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5日 14.3°C-17.6°C
纽币 : 人民币=4.32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2023-01-23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

" 我离山还远得很呢。"

文|周亚波

距离《流浪地球 2》正式上映还有不到 10 天时,东四环的郭帆工作室人满为患。

通过身上的 T 恤和脸上的状态,很容易区分接待者与到访者。进入冲刺阶段,导演郭帆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他穿梭在庙会一般的人群中,安排工作、与不同的人对话。

听到我们用 " 神采奕奕 " 评价他,郭帆开了一个玩笑," 那是因为在镜头前,你把镜头关了,我说不定坐着就能睡着。" 话虽如此,郭帆也不想强调自己严重缺乏睡眠,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宣传倾向。他说,燃烧自己、燃烧 " 人力 ",一直也不是他理想中的 " 做科幻电影 " 的状态。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2

毒眸与郭帆导演的对谈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不过,即便是表现出来的状态,郭帆的眼神,也已经与一年前开机时毒眸(id:DomoreDumou)造访东方影都时大不相同——当时,环绕郭帆的是肉眼可见的疲惫与愁云,一系列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困难,没有因为 " 已经是第二次 " 而让步半分。

" 你知道那种状态证明了什么,这证明了,我们还是没有经验,还是会经常进入到第一集(部)拍摄的那种状态当中。" 郭帆回忆。

即便如此,疲惫与愁云也并不是来自于所谓焦虑,因为郭帆没有时间焦虑。

从《流浪地球》大获成功开始、从他们决定启动续集开始,《流浪地球 2》身上的期待,就注定不会寻常。他们需要做事,做各种各样的、实际的事情,而很多事情,并不因 1 的铺垫而变得简单,不是从 1 到 2,而是又一次的从 0 到 1,甚至比当年更难。

制片人龚格尔说,如果只从商业角度考虑,这是一个想都不用想、根本不能去碰的项目。郭帆和他的团队深知其中的难,却又第二次,完成了 " 四年之约 "。

(注:本文无剧透)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3

" 总有人要干 "

在和郭帆合作做《流浪地球》之前,龚格尔没当过制片人。但《流浪地球》对中国电影本就是全新的项目,郭帆也没拍过科幻电影。

因为是第一次,反而就没那么怕。龚格尔形容做《流浪地球》的时候就像新兵第一次上战场,自己一枪没中,仗打赢了," 原来打仗这么开心的。"

但到《流浪地球 2》的时候,龚格尔发现," 战场 " 的惨烈完全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儿。" 甚至会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或许当时真的是运气好。"

话有自谦,《流浪地球》自然不是莫名其妙就做出来的电影。4 年前,乃至更久远的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从混乱到逐渐有序,从撤资到各种支持,干垮过视效公司,整个流程有各种混乱。但硬生生地,它在 2019 春节档大获成功,因为特效成果,更因为情感共鸣。" 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 等封号纷至沓来。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4

" 内心的变化是无法掩饰的。" 郭帆告诉毒眸(id:DomoreDumou),自己和自己的团队在决定做 2 之前,做好了心理建设,一方面 " 不能膨胀 ",大家的夸赞多了,这种膨胀,未必是主观上就控制得了的,有时候发生得潜移默化。

郭帆坦言,哪怕我们对一件事追求完美程度的执着状态,也可能是膨胀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也做好了 " 把第一次犯过的错重来一遍 " 的心理准备," 大家一开始就知道,做这个不是从 1 到 2,而是从零开始,再来一遍。"

2015 年,中影宣布要将刘慈欣的三部中短篇小说拍成电影,每部投资 5000 万美元左右,半年后,机会摆在了 " 拍电影就是想拍科幻 "、但代表作仍然是《同桌的你》的郭帆面前,郭帆最终选择了最符合自己对科幻片想象《流浪地球》。

机会来了,郭帆决定抓住,然后就有了第一个四年的故事;第二个四年,郭帆又经历了一把 " 一定要试试 " 的感觉,尽管他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

纯商业角度,郭帆在拍第一部《流浪地球》的时候,有类似《同桌的你 2》这样的选择;在启动《流浪地球 2》的时候,处在口碑巅峰的他,也有更多、摆在明面上更赚钱的项目供他挑选。对郭帆来说,第二次的选择和第一次没有太大的区别。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5

龚格尔和郭帆

龚格尔回忆 2019 年的调查问卷,有超过 80% 的观众迫切地希望看到《流浪地球 2》," 遇到这样的调研结果,其实百分百不能干,百分百是个坑。但郭帆可能当时就觉得,‘总得有人干吧。’ "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6

" 把犯的错编成教材 "

