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8.4°C-12.7°C
纽币 : 人民币=4.4299

八国联军中的“仁义之师”日本军队和其背后的故事(上)

2017-04-07 来源: 大趋势下的轨迹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北京终于沦陷了,却恐怖依然,只是换了色。

在此前义和团的红色恐怖中,北京市民可能因一盒“洋火”(火柴)就被指为“二毛子”,而全家绑到庄王府(现今平安里一带)门前开刀遭斩。如今,在八国联军的白色恐怖中,北京市民又可能因为穿了条红裤子(当时女性的时尚颜色)而被指为“拳匪”,同样遭受处决。步枪上那带着深深血槽的刺刀,虽短,却与古老的大刀片子一样令人胆寒。

美国著名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著有汉学名著《中国人的性格》,后来推动了庚子退款及清华大学、协和医院等的建立)记载道,北京市民为了表示顺从,出行时手上都会拿着列强们的国旗,而以日本旗为主。但除了日本旗外,其它旗子多是北京人自制的“盗版”,十分粗糙,一到下雨天,旗子上的涂料就掉色,看上去十分怪异。在刺刀之下,英语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北京胡同的墙壁上刷上了标语:“Pray officer excuse. Here good people"(求求官爷开恩,这里都是好人),甚至在一座曾经作为义和团坛口的寺庙门上,也贴上了“God Christianity men”(上帝基督的子民)。而北京老少爷们最端得出手的一句英文口语是:“please do not shoot us. We are good people”(别开枪,我们是好人)。

面对各色洋鬼子,北京人迅速地做出了自我调整,曾经满大街的义和团们早就没了踪迹,似乎被人间蒸发,所有人都将自己打扮成了“万恶的拳匪”的受害者,热忱地探试着新主人,“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如同水被倒进容器里那么自然”(明恩溥语)。

八国联军中的“仁义之师”日本军队和其背后的故事(上) - 1

京城各国暂分界址全图

八国联军将北京城分区占领。和其他乱哄哄只知道烧杀抢劫的联军不同,这支军队做了精心准备,随军带来了几万面小国旗,分发给占领区的北京市民,于是,凡是插着写有该国“顺民”国旗的人,都暂时得到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这支军队还设立了类似警察机构的“安民公所”,组成一支宪兵和巡捕队伍,臂缠白箍在市面巡逻,在北京最早恢复了市面的繁荣。

因为这个占领区里军纪严明,秩序良好,一时间,这里竟成为北京人首选的避难所。

是的,这支军队是日军。

日军作为“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自此登上国际大舞台,自此满城尽披太阳旗。

八国联军中的“仁义之师”日本军队和其背后的故事(上) - 2

八国联军士兵(从左到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在八国联军确定了各自的占领区后,仅仅三天时间,不仅日占区,而且整个北京城,似乎到处都是日本的太阳旗。这是日军主力第五师团从广岛出发时就带上的“必要装备”,他们精心准备了数万面小型日本国旗,在那颗红太阳边上的留白处,用汉字醒目地写着“大日本帝国顺民”。如今,铁骑入城,这些“免罪符”被迅速分发给北京的“顺民”们,无论是朱门府邸、四合院还是贫民窟,都挂上了这一新的“门神”,洋人们吃惊地发现:大清国的首都似乎被日本一家独占了。大街上的不少店铺,除了太阳旗外,还挂上了拙劣的英文告示:“Belong Japan”(属于日本),试图阻止洋兵们的进入。

一只“文明”的军队

美国公使康格(Edwin Hurd Conger)的夫人莎拉(Sarah Oike Conger)在其写给美国亲友的信中提到:“中国商人带着货物回到北京时,先是悄悄溜进日本人的辖区,因为他们最信任日本人。后来,这些街道变得拥挤不堪,日本人就要求他们必须到城里别的地方去,他们立刻就涌进了美国人的辖区,挤满了街道,并留了下来。”

一个名叫川岛浪速的35岁日军翻译,应日本派遣军司令福岛安正的再三请求,在日占区开始指导警务工作。日军设立了“安民公所”,其所长、事务官和宪兵均由日本警官担任,巡捕则雇用中国人,成为新北京的新警察,在最为动乱的数月间在辖区内迅速恢复了秩序,日占区因此成为北京最早恢复市面繁华的区域。川岛浪速还招收了40名“有文化”的中国人参与“警务速成训练课程”,随后又招收了50人。日本人回复秩序的能力,和在人才方面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给负责留守的大清国中央领导人、庆亲王奕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局势稳定后,另一位国家级领导人、肃亲王善耆,应日本公使的要求,从清军中精选了240名士兵,组成了“巡捕队”,臂缠白箍,上盖“安民公所”大印,腰间挂着佩刀或马棒,执行巡逻,开创了北京警政的先河。而肃亲王因此与川岛浪速成为哥们,甚至其女还拜川岛为义父,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

