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9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664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2020-01-21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 1

历时两年十三轮谈判,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终于签署。这两天网上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盲目乐观,认为中美协议达成,双方争议解决了,可以放心睡大觉,“一了百了”。另一种则过于悲观,感觉难以接受,里面讲了那么多中国应怎么办,和一些简单的美国重申。认为中美协议达成满足美方利益而不利于中方,“丧权辱国”。这两种观点都不可信不可取。

但对任何事情的正确判断都离不开客观专业的认知和科学深入的研究,要客观认识第一阶段协议,既要认清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也要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防控住金融风险与促进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方能更好推进第二阶段协议的达成,才有利于更好处理好中美贸易关系。

首先,需要认清中美贸易摩擦本质。中美贸易摩擦本质是由美方单方面挑起的,针对全球的贸易战。历史上美国对日本对欧洲都曾经发起过长时间贸易战,由于目前中美贸易逆差最大,为了满足所谓“美国第一”,美方就以中国为主要对象加征更多关税,挑起贸易摩擦。认清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就可以预判,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因为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而终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只是摩擦程度、烈度不同而已。从地缘政治经济学来分析,美国的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解决,中美之间的摩擦就难以彻底停止。要解决史诗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也恐怕签署一份协议并不足以满足双方的利益。

对于协议文本表述以及扩大贸易、金融开放、农产品、能源等内容要有清醒认知。此次贸易摩擦的第一枪是美方在2017年8月发起的“301调查”,解铃还需系铃人,美国挑起了贸易摩擦就要负责中止贸易摩擦。但合同或协议签署双方如果从要约和承诺这两个要件来讲,第一阶段协议正是由美方首先提出了要约,而中国作为协议另一方做出承诺。因此,合同文本里面出现了不少的“中国应”和“美国重申”。然而“魔鬼都在细节里”,仔细研究长达96页的文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内容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创新与长期发展。而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器的经贸关系起到维护中美关系这一全球最重要双边关系的重要作用,在中美两年贸易摩擦升级到几乎要脱钩的状态时,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对世界各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胜利。作为有担当的国家,中国将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及时中止并扭转了过来,让中美两国相向而行,令中美双方摩擦趋于缓和,由此,让活力不足的世界经济,能够看到“春天的希望”,让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能够稳健向前发展。

其次,认识中美经贸摩擦及协议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双方通过签署协议进行合作避免了脱钩进入冷战。中美互为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双方经济、贸易和投资占全球的40%左右,但两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伴随着科技遏制、金融限制等,美国不仅列出了包括中国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所谓“实体名单”,而且限制中国对美正常投资,甚至威胁撤掉和限制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达不成协议,结果不仅有损两国经济,也令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到腰斩,让国际贸易充满变数,令世界经济充满挑战和风险,这将给本来危机四伏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平添风险,危害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而只有保持中美两个大国的双方合作,才有利于中美双方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不仅股市上扬,而且IMF等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二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回想加入WTO时,有不少人特别惧怕“狼来了”,担心中国利益因冲击而受损,而事实上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大幅提升,进而带来中国经济近20年的高速增长,迅速实现赶超,让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中美两国第一阶段协议看,中方将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金融业开放,涉及范围之广、层次之深、内容之全都凸显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力度,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而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中美贸易协议的达成有助于推进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有助于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国近年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不仅颁布和实施了《外商投资法》,还推动修改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从法律制度上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外商投资等予以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保障,而且在制造业对外100%开放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截至目前,在包括金融业等很多方面中国已经实现了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美摩擦不在一时一事,关键还是看谁的经济能够发展强大,人民能过上美好生活,看谁能笑到最后。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 2

最后,认识中美经贸第一段协议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美经贸关系。很多人最难以接受的恐怕是第六章扩大贸易部分,美国挑起贸易战的理由是中美逆差大而需要平衡,从建交40年以来的中美贸易走势来看,双边贸易额和美方逆差呈喇叭口形状,且越来越大。第六章约定未来两年中国要从美国多进口2000亿美元商品,而从2020年以后中国每年至少会进口2万亿美元商品,静态看每年从美国多进口占比5%,主要分为制成品、农产品、能源和服务四大类,无论是农产品、能源还是服务及制成品,基本都是满足中美两国产业高度互补性的结果。更为重要的,作为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中美两国在促进进口的同时就会促进相应的出口。而要满足多进口2000亿美元商品的条件,既需要美国提供高品质、低价格而且有竞争力的商品,又需要美国大幅度全面地减免关税,而且这些商品也都是中国存在需求缺口的商品。

同时这些进口增量并不会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挤出效应或负面溢出效应。因为无论是中美两国还是多边贸易,都是要遵守国际贸易准则的,都是要公平贸易的,不存在强买强卖,谁的质优价廉谁就有竞争力。要实现公平的贸易,不仅是中美两国,而且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都要为此而共同努力。中美两国都实行市场经济,这就需要中美遵守WTO的规则,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贸易基本准则,在平等互惠互利的过程中实现,这本身就达成了中美经贸合作而非斗争的初心和美好愿景,也符合中美和产业链相关各国利益。

