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14.9°C-17.1°C
纽币 : 人民币=4.3273

有娃后,我在“抠”这件事上,质疑我妈,理解我妈,超越我妈……

2024-01-01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妈和我打视频,喜滋滋分享自己的淘金果实——从某电商平台购买的一捧花,才花了10元,比家附近的花鸟市场卖的还要便宜3元。

透过屏幕,我看到那捧花叶子已经不再支棱如挺、花也是走到了“人生顶峰”呈现出大开之相。盛极而衰,最多还有三五天,低垂、曲卷、变色、干枯将是它不可逆的命运。虽说花开花谢自有时,但这捧花的赏味期对我妈来说有点短暂。

花鸟市场里卖的同类产品可不是这番成熟的模样,它们像刚入宫的秀女们,正跃跃欲试对自己的俏丽一争高低呢。

年轻时,我肯定会给我妈的这单消费“上上课”,从挑选的乐趣、花开的周期、对自己心情的影响等各方面去否定她这笔交易多不划算。多花三元钱,你能欣赏到这些花从待开、盛开到凋谢的大半生,这个性价比可比你打八折只看半场表演要划算。

但现在,我不会在自以为是给父母算经济账了。因为人到中年的我,在省钱这些事,开始质疑他们、理解他们、成为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省钱日常操作

每家父母都有一套“宝典”

和不少年轻人一样,曾经的我也看不惯父母省钱、甚至是抠门的做法。

比如,我家在市中心,出门步行10分钟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大超市,非常便捷。但我爸买东西总会选择距离更远的菜市场。我爸说,同品种的黄瓜超市3.5元一斤,菜市场他讲完价3元就能拿下,而且商家一定不会给他这个老顾客八两秤(缺斤少两)。

每隔一段时间,我爸会开着他的小“宝马”——一辆四轮的手拉买菜车,来回走一个小时去米面批发商铺拖回来面粉和大米。

我问他干嘛不去超市买,多方便。

我爸说,同分量成带装的雪花面粉,面铺比超市便宜15%,是全市最低价。他才不会去超市当冤大头。

我妈在省钱这方面和我爸是一时瑜亮。

一生爱美的她衣柜里挂满了衣服,但昂贵的屈指可数。这个买衣服首选去服装批发市场的女人坚持一个理念:衣服一季就淘汰了,干嘛要买牌子货。

买日用品我妈也是一样的路数。超市不会去、电商不考虑,因为这两个地方她都不能砍价。她首选去义乌小商城,这里叫价本就不高,加上现场就能货比三家的优势和她舌灿莲花的讲价技术,我妈能给老板们逼出“世道不容易买卖不得不做、但这个女人我卖给她东西真窝火”的效果来。

他俩喜欢旅游,每年都会外出两三次,选择只有一个标准:最低价。只要不是强买强卖的那种团,我妈就能做到0购物,最多在当地特产店买几十元的特产算是卖导游一个面子。

至于去机场他们拉着两个大行李箱还要挤一小时的公交、家里的剩饭剩菜在我爸妈这里只有肚子这一个归宿,更是我从小就司空见惯的日常操作了。

如果家里拮据,他们这些省钱的做法我尚且能理解。但家里经济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不是只有退休工资这一项收入来源,完全可以对自己更好一点、过得更“奢侈”一点。

所以,年轻时我对父母这种“不辞辛苦”总挑低价、东西都要“砍一刀”的消费行为非常不理解。当时的我想过,自己赚钱后一定不要过父母这种委屈自己的生活。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是花出去才有价值。

当自己成为“大冤种”妈妈

《请回答1988》里凤凰堂曾对善宇的妈妈说过一句话“老人言,没有一个是错的”。

这句话也许在一些事情上有失偏颇,但在省钱这件事上说得通,过来人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现在人到中年、有了两个孩子后的我,父母过去省钱的小伎俩让我从瞧不上转向了理解和学习。

?图源丨《破产姐妹》

衣服能穿就不买新的——多好的衣服只要开始带娃都不如帽衫、运动裤方便;

同类产品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最低价的——虽然耗点时间、但我又不是上榜福布斯的CEO们,需要争分夺秒来用钱换时间;

不急需的商品一定要等到“史低价”的特惠才入手——等待也许挠人,但省下来的可是真金白银;

不太新鲜的水果以前就扔掉了,现在做成果汁、果泥也要让它们过一遍自己的灶王庙。

?图源丨《侠饭》

节约是美德、省钱是家规,这是中年的我信奉的座右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我想首先是因为艰难的大环境下刺激了自己的消费降级。过去有实力消费升级,够好才行;现在得捂紧了钱袋子了,够用就行。

