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民国时期的上海老别墅:宋子文、孔祥熙、白崇禧都在这儿居住
经公众号“档案春秋"(微信ID:dacqbjb)授权转载。
张爱玲曾说,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如今虹桥路两旁散落着的风格迥异、异国风情浓郁的欧式别墅大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的。别墅的主人除外籍地产商人外,大多是官宦显贵、富商买办,如孔祥熙、白崇禧等官僚政客以及民族资本家荣鸿元、郭琳爽等。
虹桥路是1901年所筑的越界道路,始筑时程家桥以西称佘山路。这条自然生态良好的路,从传统的自然乡村到乡村别墅区,再到民国时期大量豪华花园住宅群,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乡村别墅式风貌特征。
上世纪30年代,地处上海西郊的虹桥路还是一片清幽的乡野风光,四周遍布农田,绿树成荫,空气新鲜,那里是商贾、官僚们假日跑马和度假之地,随之便兴起了一股建造度假别墅之风。
宋子文公馆
曾经的宋子文公馆
虹桥路1430号,曾是宋子文的公馆。这是一幢建于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假两层英国乡村式别墅,红瓦白墙,局部贴有泰山面砖,顶坡斜长,整个建筑高低错落,颇有英国乡村建筑原始质朴的田园风味。
这幢建筑在不同平面位置有四座附墙烟囱,主建筑的三座烟囱都是四排出烟口,配楼也有三个出烟口穿出屋面,且造型独特,犹如一座难得的艺术作品。
别墅正南是一个略近长方形的大花园,内有池塘小桥,南端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十分优美雅静。现北面因虹桥路几次拓宽,花园已消失,原来一座很有特色的门卫室也拆掉重建,并移至主建筑附近。
陈纳德、陈香梅旧居
陈纳德、陈香梅旧居
离宋子文公馆不远的虹桥路1440号,由一道暗红色的砖墙围起。砖墙的旁边,矗立着雄伟庄严的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楼,而砖墙的里面,在一条古旧的巷子里,坐落着11幢保存完整的别墅。
这些别墅为西班牙建筑风格,建造于1935年。每幢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9平方米,每幢建筑绿化面积733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每幢建筑间或二层和三层,局部平屋面,屋顶铺红色圆筒瓦或局部女儿墙圆筒瓦压顶,窗户及落地窗间小柱均做成绞绳纹状,门套或局部山墙带有巴洛克造型,外墙淡色水泥拉毛粉刷,室内白色顶角,赭色柚木地板、墙裙、木楼梯,底层门窗一般均做成半圆拱顶。
这里原是民国外交官陈应龙(陈香梅父亲)所造的私人住宅,其中的5号别墅(现申康宾馆8号楼)后来成为了陈香梅和丈夫陈纳德将军的住所。
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结婚典礼
解放后这里曾为上海市第二结核病防治院分院、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现为申康宾馆。
白崇禧别墅
曾经的白崇禧别墅
古北路到虹梅路一段,有好几十座小楼隐身在路边的绿树之后。虹桥路1518号是一幢造型别致的假三层砖木结构德国式花园住宅,约建于1930年代。
建筑立面丰富,层次分明。这幢建筑原本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后因在此增建了几幢建筑,花园已缩得很小,在花园西南角上,有一座二级大理石喷水石雕。
这里原本是一外国人的房产,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被日伪强占,抗战胜利后成为白崇禧的别墅。
姚家花园
当年的姚家花园,如今的西郊宾馆紫竹楼
姚家花园是虹桥地区很有名的一幢花园别墅,它坐落于原淮阴路200号,解放后纳入虹桥路1921号的西郊宾馆内,又名紫竹楼。
该住宅于1936年设计,1946年建成,从设计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原先是中国最大的水泥厂老板姚锡舟的儿子姚乃炽的旧居,当时名为姚氏花园住宅。其占地约7公顷,建筑面积仅930余平方米,可见花园之庞大。总体设计按地形起伏组织布局,全部场地均有园艺布置并铺植草坪。
这座别墅是近代上海很超前的现代式建筑,深受美国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影响,采用了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理,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
