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2.9°C-15.4°C
纽币 : 人民币=4.4586

清朝官吏摆谱排场看傻你,出门、吃饭、婚丧、做寿,每级都不一样

2017-03-28 来源: 古历小军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清朝官吏有很多的坏习惯,今天我们这里要说的摆官谱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何为官谱呢?顾名思义就是当官的派头、排场。当时官场中人的普遍认识是:做官就应该有官谱,不然算什么官?所以一旦为官,便要摆谱,哪怕是条件不允许,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想办法硬摆穷讲。那么主要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慢慢看来。

清朝官吏摆谱排场看傻你,出门、吃饭、婚丧、做寿,每级都不一样 - 1

一、住宅要讲官派

这其中又分两种,一种就是所谓的住宅要宏敞气派。比如当时的官员,著名的文史学家李慈铭,在其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仍旧花大价钱租赁宏敞的大宅子,当时他的年收入是123两白银,而光花在房租上的就多达48两,不过其房子也确实够大的,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花木葱郁,气派阔绰。

另外一种就是在房屋的大门上贴上标有官衔和禁止行人喧哗字样的“封条”,以示荣耀,以警行人。比如《日下新讴》中所说的“陆海官居各表之,衔条比户贴参差。长班领客无须问,但到门前便得知。”说的就是标有官衔的封条。《草珠一串》中所说的“封条处处禁喧哗,小小门楼也宦家。为问何人曾入仕?舍亲始祖作官衙。”说的就是禁止行人喧哗的封条。

清朝官吏摆谱排场看傻你,出门、吃饭、婚丧、做寿,每级都不一样 - 2

二、出门要鸣锣开道、仪仗威武的排场

清朝时期,各省的文武百官从督抚到知县,外出时皆有仪仗,仪仗按照官品来分等级。

督抚的仪仗叫做“八座之仪”,就是以小红亭(头亭)为最前面,依次往下是红伞(避雨之用)、绿扇(障日之用)以及鸣锣者四人,再之后为肃静、回避木牌各二及官衔牌,再次为红黑帽皂役各四人,呼喝不绝,再后面是骑而导者一人(俗呼顶马)以及提香炉者四人,然后才是本官所乘的绿围红障泥大轿,四人抬之,四人左右扶之(即八抬大轿),轿后为戈什哈(巡捕)二人和跟马二骑。

如果官员是走水路出行的话,则肯定是选择高大的楼船,船舱门外贴上红纸字条,旗、牌、伞、扇插列舱面,也鸣锣开道,只要锣声一响,行舟纷纷让路,两岸肃然。

至于鸣锣的次数也是有讲究的,官职不同,其含义也不同。

州县的官员出行,敲三响或七响,称为三棒锣、七棒锣,意思是“让让开”、“军民人等齐闪开”。道府出行,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节制武官的大官出行,要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至于总督以上的官员出行,因为是极品,所以要打十三棒锣,意为“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

清朝官吏摆谱排场看傻你,出门、吃饭、婚丧、做寿,每级都不一样 - 3

三、吃饭要讲排场

一些官员吃的时候必须要阔气,且不管根本吃不得了吃不了。招待客人时,这边客人已经吃饱放下筷子了,可另外一边菜肴却仍旧一个劲儿的往桌上上。一般知县大老爷吃饭的排场是:一个神气活现的家丁快步跑到签押房门口,把门帘高高打起,大喊一声:“请大老爷吃饭啦!”喊完再撑着门帘恭敬地肃立在那里等候。

清朝官吏摆谱排场看傻你,出门、吃饭、婚丧、做寿,每级都不一样 - 4

四、京官到衙署时,差役要在门口迎接侍候

这就好比是上级到下级单位来检查工作了,如果是堂官(清朝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则必须有四名差役在前面扬声喝导而进;如果是司郎官(相当于二把手,副职),则由一名差役导引,只作遏声。

清朝官吏摆谱排场看傻你,出门、吃饭、婚丧、做寿,每级都不一样 - 5

五、自己摆谱不够,家人婚丧做寿也要大讲排场

比如晚清时期的上海知县叶廷眷,在位三年,其母亲做寿的排场是一年比一年大。以寿筵为例,同治十一年为烧烤二席、鱼翅十三席、次等鱼翅十二席;十二年变为烧烤二席、燕菜二席、鱼翅十四席、次等鱼翅十席;十三年又变为烧烤三席、燕菜十席、鱼翅二十一席,另送同乡三十席(中等鱼翅五席、次等鱼翅十三席、海参十二席)。

对本衙和外衙随官前来贺寿的差役仆人也请吃寿面、给赏钱,连县狱里的犯人也赏面赏肉。有一年请吃寿面的数目竟多达二千零五十碗。

本文摘自《历史为何不忍细看》,加工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