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0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828

Telegram创办人杜罗夫法国被捕:针对网络自由,还是针对俄罗斯?(组图)

2024-08-26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拥有法国-阿联酋双重国籍的俄罗斯裔Telegram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杜罗夫(Pavel Durov)从阿塞拜疆乘坐私人飞机降落巴黎-勒布尔歇(Paris-Le Bourget)机场时被捕。法国当局据报是以Telegram未有管控其平台上如诈骗、贩毒、有组织罪行等内容传播而将之拘捕。

Telegram创办人杜罗夫法国被捕:针对网络自由,还是针对俄罗斯?(组图) - 1

虽然杜罗夫2014年因为拒绝向俄罗斯政府交出同样由其创立的VKontakte(按:可理解为俄版Facebook)乌克兰用户资讯而离开俄罗斯,但俄罗斯官员对其被拘骂声四起,有指责西方所谓言论自由价值的虚伪,有质疑法方行动背后有政治动机。

前总统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则啖半嘲笑杜罗夫离开俄罗斯的决定,称后者「以为他最大的麻烦是在俄罗斯……想成为杰出的世界公民,过没有祖国的好生活……他错了,在我们的共同敌人眼中,他还是个俄罗斯人……有不同的血液。」

Telegram创办人杜罗夫法国被捕:针对网络自由,还是针对俄罗斯?(组图) - 2

图为2016年2月23日,即时通讯应用程式Telegram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杜罗夫(Pavel Durov)在西班牙巴塞罗那(Barcelona)举行的世界流动通讯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上发表主题演讲。(REUTERS)

杜罗夫在24日被捕,25日法方延长了其拘留。不过,根据法国法律,杜罗方最多可被拘留96小时。若当局不以确实罪名对他提出起诉,就必须放人。

在杜罗夫被捕后,Telegram发表声明,称该平台遵守欧盟法律,包括2022年通过、收紧各大网络平台内容管制的《数位服务法案》,指Telegram的内容审核符合业界标准,并表示杜罗夫并没有什么要隐瞒的东西,且经常到访欧洲,批评要求一个平台或其拥有者对人们对其平台的滥用负责是荒谬的。

与杜罗夫一样自视为网络言论自由捍卫者的X(前称「Twitter」)拥有人马斯克(Elon Musk),也马上呼吁法国当局释放杜罗夫,并以法语发布了「自由!自由!自由?」的推文。

到底法国当局拘捕杜罗夫是俄乌战争、俄欧对立之下的政治行动,还是针对网络自由、网络罪行的执法?

首先要知道的是,杜罗夫虽然是俄罗斯裔,却不是普京(Vladimir Putin)政府的支持者。

他2006年刚刚从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就创立了社交媒体VKontakte,被视为俄罗斯版的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不过,在2014年拒绝向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交出乌克兰用户资料之后,杜罗夫就将其在VKontakte的股份卖出,离开了俄罗斯,其后辗转落户阿联酋,集中经营起初像WhatsApp一般的通讯程式Telegram。

2018年,杜罗夫再次拒绝向俄罗斯当局交出Telegram的部份用户资料,俄罗斯一度试图封锁Telegram,却未能成功,最终在2020年取消了禁令,Telegram也重新变成了俄罗斯各个政府部门和官员、政客的主要发放资讯和沟通渠道。

在不少人眼中,杜罗夫因而变成了言论自由的代名词。Telegram在世界各地政治运动者之间的流行,很大程度就是基于这个言论自论捍卫者的品牌。

相较于WhatsApp、Signal等竞争者预设的端对端加密(即只有参与通讯的使用者可以读取讯息,连通讯程式的提供者也不能解密讯息),Telegram其实只有端对伺服器的加密,需要用户主动使用秘密聊天功能才会提供端对端加密,但杜罗夫的名声却依然使Telegram变成了着重私隐的用户的首选。

不过,杜罗夫2021年在俄罗斯举行国家杜马选举期间却下架了本年初逝世的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尼(Alexei Navalny)用来指示支持者要投票给谁的聊天机械人,被质疑有同克里姆林宫暗通款曲。当时,杜罗夫称其决定同Apple和Google跟随不同国家法律行事的做法一样,下架纳瓦利尼的联天机械人只是为了遵从俄罗斯在投票期间禁止竞选活动的法规。

Telegram创办人杜罗夫法国被捕:针对网络自由,还是针对俄罗斯?(组图) - 3

有民众在法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前抗议法国当局拘捕杜罗夫,其举起的字句包括呼吁法国不要走上普京的道路。(Reuters)

