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2.1°C-13.2°C
纽币 : 人民币=4.4653

朱雯琪得罪了谁

2022-05-27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朱雯琪的名字得以被更多人知晓,源于一次网络暴力。

" 今天我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毕业了。"3 月 14 日,是每年的国际数学日,一个微博名为 "katekate 朱朱 " 的女孩朱雯琪,选择这天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毕业视频,想不到引来阵阵质疑。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

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的朱雯琪(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今年 28 岁的朱雯琪热爱表达与展示,她在社交媒体的个人简介中写道:16 岁考入牛津大学,全奖数学博士生,20 岁就职摩根大通、高盛资产管理,为数学放弃百万年薪的理想主义者。

网友纷纷揣测她如此 " 行事高调 " 的动机,而后在一片嘲讽声中,朱雯琪成为了标榜虚假学历的学媛、意在带货的微商,或者是博取流量的网红。

朱雯琪得罪了谁 - 2

朱雯琪在牛津大学的毕业照(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在朱雯琪几番周折的自证之后,人们才开始相信,这个年轻女孩在网上展示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在网上,朱雯琪大方地澄清、回应,不过私底下,这件事对她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她对南风窗记者表达了疑惑:" 到底是社会对学术女性存在偏见,还是我的风格真的有问题?"

" 你们的牛津学姐 "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2016 年,22 岁的朱雯琪参加答题节目《一站到底》,当时的她双颊有着婴儿肥,圆脸圆眼。与稚气的外表形成反差,她说话时声调很高,气势逼人。

在开场对手先拿三分的情况下,朱雯琪反败为胜。站在她对面的,是一位来自麻省理工大学、从事癌症研究的女孩,同样年轻、漂亮、头脑聪明。只是有电视台的 " 背书 ",当时没有人会特意怀疑她们的外表与学历。

朱雯琪得罪了谁 - 3

朱雯琪(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朱雯琪有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晚礼服、珠宝、美酒,是她照片中的常见元素。美丽、财富与进取心,她积极地展示着自己被社会定义为成功的一面。

可有人在转发她的微博时问道:" 这又是什么媛?"

互联网世界里,"×× 媛 " 代表着美丽背后是一种虚伪的标榜。除了女明星,女性身上的漂亮与成就似乎是一对 " 此消彼长 " 的指标,如果 " 一不小心 " 两者兼有,又恰好没有低调地掩藏起来,就会面临道德上的怀疑。

3 月 17 日,朱雯琪一大早醒来发现,自己被送上了微博热搜,手机里铺天盖地都是批评的声音。

网友用嘲讽的态度表明:他们并不相信她是牛津大学一位学数学的学生。一位粉丝近 300 万的微博大 V 甚至在线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她解题以证清白。

朱雯琪得罪了谁 - 4

朱雯琪发布了毕业的微博之后,批评和质疑扑面而来(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尽管获得关注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毕业视频引发的热度实属出乎她的意料。在某种程度上,她并不觉得自己 " 特殊 "。

她从一种纯数理的角度分析—考虑到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阶段,牛津大学每年可能会诞生 100 个 " 年级第一 ",其中可能有 5 个中国人,他们当中可能有一半的人使用社交媒体,因此每年,都可能在国内社交媒体上找到两三个自称是牛津大学年级第一的人。

" 我知道自己不低调。" 她说。

低调,意味着取得了某个成就但刻意选择不说,而她是一个喜欢表达的人,为了 " 留下一些正面的东西 "。

然而,即便抛开对身份的怀疑,查看朱雯琪的社交媒体,依旧令人觉得,似乎哪里存在着错位。

在普通人眼中,朱雯琪在追求完美上的自律令人惊讶。28 岁的她已经实现财务自由,本可以做许多脱离日常生活的有趣的事,但她仍然像个孩子一样努力。

朱雯琪得罪了谁 - 5

朱雯琪在伦敦国王学院 KCL 的论坛上(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面对她的小红书关注者,朱雯琪自称 " 你们的牛津学姐 "。她是一位相当完美的 " 个人成长类博主 ",孜孜不倦且真诚地分享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如何管理时间、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在职场中突围。

然而,一位网友评价:" 虽然很敬佩牛津数学系博士,但她的文字真的让人感到‘精致的虚假’。"

奥地利哲学家让 · 埃默里曾说,一个知识分子应该 " 是在一个坐标系中能够实现最广度的精神生活的人。他的生活圈子必然由人文学者和哲学家组成。他的审美意识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情趣的天分上,他被抽象思维所吸引 "。

尽管对知识分子的要求过于严苛,但这样的说法反映出人们在面对 " 有知识的人 " 时,会抱有什么样的期待。显然,朱雯琪在部分人心中并不符合这样的期待。

不叫妈妈,叫老师

故事可能要从朱雯琪小时候说起。

热搜风波后,数篇有关朱雯琪的报道都呈现出一个相对漂亮且成功的教育样本:一对精英父母放弃了低效、束缚天性的义务教育系统,选择对女儿进行 " 在家教育 "(home school)。

