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10.1°C-11.5°C
纽币 : 人民币=4.4489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2021-10-04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黄挎包

黄挎包是军用挎包,结实、便于携带,还能装许多碎小的东西。据说可以装下2000发子弹,或10枚手榴弹。此包包1960年代流行起来,不但时髦,而且用起来方便。不装东西时,可折叠起来随身装衣兜里,休息的时候呢,还可以当坐垫。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1

由于结实和柔韧性好,装什么形状的东西都可以,在那个物质相对短缺的年月,这个发明,十分亲民。黄挎包多系帆布面料,款式只有一种,包包的盖,有明扣和暗扣之分,内里大多缝制有白布隔层。黄挎包作为一种时尚用品,可谓红小兵的“标配”着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背着它,就有忠诚和“革命”的内涵。黄挎包流行起来后,生产量大了,就多采用军绿色帆布面料大批量生产,变成了军绿挎包。小编小时候上学,看到许多同学都用这种结实的包包背书,所以一直认为它的名字最初就叫“书包”。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2

2、暖水瓶

暖水瓶,是家家户户的必备用品。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3

不做家长,不知道暖水瓶的作用,孩子、老人喝水,客人来访,洗脸洗脚……热水瓶和热水一样是必须品,十分必须。1960年代的暖水瓶,是铁皮镂花式的外壳,内装瓶胆,双层玻璃、双面水银,中间真空以起到隔热的作用。瓶口是软木塞,浸水后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空瓶时,用耳朵放在瓶口,有奇怪的嗡嗡声。这些体验,都是四五十岁中年人的儿时记忆吧。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4

3、手电筒

手电筒在当下的生活中,主要用于户外、田间巡逻,或者家里停电时夜间备用。1960年代,它的注册商标有虎头、猫头、大鹏、和平、狗头等。从商标名字就能推断出它的应用场景。1967年的手电筒,着实是个新奇产品,它是以进口冷轧薄板,真空镀铝技术制作而成,灯头里的反光罩,还是塑料镀铝的。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5

这个高科技,在电力缺乏的当年,十分有用,家里有个它,替代了以往的煤油灯,轻便明亮,十分上档次,很有现代感。而且,此物也是当年出口和内销的名牌产品。传说非洲一土族人,把中国的虎头牌手电筒作为了迎亲物品,因为根据当地土族人的说法,虎头是祛邪扶正的吉祥物。现在,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不会用手机,家里床头边,还是习惯有个手电筒。不过,现在的更轻便了,不用电池,是塑料的、充电式的,还有的是太阳能的。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6

4、上海牌手表

在1968年,买一块上海牌手表,是需要花去一个工薪阶层3个月的工资的,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7

不错,上海牌手表,就像现在的苹果手机一样时尚,不管实际上需不需要,它已经成为某一阶层人士的精神需求和无形的价值标签。当年国货上海牌手表,也是如此。1968年,上海牌手表产量破100万,是中国最好的国产手表。它参考瑞士塞尔卡AS1194机芯研制而出。由于它的名贵、质量上乘,上海手表一度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8

5、地铁

在1969年9月20日时,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地铁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工业水平、人们生活现代化程度的象征。英国1863年就建成并开通了地铁,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地铁在1900年代都成熟运营了。老大哥苏联,在1930年代就建成了地铁,其富丽堂皇高大上,世界恐怕难再找出第二个,为了东风压倒西风嘛。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9

中国地铁,确切说是北京地铁,始建于1953年,历经周折,1969年建成通车,一期工程,从北京火车站到石景山苹果园,全长23.6公里,设17个车站。一号线的建设,是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原则来设计的,可以说,军事战略意义,大于当时的社会生活需求。其洞体,也全部是钢筋混凝土,防护性能极强。事实上,当时建成后,并没有作为公众交通对公众开放。直到1971年1月,才内部售票,群众可乘坐,单程价格为1毛钱。

(当年的地铁)

六十年代这些“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 10

地铁在当时是个老百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鲜东西,其投资大、技术高,多亏了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培养了地铁建造专业人才。据说,当时地铁修建,国家是调用了铁道兵、铁道部地铁工程局、北京城建局等单位共4万多人来参与建设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