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9日 9.0°C-13.7°C
纽币 : 人民币=4.4307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2021-10-2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

周恩来弟弟周恩寿

古有诗云:“衣锦还乡人尽见,长时富贵许谁知,无言童子呵呵笑,望得风光满面归”。

寥寥几行字,短短故乡情,从古至今,好男儿都渴望驰骋疆域,闯荡四方,待功成名就之后,载誉而归。

可时代风云骤变,好男儿当投身革命,参军报国,以舍生取义与倭寇决一死战为荣。

“衣锦还乡”,在近代革命战士的眼中,已经成了一种无法企及的梦想。

周恩来同志的弟弟周恩寿,就曾有过这样美好的愿望,可待到战争结束生活安定,却也没能实现。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2

周恩来与周恩寿一家

以往,基于人们对周恩来同志的过度关注,甚少有了解周恩来同志的家人。

其实周恩来的两个弟弟也是我党的革命者,只可惜周恩溥在组织地下工作的时候不幸遇害。

如今只剩下弟弟周恩寿一人在京,可每当弟弟提起返乡探望之时,总是会遭到周恩来同志的批评与说教。

那是1947年,周恩寿因为身在天津,为中共地下组织筹备经费,遭到天津国民党的逮捕,受尽折磨。

待周恩寿出狱之后,再次见到兄长周恩来之时,国家内战的形势已经悉数扭转。

于此,周恩寿便在家嫂的引荐下,前往华北革命大学读书,正式结束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3

周恩来夫妇与弟弟周恩寿一家

时至新中国成立,学成归来的周恩寿,得到了一份北京钢铁工业局的工作。

多年来,这是周恩寿第一次走在前往工作岗位的路上,不用提心吊胆,也不用环顾四周异样的眼光。

那时候的中国,还没从战争中喘过气,抗美援朝的战役就打响了,周恩来同志忙得不可开交。

钢铁工业局里的繁琐杂事,也压得周恩寿喘不过气,等到兄弟二人真正有机会闲谈,却已是几年之后了。

一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如约将两个弟弟的孩子接到家中小住,周恩寿也随之跟了去。

许久不见哥哥的周恩寿,眼见着周恩来同志的双鬓已经开始泛白,恍惚间,忽然又想起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4

青年周恩来

“哥哥,大半辈子过去了,好久不曾回老家看看咱爹咱娘了”,周恩寿语重心长地说罢,泪眼婆娑地看着哥哥。

周恩来同志听罢,除了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剩下的也只有无尽地叹息。

回家,谁不想呢,可他是国家总理,所到之处皆是地方官僚与人民群众。

回乡是小,以证清廉是大,毕竟周恩来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被日军炸毁的,父母之墓。

说到底,在周恩来同志的心中,对于父母、兄长、亲戚都有着难以启齿的愧疚。

可眼下的国家,自然灾害与多种疾病并存,两岸战机与边界动乱齐飞。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5

中年周恩来

尚且不说回乡探望,连走出北京都是极为艰难的,如此,周恩来只得反过对弟弟进行一番说教。

“我当然想回家了,可国家离不开我,以我现在的身份,去哪都要给地方群众添麻烦。”

周恩来同志说罢,周恩寿的脸上闪过一丝失落的异样,如此便不再多问了。

这是多年来,周恩寿第一次与哥哥交谈,要不要回乡探望一事,显然结果并不能如意。

他知道哥哥的原则性很强,对自己对家族上下,都有着严厉的规章条例。

想来回乡一事,在如今看来,是不大可能了,如果哥哥不批准,周家没有一个人敢回去。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6

周恩寿一家

可周恩寿思乡心切,渴望回乡一事,一直藏在心里,直到身体抱恙,难以支撑工作。

原本他以为,自己已不在政坛,身为一介布衣,应该可以清清白白地回乡探望。

没承想,这一要求又被周恩来同志拒绝了,不仅如此,他还遭到了周恩来同志的严厉训斥。

“只要是周家人,皆不能借由我的名义返乡,也不能回乡搞特殊”,周恩来说罢便埋头继续起草文章。

“你不回去可以理解,如今我只是平民,又如何不能回去”,周恩寿满脸委屈地看着哥哥。

在周恩来同志的眼中,自己身为国家总理,连远房亲戚都懂得“沾亲带故”。

更何况自己的亲弟弟,纵使他有一颗廉洁的心,可家乡地方政府,周遭的邻里乡亲未必会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他。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7

