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得“稳定”,是一种长寿优势(组图)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瘦比胖相对更健康。
然而,一项针对超5万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比起体重的轻与重,体重稳定的人更长寿。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研究并采访专家,解释为什么胖得稳定是种健康优势,并教你几个方法稳住体重。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 鲜振华
体重保持稳定的人更长寿
近期,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者在《老年学期刊》发表一项研究称,60岁后,体重保持稳定的女性寿命更长。
该研究通过对54437名年龄在61~81岁之间的女性进行长期随访,在研究开始、第三年和第十年分别测量了参与者的体重。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的体重变化分为3类:体重减轻(较初始基线下降≥5%)、体重增加(上升≥5%)和体重稳定(变化幅度<5%)。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30647名女性(占比56%)至少活到了90岁。与体重减轻超过5%的女性相比,体重保持稳定的女性长寿概率高出1.2~2倍。
换句话说,如果以体重减轻人群作为参照组,晚年时体重稳定的人,活到99~100岁的概率增加1.2~2倍。
此外,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体重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和波动过大,也会打破身体内分泌系统平衡,导致心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从而诱发心血管病。
晚年时轻微超重,反而是好事
近年来的多数观点认为,体重指数过低或者过高都是不良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
与低体重指数人群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年人反而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
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症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临床上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是否超重。
对国人而言,BMI介于18~24为正常,超过24即超重,超过28就属于临床意义的肥胖。其中,28~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40以上为重度肥胖。
超重
机体的负担增加,疲劳感随之增强,甚至会出现轻微代谢紊乱。体检报告可能显示1~2项超标的“↑”,如血脂、尿酸异常,就是机体的早期警报。
轻度肥胖
心肺耐力可出现明显下降,让人感觉体力不如从前,日常行动也变得不太轻松。
部分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典型症状是黑棘皮,表现为脖子、腋下等皮肤皱褶处变黑,甚至出现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痛风。
中度肥胖
内分泌紊乱更加严重,甚至会进展到2型糖尿病;
血脂代谢障碍导致的脂肪肝可进展至中、重度脂肪肝,甚至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
高血压与血糖、血脂代谢障碍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脑血管供血,严重者会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部分育龄期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不孕,男性则出现不育;
会有微量的蛋白尿,且尿酸居高不下,常造成痛风反复发作;
腹型肥胖更易并发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出现反酸、烧心;
呼吸困难、鼾症,以及压力性关节炎等也是常见问题;
伴随情绪问题,合并抑郁、焦虑,甚至双向情感障碍。
重度肥胖
慢性炎症、代谢紊乱和内分泌问题变得尤为严重,呼吸、循环等基本生命维持系统功能已经不堪重负。
最直接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包括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发的睡梦中猝死。肥胖还是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直接危险因素。
适当超重的前提是腰腹不能胖
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团队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适当超重但腰细的人,死亡风险更低。
该研究将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数据库的5306名80岁以上老人(平均年龄90.6岁)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
1.体重指数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腰围每增加5厘米,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
2.与体重指数正常且腰围较低的参与者相比,体重指数较高但腰围较低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体重指数较低同时腰围较高的人,死亡风险高22%。
王征表示,适当超重意味着营养状态更好,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时,身体能量贮备相对充足。
之所以超重且腰细的人群死亡风险低,是因为这部分人没有腹型肥胖,代谢疾病风险低。
由于肚子往往跟着体重一起长,怎么才能做到适量增重的同时不增大腰围呢?关键秘诀是,营养充足的同时积极运动,可以让脂肪均匀分布。
此外,腰围增大一般与代谢异常有关,所以还需注意管理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将其维持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