主楼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半地下室为大厅、餐厅,大厅挑空二层,由门厅进入大厅后,可沿着开敞式楼梯上楼,也可连通旁边的大餐厅。大厅内设小型电影银幕,还设有专用厕所。厨房、保姆房设在东西向辅楼内,由走廊连接在一起。二楼平面布置环绕中央的大起居室,安置了壁炉的一面墙用乱石砌成,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深山老林;南向为大玻璃棚,外挑阳台,东西两侧为起居室、卧房。
上海解放后,这幢别墅成为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所辖的国宾馆,外国的政府首脑、知名人士和重要代表团前来上海,多下榻此处。国内中央领导也常下榻此处,当年朱德对紫竹楼的环境情有独钟,每次来沪,都喜欢在此下榻。
孔祥熙故居
孔祥熙故居
虹桥路2260号,位于西郊宾馆西面,当年曾是孔祥熙的住所。该建筑建于1935年以后,为东西两幢二层楼的西方现代派建筑,是造型简洁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四坡屋面覆盖红色机制平瓦,有一双坡老虎窗。精致的罗马柱、雕花的阳台围栏和雕花玻璃还是显出了一丝西洋古典主义风格。
原先两幢别墅中央有一个大草坪,草坪中的六角亭采用中国传统式样。东边的一座建筑在虹桥路拓宽时,为了保持建筑的完整性,不得已将门廊平台的一部分留在了虹桥路野奴泾附近的人行道上。
罗别根花园
罗别根花园
在程家桥附近的虹桥路2310号坐落着一幢英国乡村式别墅,它就是罗别根花园,因为靠近罗别根路(今哈密路)而得名。它与建造在同一条路上的“伊甸园”(又名沙逊别墅),是姐妹花园别墅,都建于1932至1934年间,业主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著名房地产商、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
罗别根花园是一幢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30年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于1932年建成。据说沙逊在虹桥路2409号的“伊甸园”与高尔夫球场相邻,主要用于招待客人,而罗别根花园才是沙逊自用的花园别墅,是真正的沙逊花园。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军队曾在“罗别根花园”驻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全部财产为日伪所有,罗别根花园也被侵占。因日伪急于用钱,便将这幢别墅卖给了一个叫赵志模的人,后赵又将其转卖给了金兆海,金又将其转卖给了上海寅丰毛纺织公司,成为公司老板的私宅。
1948年后,国民党军队为了防御即将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用了罗别根花园的若干土地,在这里建造碉堡等军事防御工事,所以到解放初,罗别根花园的实际面积只剩下近百亩了。1956年,寅丰公司公私合营后,业主举家迁往香港,该产业归上海纺织局所有,这里曾长期作为纺织局的职工疗养院。
沙逊别墅
沙逊别墅又名“伊甸园”
姐妹花园别墅的另一幢是建于1932年的沙逊别墅,它位于虹桥路2409号,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当年名叫“伊甸园”,是沙逊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处。屋子里的楼梯、家具、壁炉和所做的装饰都是英国的古老式样。据说当年沙逊建造这座别墅时,曾不惜工本地从英国进口了橡木和其他建筑材料。
该建筑平面采用不规则布局,东部两层,中部和西部均为一层。建筑南入口处设置7个高石阶的宽敞大平台,正门设在主楼与辅楼连接处。别墅辅楼平面为Y形,这样可以形成三个对外的空间,西南面空间形成广场,中间设喷水池,周围是供主人出入的回车道,东南面空间面向庭院绿化。
每逢周末,沙逊经常到这里度假,或到贴邻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在空地上遛马。遇到举办盛大的宴会,伊甸园周围张灯结彩,甚至延伸到虹桥路上。酒菜一般由华懋饭店承包,唯时令蔬菜,一直要到下锅前半小时,才到附近沙逊开辟的一个菜园内采摘,以保持鲜嫩欲滴。
与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被日本人强占,由于它靠近虹桥飞机场,便成了接待日本军政人员进出虹桥机场的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沙逊以12万美元的低价卖给当年上海金融业的巨子——宁波人厉树雄。
