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1日 11.3°C-14.8°C
纽币 : 人民币=4.4395

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被归为列传

2022-06-18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张良、韩信、萧何都在灭秦战争及楚汉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刘邦也给予他们高度评价,并将他们封侯甚至封王,我们后世也常常将他们以“汉初三杰”并称。那么同为汉朝开国功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何将张良和萧何都列入世家,独独将韩信写入列传呢?

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被归为列传 - 1

第一、一时之功与万世之功

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的体例:《史记》全书130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了区分这些条目的原因: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

对于《史记》中单独列传记的历史人物来说,本纪对应的是“王迹所兴”,即古代的帝王,这一点很明确。而世家对应的是“股肱之臣”,列传对应的是“立功名于天下”者,这一点看似模糊——股肱之臣和立功名于天下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我们甚至可以将它们理解为同义词。

对于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来说,他们都是刘邦的股肱之臣,刘邦本人就曾经评价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此三者,刘邦缺一不可建立汉朝。

但是《太史公自序》的这段话中却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股肱之臣所立下的功劳好似车轮的三十辐运行无休止,又好似二十八宿拱卫北极星亘古不变;而“立功名于天下”者则是因为他们顺应了时势,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即,我们可以这么简单概括:立下万世之功者才有资格被列入世家,立下一时之功者只能被列入列传。

按照太史公的这个逻辑,我们再次来对比张良、萧何、韩信三人:

1、张良

张良曾经站在国家的战略角度替刘邦出谋划策,从下邑之谋到劝都关中再到维护刘盈的太子之位都体现了张良“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他的这些谋略都给建立并稳定汉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