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法,教你防范伪劣食品!
导 语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一个个新名词让我们铭记。
据统计,我国去年查处食品质量违法案件2.8万起,食物中毒20余万人,每年260万的癌症发病人数中有1/3的癌症患者是“吃出来的”。
面对这骇人听闻的数据,我们该如何突破重围,坚守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呢?
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
例如: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2
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
例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3
滥用食品标识
例如: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
“艳、白、反、长、散、低、小”
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草莓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有可能添加了色素。
2
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很有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3
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4
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5
防“散”
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6
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7
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世卫提出的食品安全制作五大要点
保持清洁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还要经常洗手。
便后用肥皂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厨具。
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为什么?
多数微生物不会引起疾病,但泥土和水中以及动物和人体身上常常可找到许多危险的微生物。
手上、抹布和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携带危险的微生物,稍经接触即可污染食物并造成食源性疾病。
忠告:
看起来清洁并不等于真的清洁,25亿个细菌才能使250ml水看上去浑浊,但有些情况下只需15~20个致病菌便可使人得病。
2
生熟分开
生鲜肉类、禽类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
处理生鲜食物要有专用的器具,如刀具和砧板。
生、熟食物要用不同器皿分开存放,不要生、熟混放。
为什么?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海产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险的微生物,在准备和储存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
忠告:
浸泡过生肉的水不要溅到烹饪过的和即食的食物上。
3
完全煮熟
食物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
汤、煲等食物要煮沸,中心温度至少达70℃。
肉类和禽类食物不能带血丝。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热透。
炸、烤和烘制食物时不要过度烹调,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为什么?
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的温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
忠告:
微波炉烹调可能不够均匀,留下危险的微生物能够生存的冷点。应确保微波炉烹调的食物全部达到安全的温度。
4
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
热餐在食用前应保持60℃以上。
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解冻。
为什么?
如果在室温下储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
当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不过,有些危险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长。
忠告:
给剩菜贴上标签,以显示存放时间。
5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生吃前。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为什么?
食物原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险的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受损和霉变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学物质。
谨慎地选择原材料并采取简单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减少危险。
忠告:
切除水果、蔬菜已变质或擦伤的部分,这些部位极易滋生细菌。
推荐阅读:
来 源 / 世界卫生组织
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