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4.4°C-16.0°C
纽币 : 人民币=4.4258

练肌肉"全凭感觉"聪明还是蠢?全年无休恐怖增肌?—经典问题答疑

2023-02-1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问:增肌训练不需要所谓的"数据量化"吧!应该是感觉最重要,追求肌肉内在的强度,深入力竭就可以了。这是连初学者都懂的东西你怎么不懂?

答: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凭感觉是不对的。增肌(或健美)训练计划,需要长期有数据来支撑。设定好每次训练的动作数量(个),训练重量(千克),组数,次数,大致的组间歇(分或秒),以及渐进负荷的增幅(在上一次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多少重量或多少次数)......一旦来到健身房,就要按照预先设定来执行,既不多练,也不少练。

那些坚信"感觉最重要,深入力竭就可以"的人们,往往忽略一个重要事实——普通人的恢复能力有限,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从这种不着边际的练法中恢复过来。

以及,一个人完全可以在先天恢复能力很平庸的情况下,具备超强的意志力和竞争欲望。这样的人若总是凭感觉练,会把身心健康推进万劫不复的地步。最终要么被迫放弃,要么走上用药的道路。

练肌肉

我在2019年4月的文章《训练过度与慢性疾病》中提到:“纪律性”是任何一套科学有效计划的前提。计划中的“预先设定-不可变部分”应该占据90%以上,只有剩下那10%,是允许偶尔根据训练状态随机调整的。事实是,许多国际级水准的教练,在给普通人设计计划时。都遵循着类似的原则——先按照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定好计划框架,框架的基础就是各种数据,然后按部就班地走。

反过来,凭感觉/练到透其实是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少年,当他第一次接触健身器械时,都是在凭感觉练,这谁都能做到。新手福利期的进步很容易发生,这带来了许多进一步的混乱,导致许多人在福利期耗尽之后依然还在凭感觉,酿成各种身体系统的伤病。

"数据量化训练"需要大量的思考、以及大样本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其中很多依据是运动员和科学家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得出的;而凭感觉就完全不需要任何依据——人性就像水,总喜欢往阻力更小的那条路走。

练肌肉

我个人普及"数据量化技术"已经快7年了,偶尔我也会想:“会不会突然有个人冒出来,说出一些令我震惊的言论,让我意识到原来数据量化真的不重要”?可惜这样的人一直没有出现。大多数情况下,反对者要么阴阳怪气,要么歇斯底里,这些都显示出反对者内心缺乏安全感——这非但不能改变我,反倒不断加固了我原本的想法。

早年,我一直"凭感觉"差点断送了运动生涯,然后去求助一些前辈,我得到了什么反馈?——"你太弱了","你意志力不行","你太怜惜自己了","为什么我没出问题你会出问题?"

现在回忆起来,我更多的是痛恨自己没能识别谬误、及时醒悟。以及我许许多多的学生也有类似的经历,当我教会他们数据量化以后,他们的伤病慢慢康复了,肌肉和力量达到自身前所未有的水准。

现在,每当有人反对我,说"数据量化是无稽之谈"的时候,我就想问:难道我和学生们经历的那些艰难改变都是错的?难道我们应该走回老路,继续陷入伤病、继续绝望才是对的?再一次,我不是不能接受反驳,但我的要求是:“如果你坚信我错了,请好好说话,拿出具体的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要阴阳怪气歇斯底里”。

问:为什么整个人都很减得很瘦腹部也有血管了的时候,臀部脂肪仍然不掉呢?

答:对于正常男性来说,通常下腹部是最后减掉脂肪的位置,而臀部可能先于下腹部减干净。

而对于一般女性来说,臀部才是最后减干净的位置。因为女性生理特点造成臀部或多或少要囤积一些脂肪。

练肌肉

由于问题是从公众号后台收集过来的,我无法判断你的性别,那我就两种性别都讲:

●假如男性目标是追求臀部拉丝效果,我建议高频率练习一些臀部的孤立动作,如器械髋外展、弹力绳硬拉、弹力带侧步走、哑铃臀推......等等。选3个动作,每个动作3组x20次,用远离力竭的重量,组间休息不超过40秒。

最好将这些动作与全身型有氧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加快臀部肌肉的血液流通。如:

--单车冲刺1分钟

--器械髋外展3组x20次

--激烈战绳1分钟

--弹力绳硬拉3组x20次

--波比跳1分钟

--弹力带侧步走3组x20次

这个流程将在15分钟内完成,一周可进行3-4次,放在你正式训练的结尾。如果你不具备其中某些有氧器械,尝试找替代方案。这个补充计划只能出现在减脂最后期:全身脂肪都已经减得差不多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臀部局部减脂。

练肌肉

●女性的操作方法基本一样。但问题在于女性并不适合达到臀部拉丝状态。因为一旦某个女生臀部拉丝,通常都意味着她的脸也崩溃了、生体系统陷入极端了——其带来的损伤会明显比男性更大。

要知道的是,在许多女性形体项目中:全身都减干净的同时,臀部依然保留一定脂肪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问:二分化,一天练身体上半部分,一天练身体下半部分,全年无休,可行否?

答:标准答案是不行,身体会很快过劳。

但借你这个问题,我想谈谈"不标准"答案:如果一个人训练水平很高,已经尝试过各种正规训练计划,对于最适合自己的实操动作、重量/组/次方案都了如指掌,那么采用长期没有休息日的计划是可行的!

这种计划我很早以前听Christian Thibaudeau说起过,他就是尽量每天都练,不刻意安排休息日,基本全年无休,并声称这是进步最快的方法。这对训练量分配和疲劳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除热身之外,每次激烈训练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基本上只能做1-2个动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把控力竭尺度。

●一周内多次训练同一肌群时,必须采用不同的动作,搭配不同的重量区间。

●不刻意安排休息日,但如果感觉到累,还是要偶尔休息1天。

练肌肉

计划会像这样:

周一:下肢大重量

周二:上肢小重量1

周三:下肢小重量1

周四:上肢大重量

周五:下肢小重量2

周六:上肢小重量2

周日:回到周一的模式

---循环---

如果你业余时间宽裕,可以试试。它在极致化训练频率的同时,也最大化触发了肌肉合成的机会。相同肌群再次被直接刺激的时间间隔是48小时,已经满足最基本的恢复要求。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