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2246

全球芯片业加速堕入寒冬,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图)

2022-11-14 来源: 虎啸商业评论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就在11月14日,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三星,对明年的出货量计划下调13%,相当于3000万台手机,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全球卖了6180万台手机,市场份额21%,这次下调,相当于砍掉了半个季度的销量。

全球芯片业加速堕入寒冬,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图) - 1

曾经盛极一时的芯片行业,已经从盛夏迅速寒冬。

昔日不可一世的美、日、韩等半导体大国的芯片产业,业绩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下滑,很多公司不得不大幅裁员以应对寒冬。

从最新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来看,三星销售额同比下降14%,英特尔营收同比下降20%,净利润同比下降85%,AMD消费业务营收环比、同比跌幅分别高达53%和40%。英特尔计划裁员数千人,AMD宣布裁员近千人。

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台柱子”的台积电,虽然前三季度取得了增长,但是当下已出现产能过剩,而且要求员工休无薪假期。而在半年前,台积电的生产线还处于超负荷运转,芯片订单饱满,排产等待期漫长的状况。

半导体萧条周期没有任何过度和缓冲,就像北方的冬天以一场突降的暴雪的方式,让市场从夏天直接迈过秋天进入了寒冬。

据市场分析公司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的数据,到2023年,全球芯片市场将收缩6%,但存在进一步下行风险。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Future Horizons更加悲观,认为半导体行业正在走向自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最大的衰退,也是芯片制造史上最大的衰退之一,Future Horizons在预测中指出,2023年,芯片市场将下滑22%。

曾经疯狂到“一芯难求”的半导体行业,怎么就一下子窒息了?它究竟得了什么病?

01,芯片供需的“澡堂定律”

如果你在澡堂洗过澡,相信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刚打开水龙头时,感觉水温不够热,于是就往热水方向拧,结果发现热过头了有点烫,然后又往冷水方向拧,结果发现凉过头了,要反复调试几次才能调到一个最佳温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水温滞后的现象呢?因为澡堂的水管比较长,热水从锅炉房输送到用户所在的水龙头,需要一定的时间。

芯片行业是同样的。由于产业链较长,芯片供应、需求不可避免会经常出现时间上的错位,导致供给方的反应处于滞后状态。台积电的产能长期处于稀缺状态,但现在忽然之间就过剩了,这个过程就是“澡堂定律”的一个鲜明例证。

市场的严重错配,往往是从“非市场因素”开始的。

2019年美国出其不意地开始对华为进行制裁,引发了行业恐慌。为了预防被制裁,很多中国国内终端厂商开始疯狂囤货,带动芯片代理商也跟风囤货,原本处于周期冲顶下行过程的周期,被这些因素人为扭曲了,有些产业链上的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对阶段性的产能紧张形成战略误判,导致头脑发热和无序扩张。

2020年疫情爆发、2021年疫情持续,加剧了产能紧张的态势,很多厂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按照正常预判,芯片厂商应该给自己留够时间调整订单,以避免周期下行导致库存积压。但在扭曲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很多厂商不仅没办法预判市场下行周期的到来,反而在囤货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当然,非理性市场导致的缺芯氛围下,“囤芯”的负面效应没那么明显,积压的库存反而因为市场价格的飙升而产生大量“浮盈”。但这种存货的积压带来的增值不仅是虚假的,而且对现金流的吞噬也极其危险。

就在手机厂商、新能源汽车厂商还在提前半年开足马力给台积电下单抢占紧缺产能的时候,美联储开始了加息步伐,全球经济陷入紧缩阶段,全球各地的消费市场,其实已经开始需求下滑,当终端厂商反应过来开始砍单时,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提前半年付给台积电的预付款已经收不回来,明明看到库存已经积压,生产线上的订单还是要“咬着牙”也要跑完。

市场迅速进入寒冬,连让芯片厂商撤订单的时间窗口都不给。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个人PC市场在2022年第三季度遭遇大幅下滑,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下降18%至6940万台 ,创20年来最大降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三季度下跌,同比下降9%,是2014年以来最糟糕的季度;电视机Q3的全球出货量仅5139万台,年减2.1%,也是2014年以来同季出货的最低纪录;另外显示器、电子手表等等都在不断地下滑。

市场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芯片价格趋势从暴涨迅速转为暴跌,囤货从香饽饽成为烫手山芋,整合行业淤积了太多的过剩芯片,未来几年,“去库存”或将成为痛苦而漫长的周期下半场。

02,防不胜防的天灾

2020年以来全球持续不断的疫情,就是最大的天灾,除此之外还有暴雪、地震、旱灾、火灾等。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破坏有目共睹,不再赘述,但疫情之外,各种天灾对芯片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正常的萧条周期也形成了局部的加速作用。

去年2月,受冬季暴风雪影响,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最大面积的电力故障,导致大规模的停电、供电瘫痪,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很多半导体制造商也纷纷暂停运营,三星也关闭了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半导体工厂。

去年,台积电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台积电位于新竹和台中这两个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因为制造芯片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持续的干旱对芯片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台积电大部分工厂都位于地震带,以今年9月份为例,台东接连发生20多起地震。

地震一方面会影响供电及工厂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物流运输,最大的损失是由于要及时疏散工人将导致大面积停工。

