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罐车不洗直接装食用油!躲过了地沟油躲不过它,10年前就有人曝光过......(组图)
民以食为天,吃到嘴里的东西要是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
见过反复利用的地沟油和用脚踩出来的老坛酸菜,本来以为已经“见多识广”了,没想到现在还能有更猛的——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食用油。
这件事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不过可能还有人不知道,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
几天前,新京报报道称,记者在通过深度暗访、长期跟踪且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国内很多罐车司机为了节约几百块钱的清洗费,在换货时不清洗罐体就直接装运食用油,而这些罐车都是装过煤制油的。更有罐车司机表示,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经成为了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而报道中直接点名了一些知名企业,其中包括两家龙头企业: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随后,几家公司旗下的食用油品牌淘宝旗舰店系列食用油被发现下架,客服回应称是因为仓库问题。
这下可把不少人吓惨了,食用油可以说是做菜的基础,感情我们因为信任选择大品牌,结果直接被当成变形金刚汽车人了?
据官方媒体报道,煤制油罐车装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主要来源于重金属,如二价镉、无机砷、六价铬、无机汞和铅,此外还有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等。
而这些污染物在人体内长期慢性积累,会干扰正常生理功能,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的话甚至会致癌、致畸或致突变。
例如,长期摄入被污染的食用油会导致血脂升高,从而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和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煤制油中的某些成分,如苯或氨基苯,具有潜在的致癌性,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事件公开后直接霸占了微博热搜榜。
而据官方最新回应,针对媒体反映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公布。
1
就算是清洗了罐车也不能装食用油!
煤制油罐车不清洗就拿去装食用油所以惹了大祸,那如果清洗了就能装了吗?
答案是也不能。
有媒体采访了一位在罐车行业有多年经验的“专家”,其表示煤制油和食用油,必须使用两种油罐,按照规矩是绝对不能混用的。别说是两种油换着装,就算食用油长期放在一个罐子,也需要格外注意清洗,用久了会有危害。
而清洗也不简单,食用级和化工级清洗的规格都不同,洗一次得耗费时间不说,还得花上几百上千元,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钻空子的导火索。
2
“公开的秘密”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在本次事件中,很多人关心到底谁应该负直接责任,首先要明确的是运输企业应负主要责任。运输企业在装载、运输和交付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导致煤油罐车被用来运输食用油,这种做法直接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运输企业应当承担以下几方面的责任:
1、安全管理责任:运输企业未能有效管理运输车辆的使用和清洁。
2、质量控制责任:运输企业未能在运输过程中对载运物品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未能及时发现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3、法规遵循责任:运输企业未能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未采取足够的措施防止污染。
4、信息披露责任:运输企业在事件发生后未能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和公众披露信息,延误了事件的处理和控制。
在此基础上,其他相关方也应承担一定责任。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没有确保企业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此外,食用油生产企业同样也负法律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对运输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样的道理,下游的收货方,同样有义务对收到的油进行检查,而他们没有做到。
也就是说,环环相扣,从上游到下游统统没有负起责任,结果最终倒霉的是消费者。
而最可怕的是,有网友发现这个问题早在2015年就有记者曝光过,距离现在已经快有10年......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3
侥幸心理互害,冤冤相报何时了?
在本次事件中,翻看各大平台评论区,看到了很多有趣的观点。
有许多人为报道此事件的记者点赞,因为揭露这类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巨大的勇气。本次事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背后牵涉众多大佬和利益集团。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持调查报道,不仅展现了他们对事实真相的追求,也显示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无畏的精神和职业操守赢得了公众的广泛尊敬和支持。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食品安全一直是个大问题。前有毒奶粉、地沟油、脚踩酸菜,现在又有煤油车装食用油,每一则新闻爆出都轰动全社会,因为这些事件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范围极广。大家都会谴责制造这些问题的人,相信其中许多罐车司机也曾经骂过地沟油、老坛酸菜,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他们却仍然选择铤而走险,去做危害社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双标”,那社会秩序将如何稳定?
如果自己不敢吃的都给了别人,你能保证你吃到的又不是别人不要的脏东西么?
当然,许多人会说,他们也只是普通人,选择侥幸行事也是因为想要多赚一点钱,以养家糊口。然而,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个人的选择,更在于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问题,包括监管机构在内的各方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这种失职和漏洞导致了最糟糕的结果,而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此外,还有部分媒体将此事和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作比较,但我认为这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们都涉及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风险,都是错误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为何要混为一谈非得分个胜负?
混淆视听是不合适的,毕竟无论是污染食品安全还是核污染环境,最终受害的都是人类,这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