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1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56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2022-03-25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你的手机,性能还不如一台显示器。”放在以前,相信许多人肯定不会相信这句话,连当玩笑都不及格吧!

但是苹果这个月发布了 Studio Display 显示器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苹果丧心病狂地给这台显示器装进了A13 芯片,还有 2GB 内存、64GB 存储和一个完整的 iOS 15.4 系统——活脱脱一个大号 iPhone 11。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1

A13 芯片于 2019 年的 iPhone 11 系列首发,并搭载于 2021 年的入门款 iPad 上,时至今日依然宝刀不老。原来显示器性能真的可以比手机强!

不过嘛,Studio Display 身上也有着一些匪夷所思的设计,比如下面这个。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2

是的,这台显示器的电源线,是不能拔出来的。

因为苹果的独特设计,Studio Display 在售卖时,电源线也是和显示器本体连在一起包装的,可能是业界仅此一家了。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3

实际上,苹果“不可移除”的说法并不准确,官方有一套专门的工具,用来拔下显示器的电源线。这个工具是一个带手柄的圆形滚轮,操作者要先将电源线缠绕在滚轮上,以均匀地扯出线缆。

光从图片上看就觉得这套工具十分“凶悍”,你管这叫拔电源线?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4

这么吃力不讨好的设计,苹果在图个什么呢?外媒 AppleInsider 为此花了大篇幅进行探讨,简单总结就是:Studio Display 太薄而传统三脚插孔太深,苹果专门定制了插头和线缆设计,以保证结构牢固,防止用户不小心把线碰掉,与 iMac 24 英寸的 MagSafe 接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5

iMac 24 英寸

不过好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也不会整天插拔电源线玩,所以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说,除了“不防手贱”,定制的、非通用的电源线不会带来多大困扰。

硬要说的话,就是应急的场合下,你没法拿电饭煲的电源线顶替着用了。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6

一起发布的 Mac Studio 也有一个奇怪的设计。作为 Mac Pro 和 M1 Mac mini 的结合体,它在硬盘设计上完美结合了两者的特点:像 Mac Pro 一样提供标准的 M.2 固态硬盘接口,但像 M1 Mac mini 一样不支持自行更换。

iFixit 的拆解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你自己换上其他硬盘,Mac Studio 开机就会报错,除非你是拿两个存储容量相同的 Mac Studio硬盘互换,才能正常使用。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7

可以说,这些槽点实在是太苹果了,MacBook 的用户应该可以感同身受。

早先的 MacBook 是支持更换 SSD 的,只不过嘛,你要么花大价钱找苹果官方更换,要么选购苹果指定的兼容 SSD——但也便宜不了多少。好在,聪明的配件厂商做出了 MacBook 专用的固态硬盘转接卡,国内最便宜的 20 来块钱就能买到,从此摆脱苹果束缚,用上第三方的 M.2 硬盘。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8

后来苹果开始将硬盘集成到主板上。此举可谓一石二鸟,既可以为 MacBook 瘦身,又能防止用户通过转接卡绕过限制,选购非官方指定的固态硬盘。这下用户要升级硬盘,只能走苹果官方渠道,或者找“万能”的华强北。

通用好还是定制好?

苹果的产品历史上有着许多类似设计,高度定制化、通用性差。这帮助苹果构建起了一道壁垒,留住用户,同时赚取更多收益。

为什么苹果的产品能让那么人钟情呢?这就是定制化的好处了:苹果的定制化产品,往往体验更好。

大家感知最强的,应该就是 iOS 系统,以及 iPhone、iPad 上的自研处理器芯片。苹果的处理器虽然采用 Arm 架构,但往往和公版架构设计大相径庭。这样一来,它们几乎没法和其他品牌通用,但比高度依赖于 Arm 公版高通、三星的通用处理器更强。近些年 Arm 的公版架构挤牙膏的时候,苹果可以通过自己的定制化设计,带来额外的提升。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9

定制化并不是苹果的独门绝技,在特定领域有话语权的,都喜欢定制化自己的标准。拿显卡来说,这些年 AMD 显卡性能和性价比“YES”了起来,但许多专业人士为了英伟达独家的 CUDA,不得不掏钱买老黄的显卡。

苹果显示器,连电源线都不能拔? - 10

这样做当然也有它的坏处。比如说,当苹果钟情于 Lightning 接口、“五福一安”和 20W 充电的时候,用户也只得乖乖接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或许,这就是爱的代价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ZEALER”(ID:zealertech),作者:ZEALER,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