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3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822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1个月前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又到一年开学季,一批批孩子离开父母,独自去往外地开启精彩的大学生活,家长们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对一个问题忧心忡忡: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才合适?

有人郑重其事的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同时也有热心群众列出了详细周到的清单回复: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

这条“紧跟时事”的帖子毫不意外登上了平台热门,收获上千条点赞的同时,也陆续收到了上万条评论,其中有家长大呼不可思议,“我一个月工资才3400,养个娃每个月给他2400,还有他的学费,我每天喝西北风?”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2

也有孩子认为这不过是正常开销,“大学特别是女孩子,2500还多吗”?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3

当孩子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掌控,开启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人生初尝试”,父母也不免生出许多担忧:生活费给多了怕孩子不节制,给少了怕孩子受委屈,两难之间究竟谁对谁错?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4

钱多钱少,他们在吵什么?

一日三餐、日常用品、奶茶水果、添置衣物、吃喝玩乐......如今,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形形色色,有些支出和开销在父母看来甚至有些难以理解。

因此在博主PO出的消费清单下,很多父母提出了不同的困惑。比如:大学生为什么每天需要花8块钱喝水,学校难道不提供热水吗?对此,孩子们的回答是:

提供的,但饮水机常年无人打理,太脏,下不去口。

提供的,但有的学校热水需要刷卡,洗脚水都需要2块钱一盆。

提供的,但穿梭于不同校区,打水不便时,不得来杯蜜雪冰城调剂一下?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5

家长们的第二个疑问点则是每个月450元的聚餐费用,但当孩子们步入大学,人情消费是绕不开的一件事,寝室、班级、社团、学生会等各种圈子都有聚会。有新闻调查显示,29%的大学生聚会频率达到了每周2次以上,38%的大学在聚餐的开销占生活费用的30%以上。

对于,孩子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班级节日聚餐,别人都去你不去,别人收获友情,你收获自卑?

学生会联络感情,社团维系人脉,打比赛拓展渠道,哪个不得聚餐?吃不敢吃穿不敢穿说话也不敢大声气儿, 然后四年大学除了一纸证书,其它一无所获?

老老实实烂在学校里就等于没有社交,周围的朋友喊你去玩一次两次不去下次谁还叫你去?学校活动哪里有包吃包住的,现在都是AA了。贫穷教育真的毒害孩子一生,自卑的帽子这辈子都难摘下来。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6

除此之外,这一代的孩子对于未来工作生活的考量也更加全面,各种备考、证书都早早规划,因此生活费里还需要包含备用金:

上大学难道不用考证吗?买资料、买网课不要钱吗?报名不要钱吗?期末论文打印不要钱吗?这些不确定但必需的花销,不都得从备用金里扣除?

虽然网络上父母和孩子双方各抒己见,但在不同角度的对话之间,我们也能更加了解到彼此内心的真实考量。

总结来看,双方最初的争执,源于各自教育背景、社会经验、消费物价等认知层面的差异,以及各自对对方需求和期望了解的不足。父母盼着已成年的孩子能够早日独立,而羽翼未丰的大学生则希望得到家长更多的经济支持,以应对极度内卷的绩点竞争,实际上无所谓谁对谁错。

说姐也特意查阅了相关数据,@中国新闻网2023年9月“你上大学时每月多少生活费”问题的投票结果如下: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7

2023年知乎问题“大学生现在生活费一般是多少”中的4250条回答的统计结果,大多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1999 元之间,约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超过了 2000 元。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8

当然,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和地区因素息息相关,根据大数据不完全统计,生活费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是福建、上海北京。生活费最低的三个地区分别是青海、新疆、宁夏

沿海地区几乎平均生活费在1500以上,同时也有其它调查显示,近3成在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1600元,有北京的大学生称,每月2000元有时仍感觉“吃紧”

由此可见,清单上所列举的大学生2385元的月生活费,属于中上消费水平,小康以上有能力的家庭大可以按此标准执行,条件差点的家庭挤挤水分,也不会太影响孩子的基本生活,大家收入不同、所在城市不同、大学性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9

养不起就别生?

一个团结向上的家庭,父母不会因为孩子18岁已成年就停止托举,孩子也有“我和父母家庭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会忍心以父母节衣缩食为代价来维持自己在大学里虚高的消费,双方只要深入坦诚的沟通,分歧其实很好解决。

然而在评论区里,除了理性的解答和探讨之外,也有一些尖锐的声音: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0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1

在“恐婚”、“恐育”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近两年,“穷人不该生孩子”的言论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产开来。并且,此类言论抨击的范围也从一开始对部分父母不尽教养职责、“生而不养”的指责,变成了对更大范畴的攻击...... 实际上,单从这句话来看,存在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养不起”的概念是什么?怎样才算“养得起”?同样是抚养一个孩子,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养育理念,与之对应的是不同的养育成本。

工薪家庭按中产标准养,肯定养不起;中产家庭按马斯克的标准养,肯定养不起;财富不自由的按财富自由的标准养,肯定养不起;这样以此类推到最后,极端情况下是否只有亿万富翁才有资格养孩子?