扩大贸易: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的协议,第六章扩大贸易是重要的环节。扩大贸易既包括扩大中国对美出口也包括扩大美国对中国出口,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中美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按照市场原则,扩大双向贸易,有助于推动双向投资,促进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中美两国经济在全球占比为40%,贸易和投资占比达30%-40%,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推进器,中美两国达成贸易协议,而不是脱钩,不仅有助于扩大中美贸易,而且直接稳定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IMF总裁表示中美协议降低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即将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中美两国扩大贸易的前提是美方降低了此前加征的中国进口关税。2019年新加征的3000亿美元的第一部分关税由原来的由15%下降到7.5%,3000亿美元的第二部分关税减免,不再加征。不仅如此,扩大贸易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来实现,中美贸易从来都是相互的,而非单方面的,由于中美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并不会有指令性指导性计划,更不会财政补贴。对华出口的这2000亿美元商品要本着质高价优具有竞争力的原则,而在制成品、农业、能源和服务领域美国对华出口不能达到协议规定的两年内2000亿美元的进口情况下,就会反过来刺激美国扩大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并在扩大中国对美进口的同时,也会带动中国对美出口,因此扩大贸易有利于中美双方合作共赢。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 3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也是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有助于推动中美两国经贸发展,直接带动双方经济增长。中美建交40多年来,中美两国贸易额增长了253倍。伴随中美两国市场的扩大,尤其是中产阶级规模的大幅提升,双边贸易大幅提升,尤其是近十年来,美对华出口平均增速是美总出口增速的近三倍,是中国对美出口增速的近两倍,充分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原则。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 4

农产品和能源: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关于农产品贸易和能源贸易的约定,突出体现在其是满足中美双方利益的结果。以能源为例,美国是世界油气生产第一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而中国则是能源需求大国和进口大国,中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接近70%。在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前提下,中美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两年内进口524亿美元能源产品,可以有效满足中美两国能源供需,优化资源配置。

同样,伴随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食品和农产品的进口也是多元化、高质量、大批量。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本就在3300多万吨水平,而两年多进口320亿美元农产品,除了填补了2018和2019年因关税高企而导致每年减少100多亿美元农产品的缺口外,食品和农产品的进口,比如进口牛肉、棉花等农产品也有助于满足中国国内需求、平抑物价。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猪肉价格高企,导致中国物价水平高企,12月份CPI上涨4.5%。而美国是世界肉类生产第一大国,随着中美经贸协议的达成,美国肉类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缓解中国物价水平,满足国内需求。同时美国也是全球第一棉花生产大国,中国作为纺织大国,更多的棉花进口有助于降低原料成本,保证纺织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进口谷物主要是用于调节余缺,这并不能影响中国人的饭碗里面端的主要都是中国自产粮食的事实。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 5

中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增长,不仅要全面脱贫,而且要保卫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国对食品农产品及能源进口只会越来越多。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之后,中国消费也在升级并多元化,对于高品质的食品和农产品的消费会大幅增加,而中国加大对美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有助于满足人们消费升级。

金融对外开放: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方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令人欣慰的是在协议达成之前,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将中国所谓的汇率操纵国的帽子摘掉了,这避免了进一步不必要的对中国融资的限制,而第五章的汇率章节也约定双方应遵守各自在 20 国集团(G20)公报中做出的与货币有关的承诺,包括避免竞争性贬值和针对竞争目的的汇率目标,同时双方也确认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议条款的约束,在解决双方争端时应通过诉诸IMF来解决,这本身就符合国际贸易多边准则,不是哪家说了算,而是遵守国际规则。

而对于金融业外资股权对外开放大幅放宽至100%也不用过于担心。一是金融开放有基础有条件。高质量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早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而中国全面金融业对外开放始于改革开放40年的2018年,近两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相关措施从两年30多项扩展到60多项,无论三大银行卡公司还是三大评级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二是开放有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纵观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所有行业都是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而非保护出竞争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趋势也是增强中国金融竞争力、服务效率的必须。中国金融业大而不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虽然排在全球前十大银行之列,但中国的金融供给依然不足,效率依然不高,需要通过金融业对外开放,在全球竞争中提升中国金融业竞争力。三是对等开放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一方面中国赴美投资受限美国需要对等开放,另外中概股也需要获得公平对待,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业需要提质增效,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其实是要增强国内金融业竞争力,满足服务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增长、人们向往的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此外,金融业开放要严控风险。金融业对外开放,其实也是增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吸引资金来助力经济发展,有助于构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信用评级包括债券市场的评级,来真正优化资源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而严控金融风险、债务风险,多元化吸引外资,也有助于促进投资加强风险处置,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更好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服务贸易:

协议的达成也有助于扩大贸易,促进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以服务贸易为例,中美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扩大贸易在推进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增长的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倒逼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有助于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进口美国的知识产权费始终保持双位数增长,而中国到美国的商务旅行和旅游也保持快速增长,两者加总,2020年服务贸易实现增长128亿美元完全可以轻松实现。不仅如此,除了知识产权使用费、旅游之外,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也保证了两年增加329亿美元进口的目标可以达成。

金融时报:中美贸易协议实现了谁的利益?(组图) - 6

总而言之,对中美经贸第一阶段的协议达成要放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客观全面来看,我们应当更加期待第二阶段中美经贸协议尽快达成,以此推进全面关税降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推动中美经济快速增长,这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而且有助于世界经贸、投资的增长,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全球人民的福祉,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Linda li 2020-01-21 回复
中美贸易本来就是中国顺差大,美国认为不平等,所以所有条款都是针对中国减少顺差美国减少逆差的,所以所有条款都是对中国的要求。
阿姐鲁 2020-01-21 回复
中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依然还有不少计划经济的影子,还有不少领域是国家垄断的,如果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今后还回产生,中国需要做的事还很多
怪雨幽云 2020-01-21 回复
不是常常说国企效率低下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