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机同时“连俩网”?Wi-Fi 7:对,我干的!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我们家里能接入的Wi-Fi设备越来越多。不只是手机平板和电脑,像是冰箱、电视、空调,甚至灯泡也变得智能起来。而这一切背后的基础之一,就是提供Wi-Fi的路由器。
未来,家用Wi-Fi不仅需要带足够多的设备,还得能让我们舒服地上网,同时还要覆盖越来越大的住房面积。这对网络信号源和无线路由器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Wi-Fi 7,居然是“中国标准”?
为了应对我们越来越多元化、高速化的上网需求,Wi-Fi 协议标准组织IEEE 802.11也顺应时代,制定了下一代的Wi-Fi协议——Wi-Fi 7。
Wi-Fi 7相比前代Wi-Fi 6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还降低了时延。对于企业来说,Wi-Fi 7 能让云计算、虚拟现实和远程医疗这些高精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稳定性提升;而对于咱大众用户而言,Wi-Fi 7就可以让我们在高速网络覆盖和稳定性上更上一层楼,享受顺滑流畅的超高清电影观看或云游戏体验。
那你可能会好奇,Wi-Fi 4、5、6、7这些协议到底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加入了IEEE 802.11协议标准组织的各个科技公司提交自己的研发专利,然后经由讨论,吸纳部分专利成为标准。
而这就有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识点了。众所周知,以通讯技术起家的华为,在这方面可是有着不俗的“硬实力”。在最新的Wi-Fi 7协议标准中,华为是主要的贡献者之一:在制定Wi-Fi 7协议的过程中,华为一共贡献了482项专利,占比22.9%,位居全球第一,超过了高通、英特尔这些国外的老牌科技巨头。
Wi-Fi 7标准专利贡献
不过,这种成绩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不断地投入和技术研发才能做到。华为早在Wi-Fi 4时代就已经在持续投资无线网络技术的研发。在Wi-Fi 4和Wi-Fi 5协议中,华为的标准专利贡献量就进入了前五。而到了Wi-Fi 6时代,华为继续不断提交专利成果,跻身Top 2;来到如今的Wi-Fi 7时代,华为凭借超群的硬核研发实力和多年技术积累,当之无愧地拿下了标准专利贡献TOP 1。
Wi-Fi 标准专利贡献
华为通过在Wi-Fi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和技术推动,为Wi-Fi 7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助力整个Wi-Fi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华为持续投资研发的决心,不仅仅是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先进、更高效的无线网络体验。
这一创新巨头的投入和成果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Wi-Fi 7的推动将成为连接各种智能设备、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华为在这一领域的引领地位,将促使整个行业不断应对未来网络的挑战,推动数字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我们确实不得不佩服华为长远的眼光。通过对Wi-Fi技术的不断创新,华为成功引领了行业发展,让中国能在Wi-Fi 7时代成为技术的“领头羊”。
说到这你可能会有疑问,说了这么久的Wi-Fi 7协议先进,那它到底先进在哪里?对我平时用网有什么很大影响吗?
Wi-Fi 7:三大优势让你网速起飞
相比Wi-Fi 6,Wi-Fi 7主要有三大优势。
首先,Wi-Fi 7 支持MLO技术(Multi-Link Operation)。简单来说,就是在支持Wi-Fi 7的设备和路由器上,同一个设备可以同时连接两个Wi-Fi信号。比如用支持Wi-Fi 7的终端设备连接华为路由 BE3 Pro,就可以同时连接2.4GHz和5GHz频段上网。
手机可同时连接2.4GHz和5GHz Wi-Fi信号
诶,那这个功能又有啥用呢?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路由器大都可以释放2.4GHz和5GHz两种Wi-Fi信号,前者的穿墙能力强但速度较慢;而后者虽然速度大幅提升,但穿墙能力却不如2.4GHz,属于是“鱼和熊掌暂时不可兼得”。因此,Wi-Fi 6时代,我们经常就需要多个路由器组网才能将5GHz的高速网络覆盖全屋。
但Wi-Fi 7可就不一样了,借助MLO技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Wi-Fi,扩大了高速网络的核心覆盖区,让它在中远距离的信号传输上更具备优势。例如,当你在家里,处于一个路由器5GHz信号覆盖但是信号并不是“非常足”的地方时,设备还可以借助穿墙能力更好的2.4GHz信号同时和5GHz的信号传输网络数据,双通道“工作”,大大提升用网体验。
核心高速区域对比
核心高速区域覆盖越大,用网更方便