说到底,“养得起”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父母有什么样的能力,就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只要能保证其正常上学、基础生活开销的需求,就是合格的父母。

现在很多孩子对于真实世界了解太少,又在“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月薪低于3000都是下等人”的网络世界里浸淫太久,很多人并不了解, 有5.46亿中国人月入低于1000元,有13.28亿中国人月入低于5000元。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2

一个三口之家,月入一万左右,有车有房,能将孩子顺利送进大学,并保证其衣食无忧,其实已经跑赢了一大半中国人,如果这样都叫“没钱硬生”,那可能纵观全球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配在蓝星上繁衍生息了。

负责任的养育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但说姐以为“养不起就别生”的具体语境,应该是对还没生孩子的人说、对自己说。居无定所,自己都养不起的,冲动时请千次万次在心中默念“养不起就别生”;家徒四壁,一个都养不好,却偏想一打的,的确值得一句“没钱别硬生”。

对于个别已经出生,且从小千宠万爱长大的孩子,不太了解现在父母们人到中年的尴尬处境,有多少人破了产,有多少人被优化,有多少人身体亮起了红灯,有多少人消费降级,又有多少人无力再按过去的水准富养娃。一句“养不起就别生”,不能说不懂事,只能说逻辑没学好,或者对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失去了最基本的感知,处在失能的边缘。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3

基于家庭真实条件养孩子

从另个角度来说,能考上大学的孩子认知能力也差不到哪里去,之所以会提出超越家庭实际情况的要求,有时候根源可能还是在父母身上。

读书的时候:靠知识改变命运!想吃穿比别人好,比别人幸福,就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考上大学:咱家条件也不好,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咱们条件不跟别人比,就跟别人比学习。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4

上面是帖子下孩子一方的高赞评论,它精准地描述了很多父母在高考前后对孩子物质供养上的态度变化。

18岁以前,家长体谅孩子学习辛苦,周末上完补习班,可以贴心为他点一杯自己都舍不得喝的奶茶;为了激励孩子考个好分数,比自己全身行头加起来还贵的名牌运动鞋说买就买;为了不让孩子分心,故意隐瞒自己职业生涯上的起起落落;为了让孩子在同学中更有面子,假期看遍祖国山川大河、名胜古迹……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5

很多时候,孩子生活在父母踮起脚营造出来的楚门世界,他们无忧无虑,不知道家里一月真实收入有多少,其中多少用于房贷车贷,多少用于柴米油盐,多少又用在自己身上,他们不曾体会过生活的厚重,又怎会感念父母的付出?

反倒是父母话里话外浓浓的攀比心,以及对学习极其功利的解读,让他们隐约产生了一种错觉,“考上大学就什么都有了”、“我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读书”,那么高考完了向父母邀功请赏、提出不切实际的物质诉求,不是顺其自然、下意识的行为么?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6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00后的父母,70末80初这代人,大跨度的成长经历导致其价值观,尤其在金钱、养育上的观念总体比较破碎、拧巴:

他们小时候大多体验过物质的匮乏,长大了有一定经济基础后,正好能通过网络学习到一点心理学知识,意识到有必要重新养育自己,但往往只学到了一点皮毛,没学会课题分离,把满足小时候的自己和满足自己的孩子混为一谈;

他们自己成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规训之下,小时候接受过太多封建家长权威的打压,长大了想借鉴西方社会“爱与自由”的教育,以养成孩子舒展的人格,但大部分人没有看到西方社会阶层固化的残酷真相,加上儒家文化的强大惯性,常常有意无意忽略了和“爱与自由”对应的,孩子责任意识的从小培养,养出“巨婴”也就不难理解;

他们受近来互联网广泛传播的”原生家庭论“、”出身决定论“的影响,当自身条件一般时,常常对孩子心存一种亏欠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只会以为父母真欠他的,而看不到自己切实拥有的;

他们自己受够了老一辈的“没苦硬吃”,但在及时摒弃时,没把握好度,一不小心让孩子学走了样,学成“没福硬享“......

“养不起就别生”?一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却让评论区父母和孩子吵翻了天...(组图) - 17

看来,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无论中养还是西养,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要基于家庭真实条件养育孩子,要让孩子借由我们的养育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最后,也向我们精英说的读者们发起一份问卷调查:“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最合理?”,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