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6日 °C-°C
纽币 : 人民币=4.1375

2025 年,哪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组图)

20天前 来源: 火星宏观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内容提要:

2025 年,美国GDP可达30.4 万亿美元,稳居第一。中国GDP将接近140万亿元,折合18.9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62.3%,居世界第二。德国预估为5 万亿美元,日本可达到4.4 万亿美元,印度将超过4.3 万亿美元,分列全球第3-5。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分别为全球第6-9。韩国将取代俄罗斯进入全球第十位。

2025 年,哪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组图) - 1

2023年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中,有 5 个将在欧洲,3 个在亚洲,2 个在美洲。但在2025年将有所变化,欧洲只有4个国家能够进入全球十大经济体,亚洲则将增加到4个,美洲保持2个。

这些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国家在人均 GDP 美元方面已经很富裕,但因人口规模庞大而进入的两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均收入仍然很差。同样,虽然前 10 名中的大多数经济体由于物质和人力资本存量已经很高,潜在增长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其中美国由于科技推动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可观,印度因为正处于经济增长周期而逆势而上。

一、 美国,2025 年 GDP可达30.4 万亿美元。

美国的 GDP 是世界上最大的,占全球的26.4%。

2023年美国GDP 为27.72万亿美元,名义增速高达6.6%。2024年虽然通胀回落,但经济增长速度依然可观,预计全年GDP名义增速将达到6%左右,GDP规模达到29.38万亿美元。

2025年,美国GDP实际增速即使回落到1.5%,通胀回落到2%,其名义增速仍将超过3.5%,GDP规模将超过30.42万亿美元。

美国的经济结构高度多元化。以硅谷为支柱的科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软件的创新。拥有世界上最深厚的资本市场,医疗保健和制药是其他优势,制造业在航空航天、国防和机动车辆等领域仍然具有竞争力。

自大流行以来,由于美元走强和美国经济持续表现出色,美国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扩大了。这种优异的表现将在未来继续下去。三郎与全球大多数研究人员的预测基本一致,在这十年的剩余时间内,美国的经济年增长率可维持在 2%以上,而欧元区和日本的约1.5%。

二、中国2025 年 GDP将接近140万亿元,折合18.95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62.3%。

2025 年,哪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组图) - 2

中国的 GDP 位居世界第二。

2024年底,国家统计局对 2023 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GDP为129.43万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37万亿元,折合美元大约为18.36万亿美元,为美国的66.2%。占全球 GDP 的17.3%。

2024年,中国GDP 预估为134.55万亿元,名义增速约4%,折合美元约18.92万亿美元。占美国比重将下降至64.4%。

2025年,预计中国名义GDP将增长3.5%至139.25万亿元,由于人民币汇率将有较大幅度下行,折合为美元预计只有18.95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规模比重将下降至62.3%。

由于决策者一直坚持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私人消费占 GDP 的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 20 个百分点左右,供给过剩、需求不足较为严重。不断降价出口消化产能,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警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提高关税的行列。

由于面临内需不足、家庭债务和企业债务高企、人口下降和老龄化、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以及出口市场贸易壁垒越来越高等多重挑战,2024年四季度之后中国的债券收益率和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行,通缩压力增大。

三、德国2025 年 GDP预估为5 万亿美元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虽然服务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但也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大约是其他 G7 经济体的两倍。

2023年德国GDP为4.456万亿美元,名义增速高达9.2%。2024年德国经济名义增长将显著回落至6.5%左右,GDP将达到4.75万亿美元。

2025年,预估德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但考虑到通胀,其名义增速仍将可以达到5.5%左右,GDP将超过5万亿美元。

四、日本2025 年 GDP可达到4.4 万亿美元。

日本的经济仍然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自 1990 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影响力减弱,当时它是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与德国一样,日本也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价值接近 GDP 的 20%,在电子、汽车和机器人方面具有优势。三菱、索尼和丰田等日本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主导作用。

然而,日本面临着重大的人口挑战,包括人口迅速老龄化和低出生率,尽管持续实施财政刺激,但仍拖累了 GDP。

五、印度2025 年 GDP将超过4.3 万亿美元。

2025 年,哪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组图) - 3

印度的 GDP 增长迅速,在过去十年中规模翻了一番多。与许多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尽管莫迪最近推出了“印度制造”计划,但印度没有庞大的制造业。相反,服务业产出推动 GDP。印度在 IT 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该国的两家 IT 巨头 Infosys 和 TCS 总共雇佣了大约 100 万人。制药行业是另一个强项,尤其是在仿制药领域。

