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2.1°C-14.3°C
纽币 : 人民币=4.4417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2021-08-3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人的一生之中总会遇到一两个转折点,而如何的把握,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结局。而大多数对自己人生抱有遗憾的人,都是在这个转折点上要么准备不足,要么犹豫不定,或者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如果能做到悬崖勒马,浪子回头,那也绝对称得上是豪杰所为,非凡夫俗子能够做到。

所以说,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让人在做出正确选择时有所为,而在错误的方向有所不为。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1

一位北伐战争中的著名将领,也是国民党的军队总司令,我军有八名元帅出自他的麾下,可以说他在民国时期无比的风光。

而晚年的他也曾坦率地感慨道:后悔没有追随伟大领袖毛主席。他就是张发奎,早期绝对是中国现代军事历史上的大人物。

高开低走的大将

张发奎打起仗来可以称得上是一员猛将,他在战场上绝不贪生怕死,敢于和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正面交锋,更难得的是他无比关爱他的士兵,是一个典型的好领导。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2

虽然打起仗来是一把好手,但归根结底,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曾经才华横溢,手握精兵,却在后期坐上了冷板凳,他只能感叹造化弄人,并自嘲说自己看错了方向。

辉煌的早年生涯

张发奎生于广东省石兴县,年轻的时候,他因为逃难来到了广州,只想试图生存下来,但生活的艰辛使他更加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最后他决定参军。

许多年后,他从武昌军事学校毕业后,担任孙中山的保镖。1922年,张发奎率领部队与叛军陈炯明展开了激战,平息陈炯明的叛乱,取得了卓越的军事成就,因此他从营长晋升为团长。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3

他领导的军队是武汉国民政府最为依赖的主力军,双桥战争后,张发奎率领的第四军逼近武昌,夺取武昌后,张发奎被任命为第四军司令,这就是第四军也被称之为“铁军”的由来。

1927年宁汉分裂后,汪精卫和蒋介石同时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他后来却一念之差选择了支持汪精卫,张发奎成为反对蒋介石的主要力量之一,而最终却因为汪精卫叛国,张发奎从此和他划清了界限。

在张发奎的指挥下,除“铁军”第四军外,还有、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部队中的大部分后来会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军。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4

后来,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但张发奎领导下的骨干力量大多是共产党人。例如,十大元帅中就有八位是他的部下,分别是朱德、林彪、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叶剑英、徐向前。

而在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他显得尤为格格不入,既不追随蒋介石,也不加入共产党,而是追随汪精卫。最终他看到汪精卫的嘴脸时,和他分道扬镳,没有铸成大错,但还是阻碍了他后续的发展。

抗日战争后期,张发奎在广西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收复了很多日军占领的国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成为一名受人钦佩的抗日将领。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5

没有选择时的选择

但他后期的发展却不尽乎人意,其中最主要的是他自身的原因。张发奎曾公开表示:他对政治斗争不感兴趣,他只是想做一个能够带领军队战斗和杀敌的军人,他不属于任何党派,不想参与任何政治斗争。

但正是因为他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一座意识形态的灯塔,所以在当前混乱的形势下,他站错了队伍,当蒋介石和汪精卫在为国民党最高领导权而战时,张发奎虽然手持重兵,却选错了人。

因此,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于一个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一个伟大的人还是一个平凡的人,都决定了未来命运的走向。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6

张发奎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汪精卫,针对蒋介石,这使得蒋介石上台后不敢重用张发奎。

而在汪精卫投敌叛国后,张发奎没有执迷不悟,及时与汪精卫划清了界限,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历史上就会少一个抗日将领,多一个令人唾弃的汉奸。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临近,他这样的老牌将军最终却被老蒋的用人名单排除在外,直到1949年蒋介石下台,他才重新活跃起来,成为了总司令。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7

虽然他的权力失而复得,但国民党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眼见无力回天的败局,张发奎几个月后辞去了军职,带家人逃到香港,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1980年3月10日,张法奎在香港因病去世,虽然他身为国民党将领,但听到这个消息后,海峡两岸都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叶帅的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给他的后代向他致敬,台湾当局也为这位抗日名将举行了追悼会,用以怀念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他是国军陆军总司令,手下走出8位开国元帅,逝后两岸共同哀悼 - 8

小结:

可能有人会说,张发奎的人生是高开低走,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的确不无道理,他的起点之高,仿佛决定了他在后来的局势中大有作为,而最终却在本应大展宏图之时被束之高阁,与他前期的身份和影响力大相径庭。

但对于国家和民族层面来讲,他的人生轨迹却成为了最优路线,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在汪精卫和蒋介石的阵营之中,他却变得无所作为。

虽然他在晚年感慨没有跟随共产党,但相信就像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他只想在战场上杀敌,所以“抗日英雄”的称号可以作为对他的完整诠释。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