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06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107

10年间3.6万人死于高温天气!越来越热的澳洲将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组图)

1个月前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气温上升势头明显,今年8月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竟高达41.6摄氏度。高温对澳大利亚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政府和民间不得不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10年间3.6万人死于高温天气!越来越热的澳洲将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组图) - 1

“热度”持续上升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的2024气候报告,1910年有全国记录以来,澳大利亚气温平均上升了1.51摄氏度。澳大利亚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是2019年,9个最热年份中有8个是在2013年以后。

10年间3.6万人死于高温天气!越来越热的澳洲将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组图) - 2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极端气候研究示范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南半球今年2月夏季时,澳大利亚不少地方创下高温纪录,局部地区白天气温比常年平均气温偏高十多度,最高温度甚至逼近50摄氏度。

今年冬季,澳大利亚气温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仅次于2023年同期。其中,8月创下高温纪录,多地气温比常年同期高5至16摄氏度,西澳大利亚州的扬皮桑德最高温度达41.6摄氏度,打破41.2摄氏度的全国纪录。

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气候报告警告,澳大利亚将变得更热,年平均气温的纪录也将可能被再度打破。

危害与日俱增

毕马威公司与澳大利亚“气候传感”公司今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约38%的人口面临与热危害有关的重大风险。澳大利亚气象局的报告指出,极端高温已经超过其他自然因素,成为澳大利亚最严重的致死原因,2006年至2017年共计3.6万人的死亡与高温相关。

10年间3.6万人死于高温天气!越来越热的澳洲将如何应对极端天气(组图) - 3

毕马威的报告指出,社会经济因素对高温致死的影响较大。相对于郊区,建筑高度集中而绿化有限的城市温度更高,成为“热岛”。而在城市中,经济社会发展欠佳区域的植被水平和建筑物隔热性能不如富裕区域,人们因而感觉更加炎热。研究发现,2001年至2018年,在热浪中死亡的人中,超过60%居住在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欠佳地区。

高温、干旱推高野火发生几率并延长野火季持续时间。2019年至2020年,澳大利亚发生罕见大规模野火,过火面积超过24万平方公里,3000多座房屋被烧毁,直接致死至少33人,另有数百人因吸入烟霾死亡。野火导致动植物资源损失惨重,多达30亿只动物因野火死亡或失去栖息地。

此外,海水升温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科研机构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大堡礁海域海水表面温度达到400年来最高水平。这一世界最大珊瑚礁群是地球上最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但2016年以来,随着海水升温,珊瑚大规模白化情况日益严重。

多管齐下降温

澳大利亚变热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澳大利亚政府从宏观政策着手,以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5年水平降低43%,并着手制订“净零2050”计划,即最晚于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为实现减排目标,澳大利亚政府致力于加大新能源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采取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和个人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减少排放,并执行严格排放监督和问责机制等。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和民间从技术等层面设法“消暑降温”,比如改善窗户设计。据“维多利亚可持续发展”组织统计,澳大利亚家庭夏季87%的热量获得和冬季40%的热量损失途径都是窗户,普通家庭将约40%能耗用于降温或取暖。

此外,澳大利亚在部分地区试点建造浅色路面公路,替代传统沥青公路。西悉尼大学教授、城市热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福彻说,悉尼市郊三分之一的传统沥青路面温度最高可达75摄氏度,让城市凉快的“妙计”是把路面做成浅色。

2014年,“清凉城市工程”在悉尼等地展开,将部分街道变成浅色,反射而不是吸收太阳光,以降低路面温度。六年后,两条浅色公路建成。在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在无树荫浅色路上测量,路面温度白天和夜间分别降低8.65摄氏度和4.2摄氏度;在悉尼,改色之后的路面温度白天和夜间分别降低5.6摄氏度和2摄氏度。

在墨尔本,市政委员会设定了每年种植3000棵树目标,增加城市森林的恢复能力,使城市降温4摄氏度。墨尔本市还在公园周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为树木在极端炎热和干旱时期积蓄水分。

用绿植覆盖外墙和屋顶可以打造更凉爽的建筑,并有助于减少热岛效应。例如,悉尼市中央公园一号建筑群除了有绿坪和树丛,还沿着墙面种植大量垂直生长的自然植被。花园和绿墙使抗热成本降低约20%,同时给居住者带来额外健康益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