也正是 " 在家教育 " 那两年,朱雯琪掌握了同龄人 6 年才能学完的知识,创造了 "16 岁考上牛津 " 的天才传奇。

但事实上,朱雯琪认为她接受的教育是高风险的。她说,如果换一个人,甚至让自己再重来一遍,未必能导向一个好结果。

朱雯琪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妈妈和她一样少年早慧,在 16 岁的年纪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爸爸则是 20 多年前的计算机领域博士。

朱雯琪得罪了谁 - 6

儿时的朱雯琪和爸爸(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朱雯琪出生前,父母对二人的 " 结晶 " 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生的是儿子,那么他得成为一名科学家;如果生的是女儿,那么她可以当明星、当 CEO。

不过,真实的人类婴儿很快让朱雯琪的妈妈感到崩溃,原来孩子出生一年后才学会说话,很小、很笨,还会发出巨大的噪音。

朱雯琪说,她出生后没有一天喝过母乳,妈妈对她的期待迅速跌落,只希望她赶紧长到 18 岁,在社会上混一口饭吃。

从事实上看,这更像一种为了防止期待落空的 " 自我保护 "。对于朱雯琪的教育,她的家庭依旧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朱雯琪从小学退学后,妈妈便辞掉工作,专心在家教育女儿。

朱雯琪得罪了谁 - 7

朱雯琪的妈妈(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朱雯琪在家接受的教育,与传统中小学义务教育略有不同。她的妈妈注重学习效率,认为学校里学生齐齐朗读一篇文章的方式是无用的。

一般小学从七点开始上学,而朱雯琪在家从九点或十点才开始学习,下午五点或六点结束。

她的教育大纲通常根据主题整合优化过,比如接触到负数概念时,她会同时学习开根号与虚数,前者是小学数学知识,后者则在初中才会学到。

朱雯琪对南风窗记者说:" 当时我学的是我妈世界观里觉得重要的东西。"

朱雯琪得罪了谁 - 8

朱雯琪(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在家学习的两年,数学与英语在她的生活中占据了最大比重,在此期间,她几乎没有学过语文。

尽管父母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朱雯琪依旧将他们形容为普通的中国式父母。

有一次,她在网上看到谷爱凌的成长视频,谷爱凌受伤后谷燕包容、镇静的反应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妈妈可能做不到这样 ",她说。

为了维持相对严厉的教师形象,很长一段时间,朱雯琪在家里把妈妈叫作 " 老师 "。她后来回想," 在家教育 " 使得她的父母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因为意味着她可能再也无法回到高等教育体系。

朱雯琪得罪了谁 - 9

朱雯琪在学习(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12 岁那年,朱雯琪考上了一所国际高中——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在此之前,朱雯琪的父母曾经为她报名过深圳的其他高中,但由于朱雯琪没有中小学毕业证书,一一遭到了拒绝。

又一次地,父母对她的期望降到很低,他们用一种极其理性的方式,对刚 10 岁出头的朱雯琪分析道,如果没有文凭,朱雯琪进入社会后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朱雯琪会拥有什么样的婚恋。

" 我没有童年,从小父母和我讲话都是把我当大人看待。" 朱雯琪说。当时,她听懂了父母的话,但是感到很不服气。她不甘于未来的人生就像大人口中说的那样,一辈子做文员或者家庭主妇。

但由于接触的事物太少,朱雯琪连野心也是模糊的,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奋力攀爬。

进入深国交的第一天,朱雯琪穿了一身童装,在一群高中生中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家中还是在学校,她都在一种相对孤独的状态里度过。

" 高中太闷了。" 朱雯琪说。

所以她 " 每天想争第一玩 "。

完美却虚无了

" 她简直是被枪指着脑袋一路夺命狂奔式地长大。" 朱雯琪的一位朋友曾经评价朱雯琪说," 太快了,帧数再低的显示屏都只能捕捉到一团虚影,那就是我说的‘空白期’——她连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都没过够呢,就穿上西装过成年人的生活 "。

不同于一般小孩还在被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去学习,在很小的年纪,朱雯琪想要证明自己的争取心,就已超越了父母对她的教育。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0

朱雯琪在论坛上交流(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上高中时,朱雯琪总是班上第一个去上学的人,她的妈妈经常对她说:不用那么早去,早读没有效率。

朱雯琪在高中时期就表现出突出的学习成绩,但她的父母也没有想到,她能被牛津大学录取。" 就像超额完成 KPI," 她说," 考上牛津是一种世俗层面的快乐。"

