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0日 8.5°C-9.9°C
纽币 : 人民币=4.4307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2022-06-09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 1

大厂裁员的叙事中,企业决策者的面目往往是模糊的。不过美的裁员,一向低调的美的集团掌舵者方洪波却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起由是一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文章 " 美的被裁员工与董事长方洪波的对话 ",其中,一位被裁老员工在内部论坛坦露,自己为美的投入多年心力,并因之放弃照顾家庭,落得伤病,最终仍然要面临被裁的命运。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 2

言语之间郁闷难平,不过依旧表达对公司的祝福。老员工的无奈陈情,得到了董事长方洪波的回应。

" 有些伤感,同时也深感惭愧 …… 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总会在某一刻,忽然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拒 ",他表示,面对环境的变化美的必须要做出应对,关停非核心业务,紧缩非核心品类,优化敏捷精简组织,抑制投资控制费用。而这是 " 在挣扎中做出的艰难抉择 "。

回应末尾,方洪波承诺未来该员工的家庭如若面临困难,美的会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和帮助,并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 像不会再有明天一样努力,像明天一定会来一样梦想 "。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 3

文人式的表达风格,本质藏着商人的铁面务实和精明计算。从这番回应中,外界多少可以窥见这位家电巨头掌舵者的个性特质之一二。

就在 2012 年,方洪波也曾操刀集团内部的一次大规模裁员。彼时,他的表态是," 态度坚决,义无反顾,不容任何中间方案,没有第二种选择。"

10 年过去,已经 55 岁的方洪波踏进同一条河流。

不同的是,家电业所处的行业周期和经济环境都已发生颠覆性改变,而一贯以斯文体面、果决铁腕的形象示人的方洪波,看起来也多了几分温情。

1

和国内许多商界巨擘的早年经历相似,方洪波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大军中的一员。

不过和其他人相比,方洪波从商的起点并不如外界想象中的耀眼,在此之前,他还是一个国企过着安稳日子的小文员。

1987 年从上海华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后,方洪波放弃在本校的读研资格,选择来到湖北十堰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负责内刊的文字工作。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彼时意气正盛的方洪波厌倦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1992 年,方洪波丢掉众人羡慕的铁饭碗,南下来到广东顺德县北滘镇。北滘镇贫穷、落后,和全国多数乡镇并无二致,但不同的是,这个地方距离改革开放的先锋地深圳很近。

辐射效应下,大批人才和劳动力涌入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这些地方后来成为中国家电产业的核心地带,而方洪波进入的正是如今市值超 3000 亿的美的集团。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 4

当时方洪波做的仍然是笔头工作——内部报纸《美的报》的通讯员。和董明珠初入格力任职业务经理,张瑞敏为海尔集团创始人的角色相比,方洪波算是输在了起跑线。

不过,方洪波的幸运之处在于遇到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这个伯乐。在何的提拔下,方洪波从一个总裁办通讯员,到市场部广告经理,再到空调事业部营销总经理,一路升迁至副总裁乃至成为美的集团的接班人。

可以说,在美的历次重大危机、转折点上,方洪波的决策对于美的这艘大船的平稳前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背后也离不开何享健的培养和支持。外界则可以从这些决策中看到,方洪波低调背后显露出来的果敢和强悍。

2

这样的特质从方洪波进入美的管理层之时就开始展露出来。

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家电制造产业开始走自主研发、自创品牌的路子。一时间,科龙、美的、格力、春兰等一众家电品牌纷纷涌现,家电行业处于白热化竞争的状态。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 5

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行业洗牌也随之而来,而 1997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美的也面临着一次关乎存亡的企业危机。

彼时,美的因销售端应对迟缓,大量库存积压,空调业务大幅下滑,正面临被科龙收购的局面。

在此危急关头,还是广告经理的方洪波临危受命,被董事长何享健提拔担任空调事业部营销总经理,这时方洪波进入美的不过 5 年。

实际上,方洪波的内心是惶恐的,按他的话来说," 每一次升职我都几乎没有自信去承担。就像一个深夜回家的孩子大声唱着歌只为壮胆,我就这样一站又一站为自己打气热身——因为明天总会来临,没有人能够逃避 "。

但信心不足的方洪波却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将原本几乎由顺德本地人组成的销售代理全部裁撤,建立一套全新的营销班子,以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销售需求。

要知道,美的是顺德本土企业,董事长何享健又是顺德本地人,销售人员体系中甚至有不少与管理层的关系甚密。

另一边 , 方洪波开始招进大学生,先后 19 批、每批 15 人,亲自培训组建成一个强有力的营销团队。

事实证明,这套专业化的营销体系挽救美的于水火。公开资料显示,1998 年,美的空调销售规模突破 100 万套,跻身行业前三甲。以此为分水岭,此后美的在空调赛道上一直维持着领先地位,并成为三大家电巨头中的一级。

