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351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2020-03-09 来源: 唯旧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

全世界都盯着一件事:疫苗研发。

央视新闻发布重大好消息!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1

现在,全球争相研发疫苗,

目前,跑在前面的是中美两国。

而在疫苗研发领域,

中国的实力并不亚于美国,从刚刚央视新闻所发布来看,明显中国更快一些,中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向来是所向披靡,看这次全球对疫情的控制就能明白,这一点美国确实难以企及,更关键的是,这些年在疫苗研发方面,中国人,做了美国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

50年前,

有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在中国大地肆虐,

它叫乙肝。

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

乙肝在农村传播蔓延很快,

经估算,当时感染乙肝的国人,

要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形势非常严峻。

要战胜乙肝就要研发疫苗,

可传染性那么强,谁敢?谁能?

关键时刻,

一个年轻女医生站了出来,

她叫陶其敏,

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创始人,

后来的“中国乙肝之母”。

她说:“我愿意,让我来吧。”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2

陶其敏教授

研究疫苗,无法想象有多难,

那个年代的条件,

没有无菌室,没有密闭式装置,

陶其敏,

几乎每天都暴露在乙肝病毒中。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3

陶其敏研究

直到1975年,

陶其敏和研究小组终于研制出,

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

但这并非成功,因为一道巨大阻碍横在面前,国际规定,新研制的疫苗,必须要在大猩猩身上做试验,可一时半会,大猩猩根本运不来。
眼看着乙肝患者一天比一天多,多耽误一天,就可能有很多人会失去生命。陶其敏心急如焚,为了那1亿多中国人的生命,
为了更多中国人的安全,她把自己当成了大猩猩,决定把第一支乙肝疫苗,打进自己的身体里!这是冒死啊,
因为这个疫苗安全不安全,没有人知道;注射了会不会让健康人得病,
不知道;注射多少?多了会不会感染病毒?少了会不会毫无效果?还是不知道。
陶其敏知道所有的风险,但,她义无反顾。

1975年一个夏日,

陶其敏拿着一支装满液体的注射器,

让护士帮自己注射,

护士问这什么?陶其敏笑而不答。

瞬间的事情,

冰冷的液体注入陶其敏的血液里,

如果成功,

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从此正式诞生;

若是失败,

陶其敏将会是下一个乙肝病人。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4

陶其敏(左一)和冯百芳(左二),注射疫苗

打完疫苗回家后,

两个孩子想让妈妈抱,

陶其敏躲得远远的:“好孩子,

妈妈暂时不能靠近你们,

离妈妈远一些......”

而三天后,陶其敏安然无恙,

疫苗成功了!

网上有人说,中国的乙肝疫苗,

是受某位美国人无偿捐赠,

今天为此正名:

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

是中国人陶其敏研发,

她是当之无愧的乙肝之母!

以身试药,拿命冒险,

这,就是疫苗研发中,

中国医生的牺牲精神,

何其无畏,何等勇敢!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5

当时北京人民医院乙肝疫苗研究团队

而在陶其敏之前,

其实还有一位中国人,

为研发疫苗舍身实验,

他叫顾方舟。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6

顾方舟

那是在1955年,

小儿麻痹症在中国大流行,

这也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

由“脊灰”病毒引起,

一旦感染,

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会死亡,

侥幸活下来的,

四肢会变形,终身残疾,痛苦不堪。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7

小儿麻痹症患者

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顾方舟临危受命,

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

进行疫苗研发。

1960年,第一支“脊灰”活疫苗样品出炉。

这只样品经过动物临床试验,

证明安全有效,

但能不能用在人的身上,

是个未知数。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有人来做人体实验,

但风险不言而喻:

最坏的结果是终身瘫痪......