周恩来视察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当年内战之后,国民政府残留在各处的余党尚未清除。

作为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若要回乡,势必会惊动地方政府和群众,到时候生出祸端,也会无故牵连族人。

再者,当时的农村百姓,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富足,土地是他们争相渴望的糊口“工具”。

周恩寿回乡,势必会激起人民群众和族人的“渴望”,上门讨要个土地,或讨要点资源是推脱不了的。

周恩寿自然明白哥哥的良苦用心,可打心眼里,越是不让回去,越是想回去。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8

周恩寿与妻子

有道是:“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晃秋霜将至,1965年的北京,越发清冷,饱受胃病折磨的周恩寿,如今越发感到悲凉。

他裹着厚重的大衣,步履蹒跚地漫步在北海公园,眺望远处的高塔。

曾几何时,老家淮安也有一座与之相差不多的塔楼,如今几十年未归,不知那塔楼是否还在。

忽然,河边的一阵冷风吹过,周恩寿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他理了理衣袖,紧接着向塔楼的方向走去。

在周恩寿的心里,难得的和平岁月虽然是人们渴望的,可回不去的家乡,会成为一生的梦魇。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9

周恩寿黄埔军校时期

一日,党中央领导人发表关于《丧葬管理》的相关文件,旨在减少不必要的土地,将土葬改为“火葬”。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这一号召,周恩来同志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将老家的祖坟全部平掉。

周恩寿得知这个消息,十分开心地找到哥哥周恩来,并表示他将第一个代表哥哥回家平坟。

正当周恩寿,满脸期望地等待哥哥回应之时,没成想他得到的又是一盆冷水。

“你就不必了,家中已无长辈,你回去势必会引起地方政府的注意,还是不要劳民伤财地好”。

周恩来同志说罢,周恩寿又一次跌入了失落的深渊,关于周恩来同志不准周家人回乡一事,周家后人时有记载。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0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

“那时伯父,时常告诫弟弟妹妹,还有母亲,周家人有生之年不得回乡,也不能借他职务之便做任何事”。

这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在关于伯父的回忆录中,提到的一句话。

除了不准回乡搞特殊的要求之外,还不许老家人,有事没事前往北京探望,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些条条框框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绝情”,可在当时的党中央时局当中,是每个干部都必须铭记于心的。

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农民出身,通过多年军民融合才打下的这片天地。

在他们的眼中军民是平等的,国家干部除了为人民服务,在生活待遇上也不能高于民众之上。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1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

如此看来,干部家属的“光环”的确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没有普通百姓活得自在。

这大抵上也是周恩寿同志的内心写照吧,虽然他十分敬重哥哥周恩来,也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自己。

可人越是衰老,越是病痛缠身,就越是想离开被政治包围的泥潭。

他心疼哥哥周恩来,为了以身作则,不占公家一分一毫,宁可自己节衣缩食。

也不要周家人占着公家的资源生活,可为了更加彻底地自证清廉,连回乡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直到有一天,老家传来消息,周家的祖宅多年没人修缮,已经到了要坍塌的边缘。

当报纸和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自发地来到周家老宅,进行围观和拍照。

这座老宅,瞬间在周恩来同志的眼中,成了人民群众吹捧和大行不正之风的肉刺。

他立即给地方政府写信,若房子无人居住,就收为公有,或者拆了为地方组建必要的生活厂房。

可地方政府却不以为然,这可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老宅,是伟大总理的故居,如何也拆不得。

相持之下,这座破宅子或拆或修的相关事宜,就一直搁浅在那,无人问津。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2

周恩来作政府报告

直到弟弟周恩寿又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老家旧宅的相关报道,情急之下,又提笔给哥哥写了一封信。

“听闻家中旧宅濒危,诚惶诚恐,浮萍半生,未曾留下父母一文一物,甚是挂念,故请假回乡修缮,以平不安之心”。

周恩寿焦急地等待着哥哥的回复,可数日过去了,西花厅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知是总理同志忙于政事,无暇顾及,或是周恩来同志闻此信大有不悦,不与之理会。

兴许二者皆有可能,待到秋霜已过,大雪将至,西花厅那里终于托人送来了回信。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3