厉树雄在这座私人别墅成立起一所“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吸收的会员极大多数是上海和南京财政金融界中的头面人物,如各大私营银行和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监事长等,也包括国家金融机构的要员;此外,还有开设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如汇丰、麦加利、花旗、大通、华比等银行中的“洋大班”们。
20世纪40年代虹桥俱乐部部分会员留影
当年曾有位会员开玩笑地说道:“假如在某个星期天中午有一枚炸弹落在俱乐部的房顶上,第二天中国的金融就会出现一片混乱。”
虹桥俱乐部有个英文名称COUNTRY CLUB,意译是乡村俱乐部。它的西面与当时的上海高尔夫总会毗邻。俱乐部占地50余亩,如茵的草坪上栽种着大片龙柏,园中还有可供垂钓的池塘。据说,因为蒋介石与厉树雄是同乡,当年蒋介石外出时,常借虹桥俱乐部候机。
全国解放前夕,厉树雄于1948年末离开上海举家迁往香港,这所俱乐部也随之关闭。此处因无人管理被房管部门接收,一度作为机场招待所使用。上海解放前夕,陈毅率军进入上海市区前,曾将这里作为临时指挥部。
解放后,西邻的高尔夫总会改建为西郊公园(现为上海动物园)。
上世纪80年代,原沙逊别墅扩充改建为一所园林别墅式现代宾馆,因院内遍栽龙柏,故名龙柏饭店。基地环境建筑与庭院结合布局,其主入口设在主楼西侧,留出南面和东南的大片绿地延伸融合原有绿地。除沙逊别墅外,这座花园式饭店里面还包括了英国古典乡村式、西班牙式等欧美式和日本现代式别墅71座。
沙逊别墅现为龙柏饭店1号楼。
泰晤士报社别墅
曾经的泰晤士报社别墅
在龙柏饭店大门东侧的虹桥路2419号坐落着一幢建成于1932年的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别墅,机制红平瓦陡坡屋面,南北立面,二层以上绛红色木构架外露。整幢别墅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住宅门前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小河岸边还设置着太湖石驳砌而成的河岸。
这幢别墅原先曾为英商泰晤士报社所有。
1785年在伦敦创刊出版的《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原名《每日天下纪闻》,1788年改用现名,属汤姆森报业集团,它基本反映英国官方对重大内政、外交政策的观点。早在1894年,《泰晤士报》就在上海设立了派驻机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还曾是该报记者。
1941年,日军曾一度占领这幢别墅,抗战胜利后仍归还《泰晤士报》。上海解放后,这里改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后归龙柏饭店使用。
泰晤士报社别墅现为龙柏饭店2号楼。
美丰银行别墅
美丰银行别墅
同在虹桥路2419号,位于英商泰晤士报社别墅的西南侧,还有一幢二层的西班牙式别墅,是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建于1932年。这幢别墅原为美丰银行所有,专供美丰银行高层度假休闲之用。
美丰银行即1918年在上海成立的美商商业银行,该行成立后又在天津、重庆、福州、厦门等地设置分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普益集团在各地经营的房地产失利,美丰银行也受到冲击,于1935年自动宣布破产,这幢别墅也卖给旧上海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荣德生。上海解放后,这里改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后归龙柏饭店使用。
美丰银行别墅现为龙柏饭店3号楼。
好 文 推 荐
坚守孤城4天半直至全军覆没:如果没有这场保卫战,就不会有后来的台儿庄大捷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写到:“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对于南宋灭亡,黄仁宇曾经这样写道:“这划时代的1279年给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伤心的一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省港两地交流会上说了一句话“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