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9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705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2021-04-23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如果用散落在社交媒体各处的原视频,粗剪之后配上字体鲜艳夺目的标题:“特斯拉维权女车主被强制拖离现场”便可以收割一大波关注,完成本月KPI,那么媒体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究事件的前因后果大抵是动力不足的,等把事件细节挖掘到位,热度已然熄灭。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1
2021年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车展媒体日首日,特斯拉展台出现车主维权事件。 在特斯拉展台,一位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女士站在一辆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声呼喊:“刹车失灵。”因行为过激,这位女士被保安带走。 (人民视觉)

所以,道德层面的谴责总要来得容易些。

近日,特斯拉深陷被维权的舆论漩涡,在4月19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现场,一位女车主身着印有“特斯拉刹车失灵”字眼的T恤,爬上特斯拉展位车顶,对着人群大喊衣服上这句话,现场的工作人员,试图用雨伞挡住围观者的镜头。

对于这位女车主的“纠缠”,特斯拉的耐心已经耗尽。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而后在展台回应,“近期的负面新闻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

但特斯拉的“不妥协”也“犯了众怒”,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评论质问“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涉嫌“店大欺客”的车企,维护消费者权益。“特斯拉高管的傲慢回应,几乎让人感受不到解决问题的诚意……让很多人感到费解”。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2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旗下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评论称:“特斯拉的回应中却尽显‘老爷公关’的骄纵豪横,让中国消费者心寒。不论是否妥协,特斯拉都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

社交平台的相关讨论也颇为热闹,大部分人更容易对弱势的个体产生共情,毕竟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人被迫抛弃颜面,以“撒泼”这种激烈方式引起舆论关注才能得以维权,必然是被逼到极致才会有的作为。也有试图冷静的声音,“会哭的孩子就有奶喝吗?”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4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5

维权女车主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五日,在纷至沓来的批评声中,特斯拉也于次日凌晨发表道歉声明。表示已成立专门处理小组,专事专办,努力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尽力满足车主诉求。

特斯拉不是第一次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争议。根据公开信息,2020年至今,特斯拉汽车仅刹车失灵事件在中国各地发生十起有余。但特斯拉官方对此类事故原因,并未给予令公众信服的回应。

仅就这位女车主维权一案来看,特斯拉曾在其官方微博解释道,该车主是今年2月,在河南安阳因超速违章发生事故的车主,随后,车主以产品质量为由坚持退车,并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检测,否定所有协商方案。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6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7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8
维权现场

该车主在微博回应,自己并非拒绝第三方检测,而是不信任检测机构的专业性以及同特斯拉的利益勾连。这本来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官司,但显然,特斯拉店大不怕拖,而维权的车主,则要时时承受“螳臂当车”却无法得到回应的苦恼。

当然,事情真相究竟为何,尚需专业机构介入调查才能得知。面对舆论发酵,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继发声,对于车主维权一事表示高度重视,市场监管总局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着官方媒体入局参与评论以及监管部门相继发声,舆论的天平已经向维权者倾斜。一连几日,特斯拉在深夜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并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本人。

特斯拉公布数据之后,一度拉回狂奔的舆论。多维新闻就特斯拉提供的数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对方提出质疑认为,特斯拉方面提供的数据遗漏了关键的两项:加速踏板行程传感器(加速踏板开度)和踏板行程传感器(刹车踏板开度),后者是证明事故时车主有没有踩刹车的重要依据,前者是证明事发时车主有没有加速的重要依据。这两点,也是这次维权风波的主要争论。

多维:中美夹缝间的特斯拉何时妥协(组图) - 9
为增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作为外资的特斯拉被上海引进。图为航拍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夜景。(视觉中国)

过去对于投诉冷处理加“甩锅”的态度,让特斯拉在这场舆论风暴中首先失去了公众的好感。今年一月,一台提车不久的model 3使用官方超级充电桩充电时突然发生全车断电故障,后经检查,确定是由于车载逆变器被烧毁所致。但特斯拉方面在和车主沟通时,给出的理由是“国家电网电流太大导致充电瞬间电流过载。”这个说法遭到国家电网“打脸”,特斯拉迅速道歉暂熄舆论热度。

特斯拉在中美贸易战正酣的关头逆行,在上海市政府的帮助下,超级工厂高调落户上海。人们期待这条 “鲶鱼”能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市场也希望在中美的大国博弈之外,另辟新地,打造一个双赢的领域。但也正是由于特斯拉的“美籍”身份,使得与之有关的讨论,动辄加入新的内容。

所以,在此次维权风波中,不乏有声音认为,华为等中国本土企业前脚宣布“造车”,后脚官方舆论开始“痛打”特斯拉这个外来者,二者联系来看,特斯拉的遭遇让中国市场有“排外”的嫌疑。因此,《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评论此事时也呼吁,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次维权风波,就事论事,按常理厘清是非曲直。中国舆论场沉重教训了特斯拉,不必对其“乘胜追击”,“我们的目的不是让特斯拉滚。”

“...人们习惯于自说自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国学派同工业党谈不拢,多元派同法律党谈不拢,这还算好理解。反核圈同劳工圈谈不通,女权派与自由派谈不通,就有点费解了。...既然都有理有据,那么任何人都有权发声。但如果人们都是用高音喇叭拼命发声,都希望别人张大耳朵听好,却缺少耐心、兴趣、时间听别人发声,失去了理解和包容他者的能力,大概不是一种正常。”这是著名作家韩少功近期在文章中的论述,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韩少功认为,长此以往,众声喧嚣,谁也听不清谁。

当下的舆论场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被韩少功言中。在此次事件中,特斯拉必然不是“白莲花”,但媒体将聚光灯对准它,更应该超越道德审判,以还原真相来安抚舆论,因为仅从道德出发的批评,也会在其他场景被其他道德推翻。正如有民间评论喊出的那样“如果特斯拉是傲慢的、愚蠢的,那就去证明它,而不是指着鼻子骂它。”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