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仞科技张文再创业,成立L4自动驾驶公司,获高瓴资本、华登国际20亿元投资
「甲子光年」独家获悉,国产高性能GPU公司壁仞科技的创始人张文,已经在2021年11月成立了一家L4自动驾驶公司“云骥智行”。根据某招聘网站的公司介绍,云骥智行迄今已累计融资超过20亿元,主要投资机构包括高瓴资本、华登国际、云晖资本等。
张文常被外界贴上“资本狂人”的标签,早年在华尔街,也曾操刀过超百亿的并购交易;其另一项更瞩目的成就是担任商汤科技总裁,并主导了商汤科技状若航空母舰的总部大楼落地上海。成立壁仞科技之后,这家对标英伟达的芯片公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数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47亿元,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最具盛名的VC/PE和产业基金,其中也包括云骥智行的共同投资方高瓴资本与华登国际。
去年10月,壁仞科技宣布其首款通用GPU正式交付台积电流片,预计将于今年向市场发布。流片成功意味着芯片公司从“PPT造芯”——讲愿景、讲团队、讲技术,真正进入到讲产品、讲业绩、讲成就的阶段。或许这也是张文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成立一家新公司的原因。
张文曾透露壁仞科技正在围绕“中国芯”整体产业做生态布局,包括DPU、CPU、自动驾驶等相关领域。在DPU与CPU领域,壁仞科技选择通过投资的方式布局,与IDG资本、字节跳动一起投资了国产DPU初创企业云脉芯联,与高瓴资本等机构一起投资了国产CPU公司鸿钧微电子。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看起来张文选择的方式是直接成立一家新公司。
和芯片一样,自动驾驶也是一个站在资本风口上的赛道。根据IT桔子数据,自动驾驶在2021年的融资数量达到140起,融资金额达到1667亿人民币,两者都达到了历年峰值。
但自动驾驶和芯片的不同之处在于,芯片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有着非常明确的追赶目标,那就是以英伟达、英特尔、AMD为主的国际芯片巨头,而自动驾驶却是一个中美分庭抗礼的局面,即使有Waymo、通用Cruise这样的领先者,双方的差距也并不大。
实际上,自动驾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具体可以分为ADAS(高级辅助驾驶)和AD(自动驾驶)两种类型。ADAS在L3级以下,商业模式非常明确——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如高瓴资本与华登国际共同投资的宏景智驾,是理想ONE 2021款的Tier1硬件供应商;以及高瓴资本投资的毫末智行,由长城汽车孵化,在2022年底将落地长城汽车34款车型。
AD在L4级以上,包括低速、高速、载物、载人等不同场景的排列组合,主要的落地场景为无人出租车(Robotaxi)、无人卡车(Robotruck)、无人巴士(Robobus)、无人配送,以及各种特定场景,包括港口、矿山、环卫等。
按照官方介绍,云骥智行通过自主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聚焦在物流与出行两大领域,通过提供通用自动驾驶技术栈与运营服务,实现干线物流、城区微循环和货运、乘用出行等多场景大规模商业落地,在上海、硅谷、深圳等地设有研发中心。
也就是说,云骥智行选择了一种“高举高打”的策略,同时选择了Robotaxi、Robotruck、Robobus三个市场空间最大、玩家数量也略显拥挤的自动驾驶场景。
云骥智行的机会在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商业模式仍然没有完全跑通,新公司与早期入局者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差距。
以Robotaxi为例,在现有政策下Robotaxi依然无法去掉安全员,也就无法实现商业模式的闭环。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曾介绍,滴滴的自动驾驶车辆安装了近20个传感器,其中包括1个64线激光雷达、2个16线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一辆车的造价在100万元以上。市场研究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的统计也指出,美国以Waymo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改装成本基本在20万美元上下。
在商业化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公司不得不做出更多的业务拓展,而且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比如,文远知行在Robotaxi之外,开辟了Robobus、同城货运业务;元戎启行在Robotaxi之外开辟了自动驾驶轻卡业务;小马智行在Robotaxi之外,开辟了自动驾驶重卡业务;毫末智行一成立就确立了乘用车、无人配送、智能硬件的“风车战略”。
但是,不同场景之间的技术复用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出租车和卡车为例,两者在车辆大小、传感器类型和位置、动力学模型、制动距离和传动方案等差距都比较大。同时做两条业务的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曾说,两个场景可相互促进。另一重卡自动驾驶公司嬴彻科技创始人、CEO 马喆人则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称,既搞Robotaxi,又搞无人卡车的公司“不靠谱”。
云骥智行的另一大看点在于,创始团队如何搭建。
张文创立壁仞科技之时,曾邀请了数位GPU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专家及高管,包括且不限于华为鸿蒙OS图形图像处理和UI系统框架首席科学家焦国方,阿里达摩院首席架构师徐凌杰,海思负责自研GPU的洪洲,海光的前海外GPU部门副总裁张凌岚......
在网罗人才的策略上云骥智行是否会复制壁仞科技的打法?这可能决定了云骥智行的发展节奏。
很多创业者会把自动驾驶看做一场马拉松,如今这场漫长的长跑又多了一位重量级的参与者。在当下两个最热门的硬科技领域,用同样的手法短时操刀起数十亿的项目,也的确只有“资本狂人”才能做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作者:赵健,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