16 岁,朱雯琪在牛津大学顺利入学。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她和大部分人一样,在毕业后进入金融领域,获得了一份与资产管理相关的高薪工作,在工作的第一年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可以说,至此,朱雯琪已经取得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数学、金融 …… 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在一条向来以成功男士为主的赛道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1

朱雯琪的毕业照(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在众人的想象中,她本应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或者继续在职场中勇往直前。然而,在香港工作的数年间,她时常陷入严重的抑郁情绪。

一方面,她在工作后掉入了消费与拜金主义的迷雾,就像上学时努力追求 " 第一名 " 那样,她追求着金钱与售价高昂的商品—在社会大众眼中,它们无疑是用来衡量个人价值的通用尺度。

但与此同时,她隐隐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空虚感," 陷入一个巨大的虚无主义危机中 "。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2

(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朱雯琪曾在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这样写道:" 所谓赚钱,所谓拥有更多东西,所谓喝酒社交找乐子,所谓成为别人家眼里的孩子,都是装饰自己存在的、肤浅的文字游戏。"

进入社会后,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在朱雯琪面前展开。2018 年,她以 " 智囊团代表 " 的身份参加电视节目《极限挑战》。在一个游戏环节中,她留意到这些同为社会精英的 " 智囊团 " 和明星们比起来,通常在更小的年纪就有了出国经验,也往往有着更好的家庭背景。

在节目录制现场,她还注意到了一群群演,为了和明星对戏,他们等了整整一天。一开始,群演以 A 角色出现,后来又变成了 B 角色,节目组的人告诉她,最后播出的时候,群演的镜头会被剪掉,所以观众会看到明星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场景。

朱雯琪对此感到震惊:" 他等一天只是为了做一个(戏)搭子,我当时被这件事 shock 到了。"

离开自己的圈层,朱雯琪看见了一个秩序等级鲜明、也更粗糙的世界;不同于她一路狂奔,只为自己增光,世上还有很多人活着只为生存,个人的成就对他们来说无比遥远。

她回首过往,发现从出生、受教育再到考入牛津,她的每一个人生节点,竟然都更多地归因于幸运。" 那些年我经常这么想,然后很虚无,觉得自己算什么,自己的努力算什么?"

数学的兔子洞

是数学拯救了朱雯琪。

一次崩溃后,朱雯琪看见了桌上的数学题,提笔做了起来。解数学题的过程令她感到格外宁静愉悦,她得以短暂地离开现实世界," 就像钻进《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兔子洞一样 "。

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99% 的时间是在思索、琢磨,顿悟的时刻只占了 1%,但那一刻就像有烟花在脑海中绽放," 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 "。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3

工作中的朱雯琪(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她从数学中感受到了超越日常生活的快乐,并预感到这样的快乐可能是无穷的。不顾家人反对,她放弃了高薪工作,重新回到牛津大学当一名数学学生。

与数学为伍,朱雯琪的情绪渐渐好转。

" 数学对我来说是非常个人的东西 ",在网络上,朱雯琪更热衷于扮演一位 " 成长博主 ",很少分享她对于数学的理解。但采访过程中,她一提起数学,便流露出纯真的气质,甚至连辞藻都变得丰富起来。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4

朱雯琪认为数学充满了魅力(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在朱雯琪眼中,数学的魅力在于,既脱离历史,也脱离现实,没有任何经验主义的色彩。

比如,数学的王国里,一张椅子可以被定义成 "1",一个杯子可以被定义成 "2",定义完成,游戏就开始了。

朱雯琪从小就喜欢数学," 在家教育 " 的两年,她就展现出一定的数学天赋。妈妈让她做数学卷子,她全部都能答对。一开始妈妈不信,撕掉后面的答案让她重写,结果发现依然全对。

在她总结的人生经验中,人应当及早发现喜欢的东西并投身其中。在这点上,她依旧认为自己幸运,因为她真正喜欢的,碰巧是小时候父母认为重要的。

朱雯琪得罪了谁 - 15

朱雯琪在微博上解题(图源:微博 @katekate 朱朱)

在成长的道路上,优渥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许多帮助,比如良好的教育以及物质支持,却无法代替他们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因此,在世俗意义上相当成功的人,在精神上同样可能面临失落。

好在,重返牛津之后,许多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朱雯琪在 " 幸运与努力 " 这个问题上有了新的感受:" 当我自己跟自己比较时,我确实能看见,只要我努力了,就能考得好一点。"

最近,她开始在牛津大学做助教,她说自己教得不太好," 大家老是听不懂 ",她正在想办法改进。

2022 年 3 月那场网络舆论带来的风波后,有朋友宽慰朱雯琪:" 信念感比表达欲更重要。"

近两个月以来,朱雯琪都在思考这句话。她说,想与过去社交媒体上的自己做道别。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