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2.3°C-14.3°C
纽币 : 人民币=4.426

起猛了,诺基亚居然在2024年卖断货

6天前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福里斯特

某种程度上,人们重新爱上复刻版的诺基亚,不是因为它的设计如何出色,而是因为对现代智能手机同质化设计的审美疲劳,对信息爆炸时代消息过载的不堪负荷,以及无比怀念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因价值碰撞而产生情绪共鸣。

作者 | 福里斯特

编辑| 安菲尔德

题图 | Unsplash

沉寂许久的手机市场,最近突然热闹。

然而,搅动浪潮的却不是当红炸子鸡“果华米OV”,而是已经淡出人们视野许久的“过气机皇”诺基亚,及其已经发布25年的经典机型3210。

虽然诺基亚3210正式开售当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五,但这拦不住打工人“摸鱼”的热情,几个小时之后,这款经典机型就全线售罄,让还没抢到这款经典机型的网友直呼震惊,后悔自己的手速和网速都比不过经典复刻的速度。

突然销售一空,甚至让长期早已习惯当长期小透明的诺基亚吃了一惊,其通过微博激动但无奈地告知所有人“目前各大仓已经断货了,只剩下回忆和期待了”。

但其后,诺基亚像是回过神一般,终于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并迅速发布了一则补货通知,给无比期待的“诺粉”男女留下“回到过去”的温馨提示。

“催货消息都收到啦,工厂产线冒火星子啦。”|新浪微博@诺基亚手机

曾经都给诺基亚买过单的网友,一边催促诺基亚快马加鞭补产能,一边呼吁官方赶紧推出其他经典机型的复刻版。有网友甚至直接喊出口号:“谁说我的下一部手机,一定得是触屏的?”

“能打电话的CCD相机,谁不心动啊”

或许,诺基亚自己也没想到,赶在千禧年前夕发布的诺基亚3210,25年后仍然能大杀四方。

要知道,这款曾卖出1.6亿台的真正“机皇”,即便在今天被“复刻”重生,但从任意一个角度来比较,都难以融入这个被移动互联网构建和智能手机构建的当代社会——

比如笔挺的直板机身、满满“回忆杀”的九宫格键盘,几乎都是古早的设计语言。今天已经被触摸屏和面容解锁“驯化”的“手机人”,都会更习惯或下意识地用手指按住机身的侧面,然后在疑惑中思考半晌,才反应过来开机键应该是在正面。

又如直接用塑料壳和塑料膜进行销售的包装,让不少人收到货之后又惊又喜,仿佛像是买了一件比“麦麦对讲机”还高端的玩具,就连拆箱都拿出了给手办“开光”的架势,很是小心翼翼。

再如内置了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必备软件,尽管登录支付宝前需要用智能手机提前绑定,而且只有最基本的显示付款码的功能。

当然,它也能使用系统内置的喜马拉雅和咪咕音乐,但它们也仅仅只是“阉割版”的视听软件,让从来没用过非智能机的年轻人直呼“难以置信”。

而这,还不是最让人难以置信的。

诺基亚甚至还给出了给3210“氪金”的12大理由 | 诺基亚手机官方公众号

如果有比这些还更令人难以置信的功能,那就是支持4G全网通的诺基亚3210——不能连WiFi!不能连WiFi!不能连WiFi!

在确认这一点的真伪之后,我花了5分钟重新确认:这是一台手机,不是“诺诺对讲机”。

毕竟,它就算不能下载其他App,也还是能玩且只能玩贪食蛇;就算不能扫码什么的,也还是能维持最基本的通讯、支付和娱乐功能——看看市面上各式各样的智能手表,这些功能看着都微不足道,但都是最基本的。

而这些致命的缺点,在“诺粉”的眼中却统统成为了优点。

社交媒体上,不少顺利抢到诺基亚3210的年轻男女,纷纷晒出用这款经典手机拍照的成品,称赞诺基亚3210拍摄出来的照片“像极了CCD相机带来的磨皮氛围感”——虽然这台手机的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在外人看来“基本就是门锁拍照的水平”。

社交媒体上,有人分享用诺基亚3210拍照的成片,也有人评价用它拍照“不如用CCD”|小红书截图

更有尝到“甜头”年轻人,把诺基亚3210当成了CCD相机的平替。理由也很简单——目前的二手数码产品市场里,一台CCD相机需要500块才能交易,热门一点的款式更需要加价才能买到。

然而,现在摆在年轻人面前的,却是一台能打电话、支持4G上网的CCD相机,售价还比CCD相机要便宜。

姿势一摆,诺基亚3210一握,再放几张成片,妥妥的潮流达人,想立刻下单的心情瞬间达到顶峰。

除了复刻,

诺基亚能做的事情也只剩复刻了?