日军在占领区内几乎秋毫无犯,严明的军纪得到了西方记者、外交官及军官们的赞赏。美国随军记者、《纽约时报》的奥斯卡(Oscar King Davis,当时派驻菲律宾,随美军第14团从马尼拉前往北京)为著名的《哈泼斯周刊》(Harper’s Weekly)详细报道了各国军队在京津地区的抢掠情况。他观察到,俄、法军军纪极坏,到处烧杀抢掠,而日军与美军恪守纪律,其中,日军的纪律更为严明。他引用一个西方军官的话说:“作为基督教国家的一名军官,我很羞愧,今天我见到一名被我们长期地称为异教徒的日本军官,他说抢掠是不对的,并且绝不允许。我无话可说,因为我的人都在抢掠,而他的人没有。我无法阻止抢掠,而他却能。”

据统计在八国联军中,日本是出兵最多的,在天津、北塘、通州等各次战役中,日军几乎都担当了攻坚先锋,伤亡惨重,占到联军总伤亡数的40%左右。美国陆军部(War Department)的报告记载,北塘战役后日军死伤累累,“这充分证明了日军承担了大多数的战斗,并赢得了英美士兵们的尊重和喝彩”。从当事人留下的记录看,在被包围的北京使馆区内,日本军人的英勇作战也赢得了西方人士的好评。

美国外交官小田贝(Charles Denby, Jr, 1861-1938)给《哈泼斯周刊》撰文,认为日军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向全世界证明了他们是最优秀的军人,“勇敢、智慧、严守纪律,装备精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他甚至认为,“那些在联军中与日军曾经并肩作战的他国军队,今后如果不得不与日军为敌,一定会犹豫再三的”。而一些西方历史学家认为,正是日军的勇敢作战,纪律严明,给英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推动了两年后(1902年)的日英结盟。

日本人的优异表现和巨大牺牲,为他们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尊重。在1900年8月28日的紫禁城阅兵中,日军被安排为第一方阵,只是因为俄军的坚决反对,日军顾全大局,主动放弃了这一机会,而让俄军打头阵,自己作为第二方阵。其它国家的一些军官为此相当不平。

在占领期间,日军也尽量减少与别国军队的冲突,始终“以礼待人”。美军第14步兵团团长达哥特(A.S.Dagget)在其回忆录中记载道:美军因调动的需要,向管理铁路的俄军要了20节车厢,但却有一节车厢被法军军官占据,并且锁上了门,导致美军35名军官无处安置。管理铁路的俄军无可奈何,在美军被迫采取强制措施前,法军开溜了,腾出了车厢,车厢内还有两位日本军官,此时也“很有礼貌地要退出去,但是,我们没让他们退出去,因为车厢里还可以有他们俩的座位。”

优雅的强盗

当然,日军绝非不沾荤腥的猫,只是,与其它军队的涣散相比较,日军更为克制、更有约束,甚至在抢掠方面也更有组织纪律性。

八国联军中的“仁义之师”日本军队和其背后的故事(上) - 3

日本插画中的攻打义和团

当联军大多数官兵到处为自己寻找发财机会时,日军却在严密的组织下,直插大清国的财政部(户部,办公地点在今公安部地址),一举夺走库存白银近300万两。同时,他们从各衙门抢了大量的文件,其中不少至今尚未公开,成为国际史学界最为期待的宝库之一,以期填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资料空白。显然,日本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抢掠,都得到了大丰收。

除了集团性的抢掠外,日军个人也参与抢掠,但与其它国家军人相比,他们更为“优雅”,而且多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中国与联军》(China and the Allies)一书作者、英国画家、作家亨利(Henry Savage Landor)在现场观察到:“日本军队在抢劫时与西方列强毫不相同,显得十分有文化、有内涵”,他们在中国人的房子里搜寻古瓷器,还聚在一起认真欣赏,即使不带走,也轻轻放回原处,“看见日本人以那种优雅的姿势拿起或放下最小、最精密的物品时,实在是一种享受,而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或俄国人,更不用提德国人,他们除了碰到坚固的铜块、石块之外,没有不打碎、弄弯、弄脏以及损坏的……日本人也抢掠,但他们抢掠的方式是沉默、安静而优雅的,他们不把东西乱扔,不摔碎,也没有任何不适当的艺术破坏。他们任意拿取他们所喜爱的东西,但是做得是这样精细,以致似乎完全不像抢掠。”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