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7日 8.8°C-12.1°C
纽币 : 人民币=4.3374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2021-12-31 来源: 春雨医生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1

脂溢性皮炎是很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3%,年轻人的发病率更高,可达到5%[1]。脂溢性皮炎以头屑、头油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了个人形象。脂溢性皮炎病情加重时,可诱发脂溢性脱发,甚至会诱发心理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务必要加以重视,积极治疗。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2

脂溢性皮炎(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出现类似症状,应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脂溢性皮炎以头屑、头油为典型性症状,但其他头皮疾病亦会导致脱屑,也会使头发看起来油腻,一定要注意区分。由脂溢性皮炎引起的头屑、头油症状,具有独特的表现,只要掌握了症状特点,患者多可自行辨别[2]。

常见头皮疾病的临床表现[2]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3

由上表可知,能导致脱屑的头皮疾病很多,但不同疾病造成的皮屑形态不同,可作为自行区分的主要依据。此外,能够诱发头油的头皮疾病较少,但有部分疾病可使头皮渗液,与头皮生态环境中自然存在的油脂混合,造成类似头油的表现,需要注意鉴别。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4

银屑病(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同时出现头屑、头油症状,是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症状,马拉色菌的过度增殖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所以需介入抗真菌药物治疗。若排除脂溢性皮炎,需及时就医检查,并对症治疗。

脂溢性皮炎与哪些因素有关

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大致分为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两种。

1、生理性因素

生理性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内分泌、降低体质、改变头皮微生态环境等方式,刺激马拉色菌增殖,诱发马拉色菌感染,常见潮湿、多汗、吸烟、辛辣饮食、甜腻饮食、饮酒、运动不足、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

有研究纳入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样本,统计不同易感因素涉及人数的总体占比,有下表:

不同易感因素涉及人数的总体占比[3][4]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5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6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2、病理性因素

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与某些疾病多合并发生,例如:

免疫抑制疾病:艾滋病、慢性酒精中毒、丙型肝炎、恶性肿瘤;

神经精神病:帕金森病、迟发性运动障碍、情绪抑郁

遗传病:Down综合征、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心面皮肤综合征[2]。

总而言之,涉及到上述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者,要加强脂溢性皮炎的预防。

正确选用洗剂,应对脂溢性皮炎引起的头屑、头油

马拉色菌的异常过度增殖是脂溢性皮炎的重要病机,因此,予以药效持久、抑菌能力强的抗真菌药物非常重要。

1、有研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对不同马拉色菌的抑制能力进行研究,得下表:

常见抗真菌药物对不同菌种马拉色菌的抑菌最低浓度(mg/ml)[5]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7

抑菌最低浓度越小,证明该药物的抑菌能力越强。

由上表可知,酮康唑在抑菌方面有两点优势。

其一,抑菌能力强,以其他药物1/4,甚至是1/256的浓度,即可达到有效抑菌效果;

其二,抑菌能力稳定,针对不同马拉色菌,抗菌能力差别不大[5]。

上述优势证明,酮康唑具有广谱抗菌功效,适用范围广,有推广价值。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8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2、有研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抑菌时效性进行分析,有下表: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抑菌时效性(天)[6]

正确使用酮康唑,应对脂溢性皮炎易起的头屑、头油反复发作! - 9

由上表可见,酮康唑的抑菌时效性更久,说明该药物可起到长效抗菌的作用,证明该药物在症状控制、疾病预防、复发抑制方面有广泛应用价值。

脂溢性皮炎引起的头屑、头油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病理改变,需要患者加以重视,正式介入药物治疗。如果仅依赖清水洗头等保守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造成严重的后果。建议患者积极选用酮康唑洗剂,坚持用药4周,症状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1]  Hywel C.Williams.循证皮肤病学第3版[M]. 2018 ;174-181

[2]  赵辨.脂溢性皮炎.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上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774-778.

[3]  戴若以,顾小红.脂溢性皮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华全科医学. 2017(02)290-296.

[4]  许雪,李红宾,黄云丽.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诱发因素分析,皮肤病与性病,2014.04.001.187-189.

[5]  郑晓晖, 夏修蛟, 王志东,等. 七种抗真菌药物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2):75-76

[6]  Pierard G E, Arrese J E, Pierard-Franchimont C,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1997, 19(3):111–117.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