放在我家,最明显的变化是蔬菜不必非买当红的,溢价太高不划算,萝卜青菜各有营养;水果不追求“车厘子自由”,香蕉管够也可以;带孩子跨省旅游太贵,离家开车一小时的水族馆打卡也不错。

?图源丨《凪的新生活》

上周全家去好市多采买,我和老公站在放置琳琅满目的麦片货架前犹豫,是买以前常吃的经典品牌、还是试一试超市的自有品牌?后者比前者便宜了超过1/3的价钱。

那一刻我想起了《摩登家庭》里的一幕:莉莉吃早饭时发现自己常吃的麦圈品牌变成了超市自有品牌,她吃了一口吐出来,忧心忡忡地问卡梅隆爸爸家里是不是破产了?

肥皂剧里演得夸张了,超市自有品牌的麦片也不错,性价比很高。家里不至于破产才会选择,但的确可能是消费降级的选择。

消费降级这件事,就像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里写的那样:

“放弃一切东西比人们想像的要容易些,困难在于开始。一旦你放弃了某种你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

?图源丨《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其次,是因为养孩子的成本太高。

老大的几个兴趣班、老二的日托费、暑假的夏令营、三五个月就得换一批的衣服、陶冶孩子情操增长孩子见识的活动……孩子能否成才另当别论,但他们成人路上的这些支出你很难省下。像我们小时候放学就在院子里撒欢玩、除了教辅几乎没有额外教育开销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了。

到了我这个年龄,也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没有赚大钱的头脑、更没有发财的命格,唯有一点点傍身的小技能用来支付生活的账单。开源无望、只能节流,省下来的银子都化作了撒向祖国花朵的肥料。

?图源丨《小欢喜》

就像我的父母一样,他们的节省只针对自己,但凡涉及到我,体内的富豪之魂就会冒出来,掏钱从不手软。小时候逢年过节,我妈必然会给我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置办一套新行头;新开的餐厅爸妈必然会带我去尝鲜;我喜欢的玩具和书籍,他们买起来从来不犹豫。

结果就是,现在的我完美继承了这个家风,成了为自己花钱抠抠索索、给孩子花钱一掷千金的“大冤种”妈妈。

节省,但不做无用的节省

过去,我们总觉得自己和父母不是一代人,从三观到想法契合的少之又少。现在,我们两代人对很多事情依然有着分歧,但在消费观念这件事上,自己终将开始向父母靠拢:

我理解了合法赚钱不易,确实应该省着花、不忍心浪费一分一厘;

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省是为了把好留给下一代;

理解了父母抠抠搜搜的行为,不是他们本性如此,更多时候是在大浪潮的裹挟之下,在经济、医疗和养老结构共同作用下做出的“最佳”、唯一选择……

这不是更好的生活,但可能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善良的普通父母,能交出的最为理性的生活方式。

不过,虽然都追求省钱,我们这届父母和上一代父母还是有区别的:我们不会做无用的节省。

网上曾有个热议话题:你见过老一辈人哪些无用的节俭行为?网友们贡献了自己身边的经典案例:

婆婆不舍得开空调,中暑了,然后引发了其他疾病,一直断断续续发烧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花费3w+;

爸爸习惯把炒完菜的油倒出来接着再用;

夏天不太新鲜的一块豆腐舍不得扔掉,姑姑吃完住院十天;

妈妈买了全网最低价的拖鞋,不防滑摔成骨折;

……

“无用的节俭”就是省小钱、亏大钱,忙乎大半天、省钱一场空。和上一代父母相比,我们的省钱更接近理性消费的概念。

比如用口碑有保障的国产护肤品替代溢价高昂的国外护肤、服饰方面找平替;

在育儿方面,不再迷信早教产品和早教班,和孩子共处时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更重要;

不跟风带孩子上兴趣班,与其频繁参与一些短暂的娱乐活动,不如投资孩子喜好的持久性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更有意义等等。

总之,这届父母在购买商品前会对商品的价位、品牌、性能要求、购买时间、地点做认真安排,力求心中有数;对不需要和不合适的商品他们不购买,力保计划外开支和即兴购买的情况降低到最低概率。

因为我们明白:

有用的节省应该是对未来的一项投资,而不是给生活倒油。

育儿路上总会遇到很多难题,如果能转变思维方式,或许会有新的收获。果壳亲子Guokr特别为大家准备了【育儿方法之思维方式】专栏,多数育儿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并且实时更新中!

快快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果壳亲子Guokr】,发送关键词“育儿思维”,进入专栏吧~

先关注,再回复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