这也就意味着,在过去需要两台Wi-Fi 6路由器才能覆盖的房子里,用Wi-Fi 7路由器很可能就只需要一台。得益于支持MLO的Wi-Fi 7,能让你直观感受到网速更快更稳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早在今年3月Wi-Fi 7协议还未正式公布的时候,就发布了“灵犀双Wi-Fi技术”,把类似Wi-Fi 7的MLO技术用在了华为P60、Mate X3 和后续发布的Mate60、Mate X5,以及华为凌霄子母路由上。
“灵犀双Wi-Fi技术”让这些设备不靠Wi-Fi 7协议,也能同时连接2.4GHz和5GHz两个Wi-Fi,提前使用户体验到了可以媲美Wi-Fi 7 MLO技术带来的极速体验。而且,华为还将随着HarmonyOS 4系统的适配,给华为全系路由器都安排上灵犀双Wi-Fi,惠及更多使用华为设备的用户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华为强悍的技术实力。
其次,Wi-Fi 7还支持了一个叫M-RU,即Multi-RU,多资源单元的机制。要理解这个概念,你可以把 Wi-Fi 数据传输想象成高速公路,每一条车道都是一个信息传输的通道(信道),路上有许多公交车,里面拉的人都是你的数据。如果你的数据传输量较大,一台公交车都装不下的时候,就需要用多台公交车拉。
Wi-Fi 6 时代解决了 Wi-Fi 5 时代一个车道只能给一台设备用的限制,可以让公交车接满了不同设备的数据跑,提升了利用率。
但 Wi-Fi 6 还有个问题没有解决:公交车在同一时段里依然只能跑一条车道。这就好比在五个车道的高速公路上,你们都只能挤在其中一条跑,即便隔壁的车道空空如也,你们也只能堵在路上望眼欲穿,导致时延的问题:因为第一台公交车到达卸货的时候,最后一台公交车还在路上。
而 Wi-Fi 7 解除了这个限制,只要路有足够的空间,那么就可以专为传输数据较大的设备开行一辆占用两个甚至以上车道的“大型数据公交车”,大大提升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速率,降低了时延。
最后是4K QAM,全称叫4K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先别懵,咱来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一个知识点:密度。也就是同等体积下,密度越高的物体,质量也会越重。QAM全称叫“正交幅度调制”,直白来说就有点像是数据的“密度”。
示意图:Wi-Fi 7“信息密度”更大
Wi-Fi 7支持的“信息密度”是12位,相比Wi-Fi 6的10位有了1.2倍的提升。这就好比你家从五座小轿车换成了七座大越野,不但坐的人更多,能拉的货也更多了。
Wi-Fi 7 落地,引领“中国速度”
说了这么多硬核的技术,肯定有小伙伴会说,技术协议都是画饼,就算Wi-Fi 7的好处多多,等真正的产品出来还要好久。
可别这么想!现在已经陆续有支持Wi-Fi 7的路由器产品上市。例如华为路由 BE3 Pro,就借助华为强大的技术实力,为消费者带来了强悍且实惠的选择。
作为华为首款Wi-Fi 7路由器,华为路由BE3 Pro在11月27号就开启了预售,而仅399元起的售价更是极具竞争力,让我们能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最新网络技术带来的优秀体验。
不难想象,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Wi-Fi 7路由器的价格“打进”500元内,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供应链肯定是做不到的。
当然,华为路由器的杀手锏可不仅是技术实力过硬,软件体验也是首屈一指。华为路由 BE3 Pro继承了自家HarmonyOS智慧网络的优秀体验。
拿到新的华为路由 BE3 Pro之后,无需繁琐的步骤,只需三步就能轻松实现配网。如果你家里之前用的也是华为的路由器产品,那么还可以一键迁移此前的路由器设置。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剩下的工作就交给路由器,不一会你的设备就能无缝连接到华为路由 BE3 Pro,完全省去了手动操作的麻烦。
其次,华为路由 BE3 Pro也拥有HarmonyOS智慧网络的智能网络诊断和自我修复。路由器会在后台实时检测网络的运行状况,你能够直观地在后台看见当前网络的信号覆盖(展示热力图)、网速和连接设备等详细信息。当出现问题时,华为路由 BE3 Pro不仅会进行网络诊断,自动找出“网络病灶”所在,还能够借助AI尝试进行问题修复。
而HarmonyOS智慧网络最值得让人称道的,就是全面的网络管理和家长控制功能了。除了能够管理上网的设备之外,华为还提供了各个设备和应用的详细用网报告,轻松找到是哪些人在蹭网,哪个应用是“网速杀手”。
儿童上网关怀功能则可以让有孩子的父母们,轻松地在后台看见孩子用了什么 APP 或访问了哪个网站,以及用了多久。如果“熊孩子”老是不听话以“上网课”为名偷偷玩游戏看视频,那么我们就可以一键禁止,或者给他设定时长,培养孩子上网的好习惯。
路由器后台的儿童上网关怀功能
Wi-Fi 路由器作为家庭的网络中心,是与世界沟通和万物互联的基石。综合而言,华为路由 BE3 Pro不仅能让我们以更低的价格享受Wi-Fi 7先进的技术优势,还能感受到HarmonyOS智慧网络带来的的卓越体验。
华为多年来在网络通讯技术方面的研发,一直都立足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做国人更需要的产品。还通过提供易用、高速、稳定、安全的Wi-Fi路由器产品,让消费者快步进入“Wi-Fi 7时代”。同时以自身技术迭代推动市场甚至是科技的进步,促使整个行业可以积极迎接未来网络、算力的挑战。我们也相信未来华为在通信领域会有更多新技术、新建树,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