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5.3°C-16.2°C
纽币 : 人民币=4.4475

人民日报:使用WiFi、iPad等词伤害汉语纯洁性

2014-04-25 来源: 人民网 评论0条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外语词的过度使用现象日趋严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规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众不满。4月11日,本版刊发《外来语滥用,不行!》,对此现象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引发热议,特别是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共鸣。那么,外来语滥用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应对的措施?本版进行解码。

  —编 者

    源

    外语词频繁出现使用过度

    影响沟通伤害汉语纯洁性

  “采用了基于O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TM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

  类似的表述,如今在报刊等出版物中屡见不鲜。WiFi、CEO、MBA、CBD、VIP、PM2.5,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

  可是,这样的“零翻译”,不知有多少读者看得懂?

  专家表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面对外来语无处不在的身影,不少国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析

    文化逆差导致外来语滥用

    人才匮乏使“零翻译”盛行

  “这跟西方文化的强势有关,总的来看近百年来,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多,中国输出的少。”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武波博士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接触外语的机会自然增多,对新事物的喜爱,容易吸引人们使用外来语。

  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夏吉宣持相似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随意使用外语词以显示自己有知识、文化水平高,这也加剧了外来语的泛滥。”此外,一些科技、医药方面的专业词汇,一时半刻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又着急使用,所以只好直接引用,造成“零翻译”现象。

  “懒惰,觉得写英文缩写更省事,是外来语滥用的一大主因。”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王刚毅对此直言不讳。

  “优秀翻译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外语到汉语的翻译多,汉语到外语的翻译少,怎么文化对等?”武波用“青黄不接”形容当今翻译界的人才断层,“早年,说起著名翻译家,傅雷、朱生豪、许渊冲、陆谷孙等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现在,你能想起谁?凤毛麟角!”

  “法律、经济类的应用型翻译情况还好,但文学、社会科学等翻译人才还是缺。”复旦大学英语系教师朱绩崧博士说。

  专家一致认为,地位低、稿酬低是目前翻译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国际上较高的翻译价格,国内一般是千字100元左右,教授级别的也只能拿到千字500元左右。”武波透露。

  市场恶性竞争也加剧了行业乱象。比如,一些译者或机构以更低价格将项目转包给在校学生,一些非正规的小作坊甚至喊出“千字25元”的“跳水价”。不良竞争,导致大量翻译作品粗制滥造,“因为质量不高、销量不好,所以翻译的价格就更低。翻译价格低导致人才进一步流失,形成恶性循环。”给国内一家著名出版社“打过工”的小曹,曾是外交学院英语系的学生,由于待遇太低,他毕业后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武波也透露,在他教过的学生里,大约只有三成最后走上专业翻译道路。

  专家表示,好的翻译人才相当于是外来语的“过滤器”与“转化器”,人才都流失了,过滤与转化的功能弱化甚至缺失,自然就会导致“零翻译”的大量出现。

  此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洋葱”阅读编辑部主任助理都帮森介绍,“正规出版物应该参照《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要求,遵循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标准,而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有相关规定,‘零翻译’、中英文夹杂都是不允许的。”但不少业内人士反映,尽管规范详尽,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没有体现到纸面上。”

    解

    兼收并蓄不能简单拿来

    加强引导提高翻译门槛

  “外来语滥用不是中国独有,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后发展国家都比较普遍。”王刚毅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认为,对外来语的吸纳、汉化,正是汉语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拒绝外来语,也不能滥用外来语。”

  业内人士介绍,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如“激光”“坦克”等外来语,汉化后通俗易懂;如“X光”“B超”等一些字母词因简洁明了而被广泛使用;如“电脑”“鼠标”等一些符合汉语构词规律的意译词,已成为汉语基本词汇的组成部分。但是,兼收并蓄只能在继承上创新、在保持上吸收,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夏吉宣则相信,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国人的文化自信会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而增长,到时,外来语泛滥现象将逐步“退潮”,甚至恢复成汉语表述。比如一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伊妹儿”,现在都改用“电邮”了。