郭帆说,在那个节点上,自己也确实很想 " 往前一步走走看 ",看看有什么东西还能尝试一下、摸索一下。

比如,与《流浪地球》相比,《流浪地球 2》有一个流程上的显著不同,就是 " 预拍摄 " 这件事,被放到了极为突出的位置。

这其实不是什么特别高精尖的技术,无非是够在正式开拍之前,可以在棚内用虚拟拍摄的方式 " 把所有的流程走一遍 "。但技术是技术,应用是应用,电影能够成为技术的 " 客户 ",这很重要。用最简单的逻辑理解,在正式开拍的时候,也能更加胸有成竹。

从更宏观的角度,对一部对流程、对前后期镜头有着极高要求的科幻电影来说,有着很高的意义。

但很多事情并不是 " 有了准备 " 就会一帆风顺。预拍摄完成之后,郭帆和他的团队提前进入了一轮疲惫期,这还算比较容易调节的;比较难的是,因为有了很多全新的工作方式,《流浪地球 2》势必要继续摸到许多 " 新坑 ",更何况,《流浪地球》的 " 老坑 ",《流浪地球 2》就未必不会走。

郭帆找到了自己曾经就读的北京电影学院," 借 " 来了 20 名学生常驻片场实习,实习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挑错,去记录《流浪地球 2》团队在过程当中所犯下的错误。有的是流程上的,有的是细节上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时候你都没想到,你能犯那么多错误。"

郭帆表示," 我翻开那些纸,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郭帆主要害怕遗忘,所以记录就有了必要。就像一个用功读书的学生,在不断整理错题。只有整理好这些错误,下次才能尽可能少犯。在后半段,北影的学生又经过了数次的复盘与提炼,压缩成了名为 " 工业化管理流程 " 的两张纸,这种有些像 " 武林秘籍 " 的东西,来自《流浪地球 2》极为宝贵的现场经验。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7

" 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去做,怎么去安排生产、安排管理,我觉得这个还挺宝贵的。" 郭帆说," 我们依然不太会干这件事,经过两部片子肯定也还不够,还要经过好几部片子的整理,整理出一个流程之后,我们希望把它编成教材。"

" 这样的话,等这些学生自己想去拍工业化的片子、拍类型片,他们至少能做到有据可依。" 郭帆说。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8

工业化,先 " 工地化 "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推动着 " 国产电影工业化 " 和 " 科幻类型片 " 都上升到了极高的讨论地位。龚格尔说,自己还远没有到可以聊 " 工业化 " 的时候,内部常开的一个玩笑是:与其说是 " 工业化 ",倒不如说是 " 工地化 "。

但有时候," 工地化 " 又确实是 " 工业化 " 的基础。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一共用到了三套宇航服,一套是找宁浩《疯狂的外星人》剧组借的,另外两套是找艺术家手工做的。到了《流浪地球 2》,一些场景可能会出现二三十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像第一部那样做,显然不现实。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9

怎么做又是另一个问题,按一般思路,这需要借助工业生产体系,需要找工厂做。但宇航服显然不是工厂的常规产品,需要剧组提供设计图。

然而,工业量产的设计图,和艺术制作的设计图,看似相近,实际有天壤之别,需要从生产和使用双重的角度,去真的造出能够在 IMAX 镜头下不露怯的宇航服出来。

这是一条极难的路,但最终结果也给作品带来了好处,最终,《流浪地球 2》成为了深圳一家工厂的客户,由工厂按照图纸来批量生产电影用宇航服。

结果是工业反哺了艺术:电影的服化道都不仅呈现出了美感,而且是一种工业化的美感。" 你会觉得,那是真的可以用的东西。" 龚格尔说,不仅是宇航服,《流浪地球 2》用到了不少其他工业制造的现成技术,电影成了受益者,成了客户。

不仅仅是对外部力量的借助,在片场乃至整个流程当中,更加规范的管理也在落地执行。第一部时,郭帆曾苦于特效镜头 " 连文件名都千奇百怪 ",到第二部,团队已经拥有了一整套管理系统。

它的意义在于,此前,或许我们已经可以做出 1 个或者 5 个 " 好莱坞水准 " 的视效,但一种可以支撑批量生产的体系,需要、也正在被建立起来。

" 我们去完成一个视效镜头是完全有可能的,你给我时间我慢慢抠嘛。但是我们往往是要变成规模化生产的,我们必须要在这个规模化中去寻找这个流程,流程非常重要。" 郭帆说,单个对比 " 达到水准 " 没有意义,需要批量做,做 1 个做 5 个没有意义," 要批量做,做 1000 个有平均水准的。"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0