极少公开接受访问的杜罗夫本年初也向英国媒体表示,他同克里姆林宫有关的说法只是阴谋论,而且Telegram的资金来源与俄罗斯无关,员工、设备等也不在俄罗斯境内。

本年4月,杜罗夫曾接受美国右翼媒体人兼前霍士新闻台主持卡尔森(Tucker Carlson)访问,其间他就叫表Telegram应该作为一个中立平台,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参与者。

事实上,如今每月活跃用户超过9.5亿的Telegram,也同时是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内的乌克兰官员的主要消息发布渠道。在俄乌战争之中,Telegram的俄、乌两国军事频道一直是重要的战争资讯来源(虽然当中不乏双方的宣传和虚假消息)。

连纳瓦利尼的前幕僚长、本年3月曾在立陶宛被人在家门外被铁锤和催泪气体袭击的沃尔科夫(Leonid Volkov)在杜罗夫被捕消息传出后,也在Telegram上为他辩护,表明杜罗夫不是Telegram用户犯罪的同谋,就算Telegram真的变成了犯罪工具,杜罗夫也应该被释放。

由此可见,虽然杜罗夫是俄罗斯裔,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假设他是西方同俄罗斯对立之下的政治牺牲品。

Telegram创办人杜罗夫法国被捕:针对网络自由,还是针对俄罗斯?(组图) - 4

纳瓦利尼的前幕僚长

「黑网」的替代品?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一个网络罪行的角度来看,杜罗夫对于捍卫言论自由和私隐的坚定立场,近年确实使Telegram变成了虚假资讯和各式罪案的巢穴。

Telegram虽然要求用户以电话号码登记帐号,却可该用户以用户名称互相通讯,不必交换电话号码。而Telegram也推出了Fragment平台,用户可在上面以Telegram自建的TON加密货币来购买匿名电话号码,这些号码只适用于Telegram,增加了用户身份的保密性。同时,同一部手机上也可以使用多个Telegram帐号。

Telegram提供端对端保密的秘密聊天,可以设定自动定时删除讯息,而且是全线删除,连通讯的其他参与者也再无法存取被删的讯息。秘密聊天功能,也阻止用户转发讯息或以萤幕截图取得讯息内容,大大提升了保密性。

除此之外,Telegram也支援人数上限为20万的群组,以及人数无限制、用于一对多发布讯息并容许留言的频道,在保密性之上也有足够的工具给人建立广大受众群。早在2015年,杜罗夫被贸疑Telegram为伊斯兰国(ISIS)所用时,他就曾表明「人们的私隐权比人们对像恐怖主义之类的坏事发生的恐惧更为重要」。

虽然近年Telegram在各方压力之下以加紧了内容审核,例如在2019年删除了ISIS的公开群组、2021年删除了一些组织美国国会暴乱的极右群组,但直到最近英国儿童舞蹈班持刀杀人案引起的右翼反穆斯林骚乱,背后也有阴谋论者(包括极右组织英格兰护卫联盟EDL创办人Stephen Yaxley-Lennon)在Telegram上的组织。有英国反种族歧视团体也表示Telegram的私隐设定导致他们难以找到散布虚假讯息和鼓动骚乱的人是谁。

除了虚假讯息之外,不少研究者也认为Telegram已逐渐变成要靠Tor浏览器登陆的黑网(dark web)的替代品。本年6月一篇《财富》杂志的报道就指出在Telegram上可以轻易找到买卖毒品、各式赃物、复制信用卡、虚假身份证明文件、枪械的渠道;黑网情报公司Searchlight Cyber也表明,在Telegram的各种频道之上可以轻易找到不同的网络犯罪服务,包括建设钓鱼网站等等。

Telegram创办人杜罗夫法国被捕:针对网络自由,还是针对俄罗斯?(组图) - 5

Searchlight Cyber的Telegram非法商品销售资讯截图。(网站截图)

而且,Telegram去年也推出了可互相传送包括Toncoin、比特币、与美元挂钩加密货币的钱包,被认为将会为上述不法商品的交易提供更方便的支付渠道。

从这些背景来看,这次法国当局拘捕杜罗夫的行动,确实有可能是出于打击网络犯罪的动机。

当然,在俄乌战争、俄罗斯和西方对立的情势之下,我们不能排除拘捕杜罗夫背后另有政治动机。杜罗夫此前也曾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接触Telegram的员工,试图说服他们为Telegram加一个后门。

同时,即使Telegram成为了犯罪工具,直接拘捕杜罗夫的做法也是破天荒的执法行动--与杜罗夫同样高举言论自由的马斯克未来到法国时是否要担心被捕?

可是,从目前可见的资讯来看,政治行动的可能性依然较低,毕竟杜罗夫10年前已经离开俄罗斯,长期配合接受普京当局的网络管制,而Telegram的保密性和低监管也实确使之变成了网络犯罪和散播虚假资讯的工具。到底这是否政治不敏感的正常执法,则需要未来更多的资讯来证明。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