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2.3°C-14.3°C
纽币 : 人民币=4.4253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2023-03-17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5 年前,一部《网络谜踪》横空出世。

以一种新颖的形式,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常规认识,被称之为 " 桌面电影 "。

这部拍摄只用 13 天,但后期制作却耗时将近 3 年," 差点被逼死的剪辑师 " 的低成本电影。

豆瓣上近 50 万人打出 8.5 的高分。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

投资仅 88 万美金,最终票房 7546 万美元,被称之为最成功的商业片之一,也是叫好叫座的典范。

80 多倍的利润率,让 " 桌面电影 " 成为资本的香饽饽。

于是,5 年后,《续作网络谜踪 2:失踪援救》悄然上线。

导演与演员大换血,第 2 部几乎是全新的故事,但配方还是原来的配方。

全片只给你盯着一个电脑屏幕,故事依旧保持着紧凑的节奏,环环相扣,反转不断。

再次以悬疑剧的格局,狠狠地讽刺了被互联网统治的世界。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2

在 " 没有 WiFi 就会枯萎 " 的当代,网络带来生活的便利和麻痹的快乐的同时。

也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放大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网络谜踪 2》

归来即是 " 顶流 "

虽然中文片名沿用了前作翻译,宣布着第二季回归,但基本上是崭新的剧情。

第一部,Searching(2018),搜索,讲述一个父亲寻找女儿的故事。

第二部,Missing(2023),失踪,因为母亲突然失踪而引发的一系列真相反转的故事。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3

开播一周,豆瓣口碑榜 Top1,开分 8.2(目前跌至 8.0),烂番茄观众好评 90%。

影片的主角朱恩,是一个热衷于社交网络的青春期叛逆女孩。

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朱恩与父母的相处关系。

她会播放着 2008 年的视频,怀恋多年前因脑瘤去世的爸爸艾伦。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4

而对独自抚养她长大的母亲却不厌其烦。

只会笨拙使用 Siri 的妈妈(划重点,后续会考的 Siri),和网络冲浪达人的朱恩,有着极大的代沟。

尤其面对妈妈鸡毛蒜皮的嘱咐,只会胡乱应付,完全不上心。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5

(像极了年轻时候叛逆的我们)

故事从妈妈要和男友凯文去哥伦比亚旅行说起。

这意味着没人管的自由,朱恩完全放飞自我天天派对活动。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6

一周后,约定好的接机时间到来,朱恩的放纵生活也告一段落。

她拿着特制接机牌来到机场: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7

但却发现母亲一直不见踪影,发短信没回复,视频电话不接。

联系母亲酒店那边得到的回复是,母亲和男友凯文的行李都留在了酒店,但人却消失了。

直到这时,朱恩才慌张地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8

由于异国原因,中间各种报警手续繁琐,甚至最终得到的反馈都是:

" 会尽力,但不能直接调查。"

" 别担心,耐心等待就好。"

无奈之下,朱恩只能动用自己互联网实操技术开启了互联网 " 寻母 " 之路。

与第一部《网络谜踪》不同的是,第一部的父亲透过网际网络搜寻女儿的数字化足迹。

而父亲的角色实际上对网络环境并不熟悉,利用互联网生态寻找未归的女儿,他必须运用仅有的知识去随机应变。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9

但第二部明显不同的是,作为重症网瘾少年,朱恩可以灵巧得穿梭于各个网络程序之间,寻找母亲失联的蛛丝马迹。

当利用互联网上有限的信息逐步拼接,我们最终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

但大多数时候,即使是亲密无间的亲人亦或伴侣,在匿名的网络平台上,也可能隐瞒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概类似于江湖曾经流传着的一句话:没有人能从另一半的手机里笑着走出来。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点击进去的账号,是否打开的是潘多拉魔盒。

比如,朱恩解锁母亲男友账号后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形象。

平日里和蔼的凯文,竟然是有前科的诈骗犯。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0

然后,在我们熟悉的 live 实况里,朱恩又发现,与凯文一同出游登机的女性并非自己的母亲。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1

