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将移动协作机器人应用于生物医药、半导体行业,「墨影科技」获数千万A轮融资
移动协作机器人
36氪获悉,移动协作机器人技术方案及产品提供商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影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数千万元,由天奇创投领投,前海长城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产品研发、供应链建设以及商业化落地。
墨影科技是深圳市引进的2018年度投资推广重大项目之一,公司正式成立于2019年4月,专注于移动协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集成,并为终端行业智能升级、实现柔性产线打造提供先进智能解决方案。现阶段已在生物医药行业、半导体行业、3C制造行业有相关落地案例,目前年营收已达千万级,预计下一年度将有比较大的增幅。
过去的机器代人实现搬运等简单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现在,各行业希望机器人可以更柔性、更智能地实现更复杂的搬运工作,以至于代替人工进行多个环节的作业,可以自主移动,并且可以进行复杂操作的机器人应运而生。
自主移动机器人以自主规划路径实现“一对多点”的搬运,赋予产线更多柔性。复合机器人则是基于前者以“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方式代替人工进行如上下料,操作设备,组装等更为复杂的作业。墨影科技的移动协作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复合机器人,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技术革新。
传统复合机器人多为机器人厂家或集成商推出的“移动机器人+机械臂”集成,是两个独立产品的后期组合,本质上是两个独立的产品,控制分散、延迟相对较高,系统稳定性较差。
墨影移动协作机器人在生化实验室应用场景
墨影科技的移动协作机器人采用一体化设计,效仿人类“一个大脑控制手和脚”的方式,以一个控制器控制整机运作,拥有标准的移动协作机器人硬件形态和系统框架,运行更稳定,更简单,可更高效地应用于各工作场景之中。
墨影科技探索很多行业的应用,提供基于移动协作机器人的智能柔性产线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墨影科技移动协作机器人自2020年开始正式探索市场以来,已经在3C制造、半导体封装、CNC机加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得到应用,是多家500强企业的优质合作伙伴。
以3C制造业应用为例:3C产线更新周期短,零部件多样、产品迭代速度快,产线智能柔性改造过程中需要满足快速部署、多点搬运、不同料车对接、系统适应性要求高等要求。墨影科技解决方案无需对场景大改造,依托自主研发多机调度系统,可多机协同作业,高效完成跨区域、跨单元的多点物料运输。通过实际分析,方案可为3C产线减少劳动成本高达50%,同时使生产无故障率提升99%以上。
以半导体封装行业应用为例:厂内订单爆满,提产需求迫切;大量机台需要线边缓存,库存占有率需降低,物流转化率需要提升。墨影科技解决方案针对痛点,可快速部署,减少产线升级对工时影响。同时机器人可选用差速轮、舵轮、麦克纳姆轮等多种底盘驱动方式,实现窄道等复杂场景作业,为客户节约空间达20%以上。
再以CNC加工为例:车间环境复杂,人力角色多样,如取料、检测、夹具拆装人员等,机器人需要有高人机协作性。墨影科技移动协作机器人,具备人机协作特点,可有效代替人工实现取放料、检测等功能。整体解决方案更是可以将CNC车间一个个孤立的生产设备、加工单元、检测等环节有机链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做到真正柔性生产。
同时,在生物医药行业中,墨影科技移动协作机器人满足了高精度、高洁净度、高安全性等特点,可代替研究人员在P2/P3/P4等危险或对洁净度要求高的环境下作业,从根本上解决泄露或感染风险,满足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精度作业要求。
墨影科技的创始人杨一鸣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是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及“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阶段在墨影科技的50多名员工中,70%为技术研发成员,大部分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东京大学、同济大学、哈工大等国内外名校,且在自动化与机器人头部企业积累了丰厚的行业经验。
墨影科技双臂移动协作机器人
杨一鸣向36氪表示,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AGV/AMR和协作机械臂的蓬勃发展,也开始逐步看到两者结合的尝试,但结合后的产品必然存在二次开发难度高,稳定性差,易用性差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无法被根除的。墨影科技的移动协作机器人,是一种全新的机器人形态,软硬件系统和架构完全为“移动+操作”而设计,在特定的场景下将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轮融资后,墨影科技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与市场地贴合度,同时也将加大供应链建设,实现产品质量提升与成本优化,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将移动协作机器人推广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