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4.5°C-16.3°C
纽币 : 人民币=4.4419

你并不知道,《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

2018-10-06 来源: 纵横十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来源:环球视野  作者: 纵横十

扛了一年多的加拿大最终还是投降了,在最后时刻加入到了《美墨加协议》。

本来,这与咱们中国毫无关系,但细看它的内容,才发现它对中国包藏祸心。

内容

编者在这里引述一些《美加墨贸易协议》条款,比如:

1、三国之间的国际投资仲裁不保护非市场经济国家

国民所有或控制的企业;(协议第14章)

你并不知道,《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 - 1

2、若在缔约国的它国企业与美国政府发生纠纷、美国制裁特定国家或该国家在缔约国的企业,则该企业及投资人不得使用国际投资仲裁机制起诉美国政府;(协议第14章)

3、若缔约国与非市场经济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协定:

a:缔约国至少提前3个月通知其它缔约国并告知目标;

b:在签署前至少30天,将签署文案提交给其它缔约国进行审查,以评估影响;

c: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的六个月内,其它缔约国有权终止已经签署的协议或替换相关条款;(第31章第10条)

4、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由缔约国国内法律进行判定;

由于协议性的文案非常难看,就算原样翻译成中文,条文性的文字也十分难懂,得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去理解。所以笔者在引述上面的条文时,就进行了一些我们容易理解的口水化翻译,虽然文字与原文不尽相同,但意思是一模一样。

观察上面的条文,其实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就像我们国内的很多公司写上一堆的条款后,最后再补上一句“该协议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一样。

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依然没发现,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对中国包藏祸心又从何说起?

仔细观察上面的条文就会发现一个赫然且我们非常熟悉的关键词,那就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正是西方国家一直无理指责我们的地方,也是在本次贸易战里,特朗普重点攻击的点之一,即使我们已经解释并反击过很多次。

你并不知道,《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 - 2

这里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指的是谁,未必完全是指向中国,但中国必定包含其中。

如果这种理解成立,那依据上面的条款:

▲中国企业在加拿大、墨西哥投资的企业,或这个新企业又在美国投资另外的企业,这些企业不受国际投资仲裁的保护;

▲如果美国对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的这些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相关企业不得起诉美国政府;

▲如果加拿大或墨西哥同中国谈自由贸易协议,必须要通知美国并告诉美国它们的目标;如果要与中国签署协议,则必须提前至少30天把文本送给美国审查;就算协议签订了,在6个月内,美国有权终止,或是对里面的条款进行替换;

最后,协议里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如何认定,则由美国说了算,它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你并不知道,《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 - 3

▲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影响

通过阅读上面的协议可以知道,中国虽然不是它们的涉事方,但它们依然对中国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这样的协议下,若是美国发难,中国如果要同墨西哥或加拿大商谈自由贸易协议,美国将会是一个“不在场的谈判方”。我们同加拿大、墨西哥在自由贸易上怎么谈、谈什么都要让美国知道,要签署的协议必须送美国审核通过,就算协议签了,在六个月之内,它还可以推翻。很大程度上,我们能不能同它们谈成,还要看美国的意愿。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更重要的影响是,一旦这种模式在加拿大与墨西哥之间取得了成功,美国会不会将这种协议模式强加在日韩、欧盟、澳大利亚、印度、西班牙这些国家身上,逼它们也接受这种协议,这才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美国目前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同中国耗着,在外围不断对其它国家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逼它们一一屈服,让它们围绕在以美国为核心的周围;如果有可能,再拉它们一起来对付中国(或俄罗斯)。

当加拿大与墨西哥投降之后,川普的目光立马转向了印度与西班牙;韩国早已投降,日本已经同意重启美日高层经贸对话,妥协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只有欧盟还在试图着同美国对抗,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在伊朗方向上,欧盟已经宣布绕开美国的支持体系,另立门户。

如果美国成功的压服别国,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它国家身上,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发达国家贸易集团”,这不但会对WTO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架空,并且受协议制约,缔约的发达国家如果要同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还得取决于美国意愿,这会不会对中国造成一定程度的孤立,也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

你并不知道,《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 - 4

▲原载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

所以,一个小小的《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这是我们应该要警惕的。

破局

面对美国的阴险,我们该如何去破局呢?

