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丹,退出了(组图)
日本OG商超伊势丹官宣,位于梅龙镇的上海店将在今年6月正式关门。
这距离其1997年6月的开业,已过27载。
梅龙镇广场坐落在南京西路1038号的黄金地段,曾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一起组成了当年上海的"梅泰恒金三角"。
伊势丹是1990年代最早进入上海市场的日系百货,堪称当年的新潮流之地。
伊势丹在中国的第一家店是1993年开业的上海华亭伊势丹,是许多人的回忆,因为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海外产品的地方。不少企业也从中学习如何运营一家商场。
2006年,母公司三越伊势丹计划未来20年在日本之外投资开设20家新店。
正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伊势丹开始走出一线,将分号扩张至成都、沈阳和济南等城市。
但扩张的鸿图大计很快就遭遇挫折。
2007年,济南伊势丹百货仅开业两年就停止营业。在2008年和2013年,上海华亭伊势丹百货和沈阳伊势丹百货也接连停运。到2022年,成都的两家伊势丹百货关停。在2023年12月,三越伊势丹控股表示计划关停天津伊势丹百货,以及天津滨海新区伊势丹百货。
当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停止营业后,伊势丹在中国将只剩下天津的仁恒伊势丹百货一家门店。
这是如今日资百货在中国集体衰落的缩影。
部分日系百货品牌只是简单地将日本经营理念照搬到中国,缺乏本土化的意识,缺乏对客群的理解和对本土传播手段的认知。即使这些百货想要改变,也常常会受制于日本高层,最终以不温不火的妥协式转型首场。
曾经在1997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伊藤洋华堂也在不断关店。它在北京市场已由10多家店关闭至最后一家。即使是在福地成都,伊藤洋华堂也在收缩经营网络,运营了25年的春熙路门店在2022年正式停止运营。
上海高岛屋百货曾在2019年6月宣布即将退出中国,但在得到业主公司和相关部门的协助后又表示将继续经营。在大众点评和社交媒体上,冷清仍然是最常见的形容词。
在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宣布关停之前,诸如徐汇太平洋百货和六百等上海知名的百货商场也已接连宣布关停。
从服装到美妆,日系品牌在中国已很久没有再掀起潮流。诸如资生堂这类已经建立起声誉的品牌,早已无需通过日资百货来进行销售;在整体日本消费观念影响力衰退的情况下,人们又难以为了原汁原味的日本产品而前去日资百货购物。
此外,跨境电商打破了信息壁垒,消费者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在电商上直接购买来自日本的产品。而出国旅游的火热,则让日系百货作为国际化消费“中介商”的作用逐渐失色。在价格和渠道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选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