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14.1°C-16.2°C
纽币 : 人民币=4.4258

东周“乱”之名不副实的霸主

2021-10-0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天真的”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内乱,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昭效法当年的齐桓公逃出齐国到宋国避难,后来借助宋襄公的力量,在宋国军队的护卫下成功回到齐国都城临淄继承君位,是为齐孝公。可是此时的齐国已经早已不是齐桓公时代强大的齐国,国内连续不断的动乱,消耗了齐国的实力,齐孝公也没有心思顾及天下的霸权,齐国的霸业戛然而止,退出了春秋争霸的舞台。

东周“乱”之名不副实的霸主 - 1

齐国留下来的霸权真空,给许多有心称霸的国家带来的机会,这其中就有本章的主人公宋襄公。宋襄公执政的宋国地处中原,土地肥沃、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是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此时齐国衰落、后来的巨无霸晋国还在积累力量、楚国则因为远离中原鞭长莫及、至于秦国尚处在与夷狄连年征战的状态,当年的小霸郑国自郑庄公死后也是内乱不止)。而且宋国还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的优势,那就是名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而宋国在名分上有着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宋国的爵位最高是为公爵。

武王伐纣后,大封王室和功臣为诸侯,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郑庄公、包括后来的晋文公都只是侯爵,而秦穆公只是伯爵,至于自立称王的楚王只不过是子爵。之所以称公、王之内的,那是死后的追封,生前只能称侯、伯、子。所以才有左传中记载的“五年,晋侯、秦伯围郑”之说法。

宋国的开国之君是微子(商朝最后一代君王纣王的叔叔,与王叔比干是兄弟),武王伐纣成功后,为了安置商朝的遗民,遂允许微子收拢商民建立自己的国家(宋国),而且破天荒的把宋国的爵位提高到公爵,冠居诸侯之首,为了表示对商的尊敬,周王允许宋国历代国君对周室只称客不称臣,宋国在周朝大家庭中是一个显赫的地位。

东周“乱”之名不副实的霸主 - 2

到了宋襄公这一代,经过历代国君的励精图治,宋国发展迅速,国力上升,在当时的中原,俨然已是一个大国、强国。强大的国力,再加上稳定的国内环境,萌生了宋襄公称霸的野心。当他指挥宋国军队护送公子昭回到齐国即位时,在齐国的都城临淄城受到了天下诸侯的赞誉,也受到了齐国百姓的欢迎。这一刻的宋襄公是满足的、幸福的。

回到宋国后,宋襄公开始着手准备称霸天下的事宜。对于齐孝公则俨然以宗主国自居,经常干涉齐国内政,并学习齐桓公大搞结盟,以结盟为名,行称霸之实。对于那些不来会盟的国家,动辄以训斥,有时还率领诸侯联军共同讨伐。毕竟由于宋国的国际地位与当年的齐国没办法相比,所以每次来会盟的都是些三流小国(如管国、蔡国、曹国这样的小国,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大小),影响力非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比。

为了增加自己会盟的影响力,宋襄公决定请楚王来会盟,所有人都反对宋襄公行此下策,当年齐桓公何其强盛,也不敢邀请楚王(当时的楚王是楚成王,即后来称霸的楚庄王的爷爷)会盟,贸然请楚王来会盟只能是引狼入室。可是宋襄公听不进不同意见,坚决要请楚王来会盟,在会盟过程中还天真的不带一兵一卒前去,结果在会盟仪式上,当场被楚王掳走。楚王挟持宋襄公大军进攻宋国,试图兵不血刃占领宋国。所幸宋国早有准备,宋军严正以待,楚王见捞不着便宜,就干脆把宋襄公给放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宋襄公吃了一堑,非但没有没有长一智,还变本加厉地糊涂起来。按说楚大宋小,不宜与之争锋相对,只要团结中原各路诸侯,组成联军共同抵御楚国的威胁,虽说不能称霸天下,但在中原各国中还是可以做大哥的。可是宋襄公老毛病又犯了,再一次组织会盟,这时候已经没几个国家鸟他了,其中就有曹国,于是宋襄公以曹国叛盟之名率领联军进过曹国,曹国国小力微,难以抵挡联军的攻势,不得不对楚国称臣,以寻求楚王的保护。楚王正愁没有理由插手中原的理由,遂指挥楚军北上攻打联军。

东周“乱”之名不副实的霸主 - 3

宋楚泓水之战

当得知楚军北上时,联军早就土崩瓦解,宋襄公也命令宋军撤回国内,以巩固国内的防御,曹国之围很快得到解决。楚军解了曹国之围,并没有撤回楚国,而是继续北上,抵达宋国边境,强行攻入宋国,宋襄公指挥宋军抵抗楚军的进攻,两军在泓水相遇。宋军本土作战,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早已经摆好阵势以逸待劳,又是保家卫国,士气旺盛,似乎宋军已经稳操胜券。当楚军到达泓水时,看到宋军严阵以待,心里都对能不能战胜宋军没有很大的把握。没办法,既然开战了就一定要决出胜负。楚军开始渡河,此时宋襄公手下的将领试图趁楚军渡河队形混乱之时半渡而击,可惜宋襄公认为此举非仁义之举,给拒绝了。当楚军渡过泓水刚到岸边之时,将领又准备趁楚军刚登岸,指挥不灵之时攻击他们,然而又被宋襄公拒绝了,宋襄公还信誓旦旦地说,君子不击不正之师(没有准备好的军队)。就这样所有的宋军将士眼睁睁地看着楚军全部都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泓水,并排好了阵势,说实话连楚军也觉得是像在做梦。

楚成王不是宋襄公,讲那么多仁义道德,在他眼里只有实力说明一切。楚军本来就比宋军人数要多得多,如今宋军又没了天险的依托,宋军之败已经板上钉钉了。当楚军准备就绪后,楚成王下令对宋军发动了进攻,说时迟,那时快,等宋襄公反应过来的时候,宋军已经全军覆没。

随着泓水之战的失败,宋襄公不切实际的称霸梦想灰飞烟灭,他那名不副实的霸主地位也随着宋军的战败而遗落在泓水的血水之中。泓水之战后宋军精锐尽丧,几代国君积累的国力被消耗一空,宋国从一个中原大国逐渐衰落,最后彻底沦为一个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中,宋国时常扮演着晋国抑或是楚国的附属国。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