第一、拖延并瓦解西方

美国正在四处征伐,将一个个对手逼服,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联合它国。

指望欧盟、日本这类国家同我们站在一条线上,显然也是痴人说梦,但是可以告诉它们“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中国撑不住,接下死得最惨的一定是它们自己。这在历史上有很多案例,懦弱投降的,不一定是最先死的,但一定是死得最惨的。

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我们需要让它明白,美国现在还没对它动手,那是因为它还不够格,但发展中的印度被美国收拾是迟早的事。中国的现在就是印度的以后,想必印度会有一个明智的选择。

如此等等,其它国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联合它们。

除了分化瓦解,还要尽量让美国同它国的战斗变得绵长,如果能拖延个十年八年,我们的产业升级一类的也许早已完成了,也就不在乎了。

第二,加强外部开拓

这其中包括对“一带一路”与“非洲之中”这类的加速推进,这些在此前的文章里都已经说过很多,此处不再细述。

第三,加强舆论

这包括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在国际上,我们要加强话语权。美国肯定也会在国际上抹黑我们,我们则必须反击;

另一方面是必须加强我们国内舆论。

随着贸易战的持续白热化,后面我们还会面临更多冲击,少数地区或企业会遇到更多困难。不排除美国会利用这种困难来煽动人心,制造恐慌,从而动摇我们的反击决心。

在此前,就出现过一些“中国打不赢”、“不能同美国打”这类的不自信、甚至是投降声音。

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舆论监管,同时还要树立我们自己反击的信心。

说过很多次,其实贸易战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它外围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警惕的。

就贸易战本身来说,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不同美国做生意了,它的那点市场我们损失得起;但是,如果美国在贸易战外围做手脚,比如拉拢(逼迫)其它国家一起来围堵中国,甚至挑起新冷战,这些才是对我们危害比较大的。

你并不知道,《美墨加协议》其实对中国包藏祸心! - 5

▲原载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

美国现在,从各种迹向来说,确实有点来者不善,一方面从地缘与军事上围困俄罗斯;另一方面,又从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围堵。

但美国注定失败,一个简单的现象是,俄罗斯经济只有中国一个省大,美国围堵了这么多年,堵住了吗?

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GDP仅次于美国、贸易量与市场规模都已超过美国,你指望能围困住中国,这不过是痴心妄想。

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独立自主”是永远的制胜法宝

不仅仅是美国,其实日本、欧盟这些国家,也不希望我们的高科技发展起来,因为它们自己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自己完成了,谁也不会希望多一个强劲的对手出来,特别是像中国这种国家,一旦起来后,就不会再有其它国家什么事。

而在此前,它们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WTO改革、非市场经济国家等问题上频频对中国发难。

“脱钩”这类极端情况,是我们一定要想到的,它包括经济与科技上。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独立自主。

目前,这种独立自主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要有更加独立自主的不受美国干扰的市场,比如加速推进“一带一路”、“非洲之路”,扩大内需市场。

二是在科技方面,我们要更加独立。

越来越多的迹向表明,美国正在加大限制中美科技交流,比如限制中国留学生,美国FBI排查中国“千人计划”,等等。当我们一些科技人员越来越依赖美国技术,美国标准的时候,就一定要想到,假如美国在科技上对我们“脱钩”,我们该怎么办?

这在历史上是有过的,最为著名的就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给我们大量的科技援助后,突然给我们断奶,撤走了所有技术专家。

只不过那一次无所谓,我们虽然经历了一时的阵痛,但后来却在阵痛中浴火重生。

实际上,外国卡我们什么,我们就成什么。

美国封杀我们的工业,我们现在就建成了世界最全的工业体系;西方封锁我们的科技,我们在奋斗中不断向走科技强国。

这一点在军工领域表现得更明显,封锁飞机,我们就飞机强;封锁军舰,我们就军舰牛B;封锁超算,我们就搞成世界第一的超算;封锁空间站、全球定位,我们现在全有了.......

现在,美国又来遏制我们的经济、科技,但这注定是徒劳的,过去我们能成,现在更能成。

未来,当我们完成了科技及产业升级,又拥有着广阔内需市场及广大的外部朋友圈(一带一路、非洲、拉美、欧洲等),说不定美国想找我们,我们都不愿带它玩了。

但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这是每个崛起大国必须要过的坎!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