随着步步深挖,一条条震惊的信息开始浮出水面。

甚至连朝夕相处的母亲也被意外发现用了十多年的名字并非真名。

就连去世的父亲也离奇 " 复活 "。

这一次,故事也不止于朱恩单纯的个人行动。

当朱恩试图向网民寻求帮助时,却不知道掉入更大的网络舆论陷阱。

她忽略了互联网控制和扭曲真相的实力,以及网络暴力的轻易发生。

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就足以掀起一场风暴。

被越来越多的声浪淹没,朱恩的母亲也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走向一场阴谋论的始末。

热闹之下没有独立思考,大家只会愤怒的抱团聚在一起,然后求同排异。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2

这大概就是电影所要揭示的真相。

网络无孔不入的侵蚀着人们的隐私,任何一个微小信息都可以带来一场 " 人肉搜索 " 的可怕程度。

而反过来人们又在匿名的互联网上,可以肆意散发恶意。

舆论热闹背后的真相无人关心。

所有的程序应用充斥着现实的代入感。

包括最后那句让苹果赢麻了的:

"hey,Siri,拨打 911。"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3

" 看与被看 " 才是互联网的真相

事实上," 桌面电影 "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 2010 年左右。

在《网络谜踪》正式成为爆款之前,一些国外电影已经开始借助笔记本电脑、手机界面为载体进行叙事。

例如此前的《解除好友:暗网》、《灵动:鬼影实录》、《网诱惊魂》等等。

2018 年堪称桌面电影的元年。

再往后,手机逐渐替代电脑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在消弭 " 桌面电影 " 的存在感。

因为通讯方式的改变,电影中贴近生活的真实感,那种细思极恐的不寒而栗感被减弱。

这也决定了《网络谜踪 2》无法超越,因为第一部注定是巅峰。

但作为一部悬疑剧,《网络谜踪 2》也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影片通过电脑的前置、通话视频、录制聊天视频框、新闻网页视频以及摄像头视角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4

即使没有一个传统镜头,但剧情的紧张感却也无处不在。

摇摆不定的鼠标箭头,那些打完了又删除的话语,已经折射了主角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呈现的效果甚至比伪纪录片还伪装的彻底。

《网络谜踪 2》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全片实现的 " 反转、反转再反转 " 的戏剧效果,角色人物在黑和白之间反复横跳。

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的一个笑话," 临死前 , 一定要爬起来把聊天记录删了。"

一个小小的手机,可以承载人们上百个 G 的秘密。

可笑的是,网民们又完全没有隐私可言。

2018 年 Facebook 深陷数据泄露的泥潭。

8700 万用户被 " 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每个用户的日常喜好、性格特点、行为特征,预测他们的政治倾向 "。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5

而后," 隐私窃取 " 成了被默许的存在。

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信息网已经形成点对点的数据链构成俯瞰众生的黑色眼睛。

就如同当年 Robin 李所说,人们对于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

" 假如说他们情愿用隐私换,或许交流便捷性或许效率的话,很多状况下他们是情愿这样做的。"

一边是对泄露隐私的惶恐,一边则是对侵入他人 " 秘密 " 的好奇欲。

" 看与被看 " 的恐惧掺杂着刺激的复杂心理。

“啥片啊?还能为好莱坞挽尊”​ - 16

如同《网络谜踪 2》在豆瓣上一位网友的评价:

" 这个系列的好看度绝对是有观众的窥私欲在里面加持的。"

虽然某些反转略显突兀,一度引发 " 还可以这样 " 的惊呼,但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持了优良的制作水准。

比如几乎全程缺席的警方,你搞不清楚是导演的无意为之,还是隐喻的暗讽 ......

从第一部被称为 " 一部教科书式的悬疑片 " 的赞誉下接过第二棒的《网络谜踪 2》至少没让观众失望。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