但其他难点依然在考验着他们,例如,相比第一部的常驻 900 人剧组,第二部常驻人口来到了 2000 人,人数的增多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管理难度。郭帆举例,比如中午排队发放餐食,前面的人吃上饭了,后面的人未必能排上。" 有时候,能不能吃口热饭,就会影响到士气。"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第一部《流浪地球》时期,还可以用热情、用 " 奉献 " 去解决,但到了《流浪地球 2》,乃至更长远的中国科幻作品,就不可能再用 " 奉献 "。龚格尔说,比如片场吃不上热饭的问题,你不可能一个个去鞠躬道歉,更何况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一万个。

" 我们还是初来乍到,还是需要不断去向各方面学习。" 龚格尔告诉毒眸," 吴京就跟我说,你做到这个份上,你得用智慧。"

这或许成了 " 工业化 " 与 " 中国化 " 一个落地的空间。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1

" 服务观众 "

郭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和许多电影导演不同,郭帆并不喜欢聊 " 创作 " 本身。相比创作,他更喜欢聊流程;相比表达,他更喜欢谈服务。

就比如,无论 4 年前《流浪地球》有多么的成功,在郭帆和龚格尔口中常常提及的、《流浪地球 2》首要任务,都还是 " 不赔钱 "。

直白地说,只有《流浪地球 2》不赔钱了,《流浪地球 3》的很多想法、很多事情,才能更好得推进。

要想不赔钱,得让观众满意,但观众满意,维度又相当多。对《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 2》,这种带着期盼的审视只会更重。在预告片释出之后,大部分肯定和期待的声音当中,有懂行的观众指出,战斗机的起飞画面里,喷气管关闭时间略早,郭帆看到了旋即评论," 我们赶紧改 "。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2

这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整个 " 施工 " 的过程当中,这样的潜在挑战无处不在。画面背景里科学家讨论的内容、板书上的公式、各类道具的摆放位置,按照预定流程,科学顾问的工作在剧本阶段应当完成,但片场仍然会在过程当中不断回访,乃至深夜拨通电话。

虽然时间线上是《流浪地球》的前传,但在叙事视角上,《流浪地球 2》更为宏大、更为全球视角,观众常常吐槽好莱坞的电影华人演员并不会说中文,反向思考之下,《流浪地球 2》用的海外演员,剧本里来自哪国,演员就是哪国人,以尽可能减少相关的问题。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3

和第一部相同,原著作者刘慈欣没有参与到剧本的具体创作,郭帆和刘慈欣达成了一种默契:文字和影视是两种载体,要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情;同样与第一部相同的是,郭帆继续咀嚼着《流浪地球》的文本内核,推进这篇体量并不大的小说为基础的世界观的完善。

剧本阶段,郭帆反复想象着《流浪地球 2》应该表达的是什么。

第一部筹备阶段时,郭帆思考了很久 " 什么是中国科幻的内核 ",答案很接近国外团队难以理解的 " 为什么要带着地球跑 ";第二部的剧本阶段,郭帆决定加入更多围绕 " 人 " 的东西,围绕人类如何面对 " 全局灾难 " 的主题,去尝试与观众共情,李雪健在预告片当中的那句 " 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 成为了剧情创作的起点。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4

这当然也是一种服务。刘慈欣发微博夸《流浪地球 2》团队 " 做了超过 10 万字的世界观概设 ",超过了《流浪地球》原文的字数。龚格尔哈哈大笑," 真不是我们想写这么多。而是你不写的话,编剧会遇到困难,现场拍摄更会遇到困难。"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5

" 建立契约 "

在郭帆工作室的斜对面不远,同一个园区,是路阳的自由酷鲸。两年前的《刺杀小说家》,一度是《流浪地球》之后关于 " 国产视效 " 的讨论的又一高峰。

郭帆是路阳的好友,与他们 " 臭味相投 " 的好朋友,还有导演饶晓志,以及已成长为国内头部视效公司 MORE VFX 的 CEO 徐建,媒体归纳他们这批人叫 " 少壮派 ",郭帆欣然接受,这代表着一种力量。

两年前,《刺杀小说家》成了第一部全国内团队做出的 " 视效大片 ",彼时,徐建感慨,与不少人的想象不同,这更多时候是效率问题,MORE 给宁浩做《疯狂的外星人》,想要做一个 " 黑社会混混 " 形象,求助好莱坞顶级视效公司,后者给出的第一版,是马龙 · 白兰度模样的教父。

在做《流浪地球》的时候,郭帆也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海外团队关于 " 为什么要带着地球跑 " 这样的疑惑。

