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293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2024-05-02 来源: 网易数读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好不容易凑出五天假期的五一,让旅游业再度迎来了狂欢。像故宫这种热门景区,节前门票开启预售几分钟,就已经全部售罄 [1]。

但同样是出游,人与人的悲喜却并不相同。有人玩得开心,有人到了地方才发现被网上的照片和景区名字给忽悠了,景色和宣传的完全不同。

有这样经历的游客不在少数,近年来,为了招揽游客,热衷改名的景区越来越多,改名套路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有多少景区改过名

好名字之于景区,重要性不亚于好名字之于大学,名字如果取得好,听起来高大上,甚至能成为招生的一把“利器”。

比如,如今全国知名的“千岛湖”,过去叫“新安江水库”的时候门可罗雀;位于成都的“金鸡谷”,自从改名叫“川西竹海”后就常年人流如织 。

改名字的好处显而易见,为了找到近年来有多少景区改过名字,我们对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旅游景区资讯通览 2012-2013》与《中国旅游景区资讯通览 2017-2018》两本书中的景区名录进行了比对,发现有 369 个景区改过名字。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 1

在 2012 至 2018 年,改名景区来自江苏、四川和山东的数量最多,分别为 52 个、31 个和 25 个。不过,这三个省也是 2019 年全国 A 级景区数量排名前三的省。

虽然改名的景区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几个省,但在景区改名这件事儿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能免俗。在我们的统计中,除了西藏,以及没在统计范围内的港澳台,其余省市的景区均有过改名的操作。

尤其是各地没有级别的景区,改名的积极性最高。

在 369 个改名景区中,有 174 个在 2012 年是没有级别的,占了近一半。而改名之后,很多景区的级别都有所上升,不少都升级到了 3A 与 4A。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 2

不知名的景区希望通过改名,助力景区级别的提升。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的评定细则,景区级别越高,要求的知名度和接待的游客数标准也越高。

比如 1A 级景区,标准是本地区有名,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在 3 万人次以上;但如果是 2A,就要在本省有名,年接待游客要在 10 万人次以上 [2]。

景区热衷于改名,和明星想通过改名改运一样,毕竟两者都是靠流量吃饭。没有哪个景区不想像千岛湖一样改个好名字,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知名景区,吸引各路游客的到来。

景区改名,都有什么套路

虽说景区改名还没到能“逆天改命”的程度,但好歹也是个路子,试一试也无妨。不过改名是门学问,到底要怎么改还得好好琢磨一下。

有些景区是因为客观原因不得不改,有些景区则想尽办法在名字上“套路”游客。

在我们找到的 369 个改过名字的景区中,有 92 个是因为客观原因改名。其中,因行政区划变动而改名的情况最多,例如位于山东临沂的苍山县,在 2014 年改名为兰陵县,天台山再叫苍山县天台山就不太合适。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 3

至于景区扩建/合并或者拆分,方便管理,统一宣传是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地跨江西宜春、萍乡、吉安的武功山,在更名为“江西武功山”前一直是“一山三治”,更名后直接实现统一管理,不管是萍乡的武功山景区,还是宜春的明月山景区,前面都要加上“江西武功山”的前缀 [3]。

再比如著名的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区,如今在景区名录上,已经很少“合体”。虽然都是土楼,但永定和南靖一个在龙岩,一个漳州,卖票的时候,钱可算得门清。

除去客观原因,还有不少景区选择了主动改名。

在景区名字后面“增修后缀”,是最常见的改名操作,常见的后缀有“景区”“风景区”和“旅游区”等,让人一看就知道此处适合旅游。

其次是增加一些突出景区特色的词,比如“古镇”“森林”“生态旅游区”等。酒香也怕巷子深,得先让人知道这是个景点,然后再突出景区特色,才能让游客记住。

突出特色的时候,能蹭上名人就更好了。平平无奇的“武汉古门风景区”,改成“武汉木兰古门风景区”后明显更加吸睛,周围还顺带建设起了木兰山、木兰湖和木兰天池。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 4

相比增修后缀,增修头衔就唬人得多,毕竟名字带上中国、国际这类词语,在气势上就高出其他景区一等。比如位于上海金山区的金山农民画村,就把自己的头衔换成了“中国”,成了中国农民画村。

不过有些头衔,也不是想叫就能叫的。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想要叫这个名字,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必须达到一级 [4]。

还有一些景区简化了名称,例如“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就被简化为了“叶剑英纪念园”,好记多了。但总体而言,景区改名越改越长,改名前的名称平均字数从七个增加到了九个。

另外一些景区有俗称或别称,为了方便民众,官方将这些民间叫法也加入到了景区名字中。比如福建泉州的安平桥,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五里桥”,最后就干脆在名录上也把俗称加了进去。

景区拼命改名,还不是为了活着

景区如此热衷于改名,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1 年全国 A 级景区还只有 2526 个,而到了 2019 年,A 级景区总数已经达到 12402 个。其中 2019 年 3A 景区的数量是 2011 年的将近 12 倍。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 5

如此多的 A 级景区竞争,本身不是知名景点的话,没有个厉害的名字,还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和明星一样,景区也是吃“流量饭”的行业。头部明星资源接到手软,而没有名气的明星通告少得可怜。为了蹭流量,有些景区也是拼尽了全力。

像是本来就已经很有名的张家界,在《阿凡达》热映时,为了蹭热度,把“南天一柱”改成了电影中的“哈利路亚山”;湖南幕阜山为了庆贺女排夺冠,就把“顶天立地”石改名叫“铁榔头” [5]。

且不说改得好不好,噱头是有了。媒体带上图一通报道,网友怒骂的同时,心里倒也记住了这个景点,说不定下次旅游就准备去看看了。

忙着改名的景区吃相是不太好看,但背后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旅游市场本身也是个赢家通吃的行业,不同的 A 级景区资源有天壤之别。

如果计算各 A 级景区的旅游投资、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等情况,5A 景区与其余级别景区的段位差距可能比王者到青铜还要大。

为了活着,中国景区耍心机拼命改名(组图) - 6

2019 年,5A 景区获得的平均旅游投资为 1682.64 万元,是 4A 景区的三倍左右,是 1A 景区的 30 倍。

资源多的 5A 级景区挣得也多,虽然 5A 景区的数量仅占 A 级景区数量的 2%,但却挣走了所有 A 级景区收入的 42%。

如此一来,低 A 景区的压力可想而知,本就生存困难,国家还要求景区降低门票价格,高价门票的路也被堵死 [6]。在这种情况下,景区为了生存下去,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游客,这其中就包括改一个“讨巧”的名字。

为了改一个好名字,不同的地方还有可能打起来,比如山东梁山县与东平县,就曾经为了争夺“梁山泊”这个名字而两次对簿公堂 [7]。

但只改名字是不够的,如果风景本来就一般,景区建设和旅游配套又跟不上,那么用名字和“骗照”好不容易揽来的游客,在面对实景时,只想留下一句:“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毫不相关。”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机智的小枫子 2024-05-02 回复
竞争太激烈了!没有个厉害的名字,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大白鲨Shawn 2024-05-02 回复
正常的优胜劣汰,这是中国大陆几十年以来高速发展的法宝。旅游景点也一样。 把弯蛆又开始浪费不多的屎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