印度的经济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快速增长的创业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英语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政治稳定。但基础设施差距是一个障碍。

大多数研究人员的共识是,未来几年印度将继续跻身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列,但通过正确的改革,增长可能会明显更快。

六、 英国2025 年 GDP预估为3.7 万亿美元。

英国经济主要以服务业为导向,保险、金融和房地产是主要贡献者。其他关键部门包括创意产业、国防、高等教育、机动车和制药。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表现良好的教育体系是关键优势。

然而,英国脱欧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与欧盟的贸易和劳动力流动,这反过来又阻碍了英国脱欧以来的出口和投资。此外,当局还面临着在 GDP 低增长环境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公共支出需求的困难。

由于英国脱欧造成的持久打击,对未来几年的预测是,英国 GDP 增长每年将比大流行之前的十年平均水平低约半个百分点。

七、法国2025 年 GDP预估为3.3 万亿美元。

法国的经济高度多元化。该国是香奈儿、爱马仕和路威酩轩集团等奢侈品牌的全球领先出口国,以空客为首的航空航天也是一个关键行业。法国的农业部门是欧盟最大的农业部门,以乳制品、谷物和葡萄酒生产而闻名。此外,自英国脱欧以来,巴黎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欧洲银行管理局搬迁至巴黎,首都创造了数千个新的金融服务工作岗位。

但法国又是欧洲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国家,这种庞大的国家足迹已转化为欧盟最广泛的财政赤字,进而导致法国的借贷成本超过希腊和西班牙。

法国未来几年的 GDP 增长将高于德国和意大利,但政治不稳定和控制财政赤字的需要将起到拖累作用,而频繁的公众抗议可能会继续对政策制定者构成挑战。

八、意大利2025 年 GDP可达到2.5 万亿美元。

意大利的 GDP 以服务业为主,但在奢侈品、机械和机动车方面也具有制造优势。意大利北部是米兰等工业中心以及菲亚特和法拉利等品牌的所在地,推动了大部分制造业活动。

近几十年来,政治不稳定、高公共债务与 GDP 比率、僵化的公共部门、不断恶化的人口结构以及工业化的北方和不发达的南方之间巨大的地区差距都构成了挑战。尽管目前从欧盟复苏基金的支付中,意大利经济获得了相当大的提振,但今年或未来几年的年度 GDP 增长率不太可能超过 1%。

九、加拿大2025 年 GDP预估为2.3 万亿美元。

加拿大的经济资源丰富,石油、林业和采矿业为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加拿大的整体 GDP 仍然以服务业为主,其中金融和科技服务尤其具有优势。

近年来,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的强劲需求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经济活动,从 2019 年到 2024 年,加拿大人口增长了约 10%,高于历史趋势。

尽管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熟练的劳动力和廉洁的治理,但加拿大也面临着脆弱性,包括大宗商品出口价格波动、高昂的家庭债务和对美国的贸易依赖。由于特朗普可能会对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对于加拿大可能是一个特别的风险。

十、韩国将取代俄罗斯进入全球十大经济体的第十位。

2025 年,哪些国家将成为全球十大经济体?(组图) - 4

朝鲜战争后,韩国曾经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几乎没有任何可用的自然资源。战后他们从零开始重建经济,首要重点是提高教育水平,在朝鲜战争后的短短 10 年内,文盲率从 78% 下降到 4%。

从经济角度来看,韩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五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国,第五大武器出口国,第四大汽车出口国,第三大半导体出口地区,在技术和电子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

俄罗斯的经济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占其出口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两年能源价格下跌和经济制裁,重挫其国际收支。

自 2022 年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经济主要依赖军事部门和行政支出,经济结构异常扭曲,导致通胀和利率居高不下,经济趋于崩溃边缘。

韩国 2023 年 GDP 为1.71万亿美元,与俄罗斯2.02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差距达到15%。

在强劲的出口和全球经济复苏的推动下,2024年韩国GDP将达到1.79万亿美元,而俄罗斯按本币计算的GDP可达到180万亿卢布,名义增长8.7%左右,但由于卢布贬值,仅折合约1.876万亿美元,与韩国的差距缩小到不到5%。

2025年,韩国GDP将增长到1.88万亿美元,俄罗斯本币计算的GDP 可增加到191.8万亿卢布,但由于卢布继续贬值,折合为美元的GDP约合1.79万亿美元,反而将比韩国少5%左右。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