《流浪地球》使用了总共 2200 个视效镜头,到了《流浪地球 2》,常规的视效镜头就有 3300 个,还有 1000 多个面部视效。这一次,国内的视效公司成为了做这件事的绝对主体," 凝聚力 " 在这里没有太多形而上学的含义,而是更多地关乎于效率。

" 懂特效的都知道,天崩地裂不是特效当中最难的,最难的是生物,是人。" 郭帆说," 有时候观众看到了会觉得新鲜,但不会特别细地觉察到。"

这个类型的特效不仅仅难度顶尖,并且 " 不被察觉 " 才是最好的结果,一旦被发现异常,往往意味着失败。从噱头的角度,性价比相当低;从商业的角度,同样如此。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6

郭帆告诉毒眸,虽然怎么看都 " 性价比不高 ",但在剧情的想象力上,乃至以后的工作上,确实帮助到很多。" 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了,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了,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优化他的流程,怎么让他做的更好。"

郭帆说,如果《流浪地球 2》不赔钱,那么做《流浪地球 3》的时候,就可以 " 继续做这件事情 "。而不断地摸索带来的成本降低,也能将人脸的视效技术,比如年龄变化相关的 " 面部视效 ",应用到更多的电影当中," 我们再也不会因为年龄去限制到演员,我们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只关乎结果,但对观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结果。反过来,理解这一点的观众越多,边际效应就会越来越叠加,这是一个中国观众和中国科幻不断沟通、一同成长的过程。

在解释这个过程时,郭帆很喜欢用翻译这个词,他觉得,即便是两个母语相同的人站在一起,很多事情,也需要 " 翻译 "。而对一个类型片创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与观众达成某种契约。

" 比如我们说一部爱情片,一部喜剧片,我们一听到就会知道它大概是什么面貌的。但对中国科幻片来说,我们从量上就还太少,少到不足以建立这种契约。需要更多的片子出来,需去和观众达成契约。"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7

郭帆已经注定用十年的时间与一个系列联系在一起,而达成真正契约的那一天,被他视为某个终点,或者重要节点。" 如果有一天真正看到这个类型被确立,我觉得还挺开心的。"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8

" 它代表着一种使命 "

回想起那个 80% 的观众希望看到《流浪地球 2》、" 希望在《流浪地球 2》身上继续看到中国科幻电影进步 " 的问卷,龚格尔有些感慨:"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了,它代表了一种使命。"

行胜于言。郭帆这几年全身心投入到两部《流浪地球》当中,几乎没有休息和额外的陪伴时间。" 驱动力就是热爱。我就是喜欢科幻,别的我也拍不好。" 郭帆说。

但把科幻拍好,对当下的中国电影而言,本身也是筚路蓝缕。每次想到观众的期待,郭帆和龚格尔都感到害怕,但它偏偏那么难,难道无法去解释。龚格尔说," 就是你在每个环节都竭尽全力,都只能做到不掉链子的那种难。"

前些日子,龚格尔无意看到一张表情图片,上面一行写着 " 我们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很简单。" 龚格尔原以为,下面一行会是 " 而是因为它有意义 " 或者类似的鸡汤,结果却写着," 而是我们以为它很简单 "。

龚格尔想起了自己,虽然团队自始至终没有认为过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是还是有些不敢想象,这样的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 我们倒没有觉得这件事情简单过,反而知道它很难,因为 1 很难,并且我们也知道,2 会比 1 难得多,然而最终的难度,比我们想象中又难得多得多。" 龚格尔说。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19

龚格尔估算,相比第一部,《流浪地球 2》整体的量大概是 5-7 倍左右,其中基础难度是 3 倍,置景量刚好从 10 万延展平米变成 100 万延展平米,是十倍。

龚格尔对自己的老搭档致以敬意。而忙得合不了眼的郭帆,倒也无暇花太多时间,去想自己的 " 使命 ",他想的是自己不要停下来,一直做,自己的今天比昨天进步一些,这或许就代表着,中国科幻电影的今天比昨天进步一些。具体地,就是《流浪地球 2》比《流浪地球》进步一些,为的是让《流浪地球 3》(如果可能有的话),乃至其他的中国科幻类型片,也进步一些。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20

两年前,郭帆曾回忆第一部《流浪地球》上映之后自己的心理," 以前都是‘胡拍’,到《流浪地球》落地,觉得自己开始站在了电影的山脚下。" 现在,同样的问题抛给郭帆时,他摆了摆手说," 当时你可以算我年少轻狂,现在又觉得,离山还远得很呢!"

但山,就在那里。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21

流浪地球 2:郭帆的第二次契约 - 22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