  王刚毅认为,从根本上讲,政府必须加强语言使用政策的导向,政府、媒体、学校必须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大众。

  “我们可以先把专家们的意见公布出来,让大家讨论、使用,过一段时间再予以确认。”姚喜双补充说。据夏吉宣介绍,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将用发音贴近的汉语翻译外语词,并加以梳理,在网上公布,由公众投票决定最终的译法。

  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大学过了四六级就能做翻译?外语系出身就可以做翻译?不见得。翻译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大量专业培训、实践。要解决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必须要提高译者的准入门槛。”中国翻译协会前副会长李亚舒认为,2007年起设立的翻译硕士学位,未来或许有助于拉起一支合格的译者队伍。

  “提高译者的地位和稿酬,是当务之急。”朱绩崧说,“在院校里,多数老师不愿去做文学翻译,因为这些作品都不计入科研成果,评职称根本就用不上,本身钱又少,老师自然没了积极性。”

  制度建设也被多位专家提及。李亚舒介绍,目前只有一些民间的翻译组织,在文联、作协等各类奖项评比中,也没有翻译作品的身影。武波呼吁,在国家机构中成立中国翻译基金会,或者翻译研究院等机构,从机制上加强翻译人才的保障,破解“零翻译”难题。武波相信,“当优秀的人才为外语词提供了正规、巧妙的译法,老百姓自然乐于使用。”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词典出现网络用语是破坏汉语言严整性

  文化要传承,就要对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有所坚守,不能盲目“迁就”,以至平面化、庸俗化

  新近出版的字典词典上出现了革新的事物:一些经常被人读错的字和词改了读法,“原则上”依错就错、顺从错误的意思,比如“荨麻”的“荨”、“呆板”的“呆”,等等。我有些担心:这样的迁就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有人可能赞同这样的做法,认为文字和词汇就是约定俗成的符号而已,怎么习惯怎么来。可是这样一来原来读对的那些人就得迁就错的,不然就不合词典字典的新规定了。这个趋势看起来才刚刚开始,但网络时代无疑加速了这个从众、从俗的过程……[详细]

    人民日报盘点2013年热词:高大上 土豪 不明觉厉

  如今,中国在影响世界,世界在关注中国。我们对外“出口”汉语,已不局限于Pipa(琵琶)、Erhu (二胡)等传统文化,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语言监测机构主席保罗·帕亚克认为,中文作为英语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其影响力在整个21世纪将会一直持续。此时,我们要思考,中国应当向世界展示、贡献怎样的文化呢?

  典型的例子,有“Free individual travel”(自由行),这种新行的旅行方式反映了“腰包渐鼓”的中国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愉悦和享受,得到了外媒积极的评价;有 “Taikonaut”(中国宇航员),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在内,是中国航天技术为世界公认的见证。“一种语言要融入世界语言体系,本身应作为一种载体,蕴藏最丰饶的文学、最先进的文化、最优秀的文明。中国需要更多像‘Taikonaut’这样积极的、有分量的热词。”文化评论员陈佳冉说……[详细]

    人民日报:文化繁荣要靠市场

  对文化而言,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另一层意义。文化依赖于人的创意,如果社会和经济制度过于严苛,压抑或者阻碍了创意的发挥,文化就会凋敝;反之,社会和经济制度鼓励和褒奖创意,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欲望得以充分涌流,文化就会繁荣。说到底,政府自身不会创造文化作品,但政府可以也应当创造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当然,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也会失灵,此时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凡是营利性的文化工作,就应交给市场;不能营利或不应营利的文化工作,就应由政府承担起来。政府管宏观、管导向,微观的具体的创作交给从业者自己解决……[详细]

    人民日报:中国式民主既有文化基础又保人民自由

  “中国式民主”独具特色和魅力。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是保证最大多数人当家作主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中国式民主”既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又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又保证了人民充分享有自由和权利;既能广泛汇集人民智慧,又能迅速集中意见、形成决策,体现了民主与集中、公平与效率、分工与协作的统一。就连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美籍日裔学者福山也承认:“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说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汉语英语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