复刻带来的情怀和“回忆杀”,让沉迷Y2K潮流的年轻人为之疯狂,更何况诺基亚3210本身就是一台诞生在千禧年间的手机。诺基亚在为3210发布的广告里,刻意增加“复古”的味道:“现在,千禧回归,让全新诺基亚3210带来曾经的Y2K回忆。”

诺基亚为3210发布的广告,特意强调“经典复刻”“Y2K回忆”|诺基亚手机官方公众号

诺基亚官方微博的评论区里,聚集了不少在社交媒体的海洋里的80、90后。

有人回忆起了自己的第一台诺基亚手机,也有人希望能够复刻其他经典机型——这很快得到了众人的附议。

狂热的“信众”也许并不知道,这并非是诺基亚第一次复刻过去的经典机型。

2017年发布的诺基亚3310复刻版,刚一上市便吸引了不少30岁以下的年轻人购买,并在两年内卖出超过千万台。

后来发布的诺基亚105系列,更一度成为诺基亚的销量王。2022年,诺基亚曾在其官方微博里曾透露,其105系列的全球销量超2亿台。

然而,如今的诺基亚手机只是披着诺基亚品牌的外衣,其内核早已经是另一副躯干。

2016年,几位诺基亚的前经理人从微软手中买回了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一些“没有必要的额外业务”,随后在芬兰创立了一家名为“HMD”的手机公司。刚成立后的HMD一边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地发布安卓智能手机,一边继续复刻经典,推出多款诺基亚经典手机——但大多都是主要用于打电话、发短信,摄影功能几乎没有的“备用机”。

打开诺基亚的官方线上商城,直播间里主推的产品都是“图标大”“字体大”“按键功能”的功能机。围观的网友一边发弹幕表示怀念,一边试探性地询问主播“能否使用微信及移动支付”。

应该有不少人记得,诺基亚也是发布过多款智能手机的。当年搭载Windows Phone的诺基亚Lumia系列,几乎是诺基亚在主流市场上的“最后荣光”。其高饱和度大色块的设计语言,在当时一众“黑白灰”的触屏机中,也算是独树一帜。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今,诺基亚的智能机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官方商城里唯一一款仍在售的智能手机——诺基亚C31,已经是两年前发布的“入门级别”产品,不到700元的售价在智能手机市场里溅不起任何水花。

有趣的是,直到诺基亚3210复刻版推出之前,诺基亚各款手机的销量长期平平,真正关注的人少之又少——要知道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社交软件和流媒体平台,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已经没人在乎,更不用说靠卖它来赚钱。

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几乎没人关注|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

当年希望靠诺基亚品牌重归江湖的HMD,很明显并没能够重振诺基亚的昔日荣光,让人倍感唏嘘但又略显讽刺。今年2月,HMD宣布与诺基亚的品牌授权合约在2026年终止后不再续约,并改为研发自己品牌的手机,最新款的HMD手机目前已经登陆海外市场。

某种意义上,诺基亚3210能够复刻荣光,但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没人知道抛弃诺基亚品牌之后的HMD,还会不会靠复刻经典机型来创造销量。

信息时代下,所有人都是手机的奴隶

根据诺基亚官方微博发布的投产预告,新一批诺基亚3210将在今天10:00点发售。

尽管还没到时间,但各大线上购物平台上,已有超过万人按下了“预约”按钮,迫切希望全款拿下这台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后摄只有200万像素的“备用机”。

诺基亚的热度持续不减,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下智能手机越来越无聊的现象——除了换壳、堆叠摄像头、在屏幕尺寸上动心思之外,智能手机已经难再具有革命性的突破。相比之下,各款过去在设计上百花齐放的各款功能机,即使不能令人眼前一亮,至少也让人眼前一黑。

但这并不是诺基亚3210突然走红的深层次原因。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在一则讨论“3210不能用微信”的笔记下方留言:“如果一直是用这种无聊手机,那该多好。”

这像是一个反衬,照射出了当代人困在手机屏幕里的现实。

早在2016年,人手一部4G手机的年代,有研究机构就对手机软件使用情况开展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机多达2个多小时;而到了2023年6月,QuestMobile2023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每人每月单日使用互联网的时长达到7.2小时,同比增长7.7%。

当所有人的生活都被手机所包围,手机仿佛像是一个黑洞,把人们的24小时都吸进去了。哪天人们没了手机或断网,便仿佛丢了魂儿似的,不会走路,不会开车,不会点外卖,不会转账,不了解当下发生了什么。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在麦克卢汉的基础上延伸出“媒介即隐喻”的观点,言下之意是指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利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媒介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而在信息洪流冲击的时代里,手机成为了隐蔽的隐喻,负责构建信息茧房,提供特定的可供娱乐消遣的内容,引导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信息洪流冲击的时代里,所有人都是手机的奴隶。| Unsplash

也正因如此,不少出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反而尝试选择远离信息洪流,回归朴实、直接的现实世界,选择改用不能刷App,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

某种程度上,人们重新爱上复刻版的诺基亚,不是因为它的设计如何出色,而是因为对现代智能手机同质化设计的审美疲劳,对信息爆炸时代消息过载的不堪负荷,以及无比怀念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因价值碰撞而产生情绪共鸣。

但这样的怀念,却跟风靡一时的老牌手机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

说到底,即便是能够带给人们情怀和回忆的诺基亚,其最后的归宿也不过是废品回收站,成为另类的“电子垃圾”,哪怕它的价格只有379元。

校对:黄思韵

运营:小野

排版:段枚妤

封面:《马大帅2》

参考文献

[1]《把“老人机”卖到断货,诺基亚找到了流量密码?》镁客网 2024-5-15.

[2]《新周刊》第636期:《空心人:都外包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