顾方舟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

带头第一个喝下了疫苗溶液,一周后,他各项指标正常。顾方舟只高兴了短短一瞬:大人身上有效,那么孩子呢?毕竟这是针对孩子的疫苗。顾方舟,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他瞒着妻子,将疫苗给儿子喝下,他的孩子才几个月大啊,
万一要是失败了,这孩子的一辈子就完了!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8

顾方舟和儿子
而身为父亲,顾方舟难道不痛吗,这是比割他肉还痛的痛苦啊。但这第一支疫苗, 总要有人试,拿谁的孩子试?顾方舟说:“疫苗要是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敢用,那敢给别人家的孩子用么?! ”之后一周,愧疚和担忧,让顾方舟度秒如年,他每时每刻都盯着孩子,直到试验期过后,孩子健健康康!顾方舟通知同事试验成功的那一刻,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后来,疫苗被他做成了一颗糖丸,

每个中国的孩子都会吃到,

这是一颗救了全中国的糖丸!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9

顾方舟,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这,就是疫苗研发中,

中国医生的奉献精神,

何其可叹,何等伟大!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10

屠呦呦,想必中国每个人,都听过这个名字,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青蒿素。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屠呦呦为此牺牲了多少。

疟疾,

几千年来威胁人类性命安全,

世界上几乎一半人口,

都有罹患疟疾的风险,

为了战胜这个病魔,

美国斥巨资进行研究,但全失败了。

直到39岁的屠呦呦,

加入了这项研究。

她经历数十年,380多次失败,

终于成功提取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

但当时,青蒿素到底安不安全?

甚至可以问一句“有没有毒”?

没人知道。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11

屠呦呦主动提出:

“在我身上做试验吧。”

那时,她因常年研究劳累,

身体不太好,

她的两个女儿,还很年幼。

万一有毒怎么办?

剂量不对危及生命怎么办?

屠呦呦已经无瑕去想,

为了这个关乎数十亿人生命的项目,

她,早就奋不顾身。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12

试验期后,

屠呦呦无恙,青蒿素研发成功,

40多年来,

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而这,是屠呦呦舍身试药换来的!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13

生命,对每个人而言只有一次,

是那样美好珍贵,

可有一些人却愿意为了别人,

舍弃自己的生命。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疫苗研发中,

中国医生的献身精神,

这样的牺牲,

就是今天美国人不敢想,

也不敢做的事情!

而中国自古就有“神农尝百草”,

有李时珍吃草药试药性的传统。

今天的新冠疫苗研发,

陈薇院士为争分夺秒,

尽量不吃饭不喝水,用成人尿不湿,

在实验室一呆就是8、9个小时,

她以透支自己身体的方式,

为中国人铺平抗疫的路。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自信地说,

12周内美国要研发出疫苗。

对此,

我国军事医学院少将陈薇的态度是:

我相信,

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

不会亚于美国的!

关于疫苗研发,中国人做了美国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组图) - 14

而就在3月3日,

中国疫苗研发陈薇院士团队,

公布了重磅消息:

在科研团队争分夺秒的努力下,新冠肺炎疫苗研制,已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究竟是什么样的成果呢?

有网友猜测,

可能是第一支疫苗样品已经做出,

但距离最终的成品疫苗还有差距,

所以叫重大阶段性成果。

敢以身试药,能牺牲自我,

这就是为什么陈薇院士说,

我们的疫苗研发,

不会比美国慢的原因。

基辛格说:“中国人,

总是被他们中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陶其敏,顾方舟,屠呦呦,陈薇,

这是我们中国最勇敢的脊梁,

舍身试药,拿命作赌,

国士无双,荡气回肠!

含泪致敬!致敬!致敬!

希望这次抗疫中,

所有勇敢的中国人,

可以保护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这个家伙很懒 2020-03-09 回复
我不想知道五十年前,我又没活在那个年代,我只想知道现在!现在!现在!谁先研究出来谁就能拯救世界!!!
不是叉bs 2020-03-10 回复
都提前别人研究几个月了,还说不比别人慢?这个不会和让自己先跑然后一起到达终点一个意思?
Skynicky 2020-03-10 回复
希望这次不要打太极
瑶萌柱 2020-03-10 回复
美国科学家说是一年到一年半
阿楠正传 2020-03-10 回复
厉害了我的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