为了规避天灾停产的影响,台积电在平时也会适当提高产能,以应对突发的天灾。

但是天灾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如果预防过度也会导致产能极度过剩,当需求下滑的时候,弊端就暴露出来了。

03,拜登“三板斧”的人祸

天灾防不胜防,比天灾更容易形成强干扰的,还有“人祸”。 拜登上任以来,虽然行业即将极盛而衰步入下行周期,但对于中国半导体的制裁,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不断加码。这也是加剧了全球芯片行业以更快的速度迈入寒冬。

今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为美半导体产业补贴527亿美元,还给半导体公司提供了25%的投资税负、抵免优惠,不惜血本促进芯片制造业回流。

在2022年就要花掉190亿美元,其中20亿用于成熟工艺,剩下的170亿美元全部用于支持14纳米以下的先进工艺芯片。同时还禁止获得资金补贴的公司在中国大陆生产28纳米制程以下的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者需要全额退还补助款。这个法案也成为拜登和民主党少有的“高光时刻”。

今年10月,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再次升级,限制中国大陆超算及AI、存储芯片发展,对先进EDA工具、设备、人员从业等进行管制,31家中国企业进入清单,禁止美国人协助中国发展先进芯片,企图把中国半导体业打回“原始时代”。

最近正值美国总统中期选举期间,拜登为了转移国内高通胀的压力,激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以得到更多选民支持,准备向日本和荷兰施加压力,要求两国和美方一道阻止先进芯片技术流向中国。

但拜登忽视的是这些事实,目前,中国每年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有4000多亿美元要依赖进口,超过钢铁石油粮食的总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同时,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业务遍及全球的中国手机厂商,比亚迪等中国智能汽车厂商,美的等中国家电厂商,隆基等中国光伏设备厂商等等,是全世界最大的芯片需求方,中芯国际等成百上千的中国芯片厂商,则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和原料采购商,其中,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光刻胶,抛光垫抛光,靶材等,都是百亿以上的规模。

对中国的高压政策,无异于是一柄双刃剑,制裁中国的同时,也狠狠砍了全世界芯片厂商,尤其是美国的芯片产业和欧洲芯片设备产业一刀。

可以说,整个芯片行业受到了拜登政策的制裁。 英特尔、AMD、英伟达的营收下滑,都与中国市场需求萎缩有直接关系。但是这样庞大的市场端需求,被拜登的一纸法令生生和最大的供给端割裂,美国人手里囤积的海量芯片库存,更加消化不出去了。

拜登粗暴地扯断了芯片行业最大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自由连接。 拜登的新政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根据拜登签发的两个禁令,英伟达不允许向中国企业出售A100和H100芯片,由此英伟达的损失将超过4亿美元。

最近,英伟达宣布将推出一款全新规格的GPU芯片A800。相比于A100芯片,虽然数据传输速率每秒少了200GB,但不影响正常运行。关键是,这款新型芯片符合美国近期的出口管制规定,可以自由出货给中国企业。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如此煞费苦心,是因为过去一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高达71.11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26.4%。

04,国产芯片的又一次“弯道超车”机会

英伟达撕开了一道口子,相信后续类似的操作会越来越多。对于国产芯片的发展而言,笔者倒希望少一点英伟达,因为在市场的力量下,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端,向芯片供给端转型是最容易的。

产能过剩是产业寒冬,行业本就要调整了。 而拜登新政是高压红线则是一个加速器,这些打压无法消灭需求端,却可以严重抑制供给端,行业调整的天平显然会倾向于需求端。

这些,其实都正在给国产芯片弯道超车提供充足的时间。

从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逐渐摆脱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截至今年7月,中国国内半导体产能已突破10亿片规模。

今年前九个月,我国进口芯片总量4171.3亿颗,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12.8%,这就相当于中国一年内直接砍单了610亿颗芯片。

不可否认的是,自从特朗普政府2019年实施对华为的制裁禁令以来,国产芯片反而取得了快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无论是研发设计,还是生产制造。加之国内政策的扶持,双重因素影响之下,也迎来了国产芯片产能规模的持续扩大。

假设国产芯片能够全面替代巨额进口,国内市场有超过10倍的增长空间。可喜的是,中芯国际目前已经能够大规模量产14纳米制程的芯片,并正攻克7纳米的制造技术,华虹半导体也已经具备了14纳米制程的量产能力。

海光、龙芯在科创板上市后,获得资本加持,国产CPU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随着国产替代从党政领域进一步向大型央企和关键行业推进落地,国产芯片正在各领域加速应用。

虽然整个行业已被拖入了下行周期,拜登政府还是不遗余力地从人才、原料、设备、制造等多个纬度合力绞杀中国芯片业,留给国产芯片的时间不多了。加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mangguocai 2022-11-14 回复
这一切的根都是因为西方把自己的蛋蛋交给敌人手上的结果。上海的昆山一封杀,整个台湾芯片就慌了手脚,这才是囤积与忽冷忽热的根本!
巴斯光年 2022-11-14 回复
再不砍断,就让敌人吊死了。
赖晓莺- 2022-11-14 回复
西方当你是狗,中国也当你是狗
CindyHijack 2022-11-14 回复
世界之乱始于美
Stephanie---Z 2022-11-14 回复
汽车,手机,电脑会大幅降价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