个月,危害千人,这就是日本的“躬”匠精神?(组图)

2024-04-06 来源: 长安观察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长安观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的“问题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数据显示,截至3日,服用该公司涉事保健品的消费者中已有5人死亡、188人住院、1058人就诊。

另据多家日媒报道,小林制药今年1月就已接到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的报告,却在两个多月后才告知公司外部董事并宣布召回决定。这桩丑闻不仅暴露出小林制药的管理问题,也进一步打破着日本制造的滤镜。

陆媒:隐瞒2个月,危害千人,这就是日本的“躬”匠精神?(组图) - 1

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尴尬。过去这些年,小林制药在中国收获大量粉丝,其产品已经成为“日本特产”之一。社交媒体上一度流传的“去日本必买的12种神药”清单中,有5款来自小林制药。

得益于跨境电商渠道的发展,小林制药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根据其此前公开的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扩大要到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眼下这一盆冷水兜头浇过来,不知这家明星企业要靠什么赢回消费者的信赖。

不乏业界人士认为,小林制药的“爆雷”并不让人意外。究其祸根,就在于日本的一项制度设计——2015年,安倍政府出台了“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即无需政府部门的审批许可,只要生产企业在上市销售前向日本消费者厅提交与其声称的功能相符的依据进行备案即可。

此举作为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健康食品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但如此宽松的监管也为隐患埋下了种子。而小林制药是典型的日本家族企业,家族利益往往是影响其经营决策的首要因素。如此一来,不仅酿成了安全危机,而且因隐瞒与拖延加剧了负面影响。

日本制造向来热衷于宣传工匠精神。不可否认,许多日本产品确实曾经体现出了过硬品质,但近些年的丑闻接二连三。仅在医药保健领域,参天制药、小林化工、广贯堂等知名企业纷纷翻车。

以更大范围来看,2021年2月,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承认,4家日本本土工厂生产的刹车及其零部件产品中,超过11万件产品的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2022年4月,日本三菱电机承认,该公司位于兵库县赤穗市的工厂在面向发电厂的变压器实验中存在长达40年的舞弊行为;同年6月,日本川崎重工承认旗下子公司存在多项质检造假的行为,跨度长达38年……

一桩桩丑闻令日本制造蒙尘,这也提醒一些消费者,是时候对日本制造祛魅了。

还记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论断吗?“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这种资本的逐利性都是共通的。而商品的良心,来自于生产者的道德血液,更依赖于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反观日本,确实有极其尊崇匠人的社会文化,甚至有学者自诩“在亚洲,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唯有日本”,但大型企业早已和政治官僚深度绑定,这种资本主义“利益诱导政治”掩盖了日本企业在生产当中的很多的问题。

虽然宣传话术为日本制造打造了“精致而美好”的外部形象,但在真金白银的诱惑下,又有多少企业能避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值得玩味的是,一旦发生丑闻,日企的处理往往是在记者会上鞠躬道歉,送上一句“给大家添麻烦了,实在抱歉。”但道歉过后,似乎也没有多少真心悔过的下文。

《菊与刀》一书里提到:日本人具备“耻意识”,但缺乏“罪意识”。也就是说,他们或许经常道歉,却不代表其真心认罪。也有日本媒体人剖析,日本人当然也重视名誉,但重要的不是名垂青史,而是那一瞬间的名节,至于百年之后的名誉,任谁也无能无力。

一定程度上,这种心理不仅能够解释为何工匠精神沦为“躬”匠精神,也能解释日本在很多关乎道义的问题上的表现。

本文转载自长安观察,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茜vickychen 2024-04-06 回复
至从美国打压东芝为首的日企后,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
iAmYee 2024-04-06 回复
安徽合肥的小林制药估计会关门
YashaYang 2024-04-06 回复
带倭字的东西碰都不要碰了
吴尐洋 2024-04-06 回复
我都鞠躬了,你还要咋样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