由此,笔杆子出身、带有书生气的方洪波显示出铁面、强悍的一面。

当然,何享健也给予其无条件的支持," 做你认为对的事 ",这句话在往后美的所处的多个关键时刻,给了方洪波驾驶这艘大船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进入 2000 年,美的开始走上 " 买买买 " 的并购之路。作为美的集团副总裁、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的方洪波也保持了强悍的行事风格,管理上的权威也由此形成。

" 我只管公司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上游的供应,下游的渠道,该调整就调整,不换思想就换人。" 他曾对媒体如此说道。

3

2010 年,在一系列并购、营销动作之下,美的营收突破千亿大关,迎来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高光时刻。

彼时,美的位于顺德的总部大楼已落成,已经 68 岁的何享健在斥资千万的庆典上宣称,要在 5 年内再造一个美的,即到 2015 年,美的营收要达到 2000 亿。

而这个任务则交棒至方洪波手中。2012 年 8 月,方洪波正式成为美的集团的接班人。此时,方洪波 45 岁。

就在美的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盛誉包围之际,财经媒体人秦朔发表的一篇名为《美的 " 盛世危言 "》的文章,给美的这艘风光无限的巨轮敲响了警钟,其中直指美的在企业规模、文化、技术、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章如预言一般,在美的身上应验了。

2011 年,美的营收同比增长 21.6% 至 1341 亿元,但与此同时,净利润却下滑 7.3% 至 34.7 亿元。这意味着,美的增收不增利,家电产品的利润空间正在急剧缩小。

实际上,扩大到整个行业来看,2010 年也是整个家电市场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国内家电品牌凭借低成本和规模化优势,以及 " 家电下乡 " 等政策红利,实现了原始积累和高速增长。

双面方洪波:美的铁血掌门,“含泪”挥下裁员的镰刀 - 6

但到了 2010 年左右,家电行业主要类目如空调等的增长已经开始步入相对平缓的阶段。

加之政策逾期、出口不顺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消费端销售不畅、家电产品高库存压力凸显。

" 过冬 "" 瘦身 "" 困境 "" 阵痛 " 是彼时媒体报道美的这场大调整的关键词,这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方洪波近期提到的 " 三年寒冬论 "。

在这种情况下,尚未正式 " 转正 " 的方洪波给美的这艘高速前进的巨轮踩下急刹车——裁员、砍掉不盈利产品线、停止生产要素扩张。

据媒体报道,据称有部分子公司裁员幅度甚至达到 60%,美的日电集团 2012 年大规模校园招聘的新员工几乎全部被裁。

方洪波的态度坚决且冷酷," 态度坚决,义无反顾,不容任何中间方案,没有第二种选择。" 而据美的内部人士透露:" 公司做事很快,不换思想就换人 ",这也可以部分窥见美的高层在应对危机时的行事风格。

而彼时,美的在裁员一事上,因补偿金发放标准不一、裁员粗暴、实习生使用等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证明,方洪波不留情面的内部改革的确有所成效。

从 2013 年开始,美的的净利润开始恢复高增长模式。到 2016 年,美的首次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名列,是第一家进入榜单的国内家电企业。

4 结语

近期,方洪波在美的集团管理层交流会上,悲观地认为:" 未来三年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这让外界意识到,美的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

据媒体从多个信源处获悉,已陷入裁员风波的美的近期裁员力度还在加大。具体而言,裁员几乎波及每个事业群,包括 to B 和 to C,除工厂员工外,整体裁员比例在 20% 上下。

与 2010 年前后对比,当前,整个家电业又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和挑战,以及不同的行业周期。

当前,国内家电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家电零售额增速不断放缓。另一边,与家电业共生共荣的房地产也处于政策调控期,市场下滑明显,即便今年以来各地已先后放出各项楼市 " 松绑 " 政策,但落地和传导尚需时日。

从国际层面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疫情阻滞全球供应链等因素仍将持续影响家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在这种情况下,美的选择收缩洗衣机事业、母婴、宠物电器等 to C 端非核心业务,同时向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业务 " 四大 "B 端业务发力。

情况或许真的如方洪波所说,是 " 前所未有的寒冬 "。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进入美的 30 年的方洪波对此应该有更深的体会。这也就不难理解,已经 55 岁的方洪波在回复被裁老员工时,会多出几分遗憾和温情。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熊悦

编辑 / 曾宪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