北京西花厅

周恩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信,本以为个人的思乡之情可以不受重视,没成想修缮祖宅,也被哥哥一口回绝了。

“塌平了才好,没了旧宅,也就没了念想”,周恩来同志这一句温柔藏刀的话,彻底击碎了周恩寿的回乡之心。

兴许是天意,周家的老宅并没有就此被拆,反而周恩来同志还亲自同意了修缮。

原来是周恩来同志的已故兄长,周恩溥的遗孀一家老小没有安稳的住处,这才搬到了周家旧宅。

可那毕竟是一座岌岌可危的老旧建筑,当地方政府得知此事之后,便立即着手准备修缮。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4

淮安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同志惶恐,恐怕地方政府的修缮记录将来会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影响,便一口回绝了地方政府的要求。

“要修缮可以,我自己出资修缮,不劳烦他人”,就这样周家旧宅保住了,周恩寿的心里似乎也多了一丝宽慰。

后来,周恩寿被捕入狱。

至此,重返家乡对于周恩寿同志来说,彻底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直到他因病痛缠身,无法受用狱中的生活,周恩来同志才向毛主席请示将其送往疗养院。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5

周恩寿与周恩溥

周恩寿恍惚间,忽然懂得了哥哥的一片苦心,诺天下之大,唯有身在泥潭,方知泥潭深浅。

唯有过痛苦,方知众生皆苦,哥哥是一人吃尽天下苦,只为他人少受苦。

可属于周恩来同志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他以身作则影响的后人,依旧在他刻画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那时大环境和时代不允许周恩来同志实行的,终究在新的时代,又重新得到了实施的可能性。

那是1978年,党中央以及海内外的华侨,一致通过,保留和彻底修缮周恩来同志故居的决议。

不仅如此,还将周恩来同志的老宅,作为影响中小学生的红色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6

周恩来夫妇与斯诺在故居前合影

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还亲自前往周恩来同志老家,为其祖宅题词《周恩来同志故居》。

至此,一个伟大人物生平,唯一的历史生活痕迹被完善地保存了下来,且是没有任何政治负担的保留。

当周恩寿得知此事之后,被病魔纠缠的他,一改往日归心似箭的心理。

此时的他,只怀念哥哥的无私和清廉,只心疼他粉身碎骨的精神,和撒进大江南北的壮阔胸怀。

可周恩寿毕竟不同于周恩来,他此生追随哥哥,追随共产党人的脚步,可心底却始终是一个柔软的思乡男儿。

人们常说:“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经历可以改变人的想法”。

如今周恩寿虽然得到平反恢复名誉,可当初那份迫切想要回到家乡心却渐渐平静了起来。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7

周恩来同志故居

尽管家乡始终在他的心底留有一席之地,现如今世道多变且沧海桑田。

周家老宅的痕迹,永远成了历史长河之中的一页插曲,昔日已如过往云烟,眼下周恩寿只想阔步向前。

直到1985年,周恩寿继两位哥哥之后,也在北京安然离世,他走之前身无一物,唯有家书一封留与后人。

“我死后执行国家的要求火葬,希望能带着我的骨灰,前往淮安老家,与父母迁往一处埋葬”。

短短几行字,道尽了游子多年历经沧桑的思乡之心,生前无法抵达的彼岸,死后便能无忧无虑地向往了。

这不仅是周家人的节气,也是周恩来同志给予周家人的底气,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8

晚年周恩来

人活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都是一些财权富贵,可唯有一身清廉傲骨,是永世不会消失的。

该如何使这一生过得充实有意义,是每一个现代青年都值得深思的哲理。

都说“时势造英雄”,周恩来同志的时代,是抛头颅洒热血,纯粹又艰苦的时代。

可清正廉明、艰苦朴素,以天下苍生之幸福为己任,以国家繁荣富强之雄心为责任。

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缺少的责任,幸运的是今天中国已经崛起于世界之巅。

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国家的信任和爱护,已经达到了空前高涨的水平。

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老一辈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在新世纪得到大力支持和传颂的结果。

弟弟周恩寿想回老家修缮旧宅,周总理为何严厉指责:塌平了最好? - 19

晚年周恩来

想来,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他的忠诚与光辉,始终影响着周家后代。

而周家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人民群众添麻烦”的信念,永远值得吾辈学习。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