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7.6°C-19.5°C
纽币 : 人民币=4.4586

萧统:南朝繁华和萧条的缩影

2022-05-3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公元531年5月31日,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去世。

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因主持编纂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而知名当时和后世,他以一己之力为南梁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文墨风流的一笔。

和李煜、宋徽宗相似,萧统也是皇族人物,但和李煜、宋徽宗不同的是,他在三十一岁时英年早逝,没有登上南梁帝位,对文艺的喜好没有导致亡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追思。

那么,萧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陶渊明的隔辈粉丝。

和陶渊明在今天享有的赫赫诗名不同,南朝时的陶渊明名气很低。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曾在《诗品》中,把陶渊明列作“中品”诗人,说他是文学界的二流货色,而陶渊明的身份转折,得益于萧统对陶渊明的后天“开发”。

萧统对陶渊明的追捧,从塑造其精神人格开始。为了表彰陶渊明人格高洁,萧统特别创作了《陶渊明传》,称其“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他还不满足于前人对陶渊明的好评,到处搜罗史实素材,终于找到了一封陶渊明给儿子的家信,通过陶渊明对儿子的教诲,来论证其人格高洁。这个材料连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中都不曾记载,可见萧统为了“追星”,做了很深的史学功课。

除了表彰陶渊明人格,萧统还注重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阐发。萧统之前,很多人觉得陶渊明的诗没什么价值,但萧统却不认同。他盛赞陶渊明的诗文是独超众类的佳作,在主持《文选》的遴选时,他一口气收录了陶渊明的8首诗歌,另外还有1篇人们熟悉的《归去来兮辞》。

萧统:南朝繁华和萧条的缩影 - 1

陶渊明画像

其次,他是昭明会的品牌代言。

萧统好诗文、喜游历,加之出身尊贵,这样他成了南朝最大的文化IP,很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他的身边。他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才学之士探讨文史,或者写文章抒发情怀抱负。

在萧统所在东宫,不但文人多,书也很多。据说他的藏书多达三万卷,是南朝藏书的峰值。

萧统还在宫内修建亭阁,邀请当时名流一同游览,文人聚集、名家荟萃的昭明会得以爆火。

昭明会作为一种文人雅集,举办地并非局限在宫中。在今天的安徽池州一地,就留下了大量和昭明会有关的文化习俗。南梁时期曾在池州设置侨置郡县,昭明会遗迹以侨置郡县晋阳、和城两地最多。

在晋阳的石潭镇,有一处祭祀昭明太子的文孝庙,到了元朝,秋浦县的县令张义诚还曾亲自拜谒文孝庙,并题写楹联道:“老树千株茂,清波一道流。”可见昭明太子影响之广泛深远。

和城的情况大致相似,据说和城的隐山寺的寺额“隐山之寺”,就是萧统亲自题写的。

最后,他是腊鹅案的无罪案犯。

萧统的人生中不只有书香,生在皇室的他,注定无法摆权力的侵扰。萧统去世前,发生了让他不能自证清白的腊鹅案。

萧统的母亲丁贵嫔去世时,梁武帝为丁贵嫔选择了一处葬地,但有道士给萧统说,这块葬地不利于你,需要埋下腊鹅才能避祸。没多久,萧统东宫的臣子鲍邈之和魏雅两个人不和,鲍邈之就向梁武帝告密,说魏雅和太子合谋,想要通过巫蛊之术陷害陛下,梁武帝听罢大怒。

墓地中的腊鹅,本来是为了避祸才埋下的,被梁武帝派人挖出来后,却成了萧统最大的祸端。

此事多亏了大臣徐勉谏止,梁武帝才就此作罢,只是杀了道士,没有继续追究萧统的过失。萧统为人仁孝,一直将此事挂在心上,恓惶之间在游湖时落水得病,再也没有挺过来。

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明代学者孙承恩说萧统“睿资天启”,是天生的奇才。可惜,英年早逝的萧统,没能继续铸就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子虚乌有的谣言。或许,这也再次验证了有人说就有信的谣言定律。

历代评价

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

——清代学者 赵翼

编辑说明

文字 / 中流楫

排版 / 乐多

封面 / 乐多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