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3.6°C-16.5°C
纽币 : 人民币=4.4653

谜踪之国丨镶嵌、浮雕、圆雕、鎏金......小小扣饰定格古滇风云

2022-07-15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扣饰又称为饰牌

是滇文化青铜器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其形制的不同

将其分为三类:

据其表现内容的不同

又将其分为

乐舞、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三类

这些饰牌表面

用各种浮雕或圆雕的形式来表现

由各种人物和动物纹构成的

各种场面

在这些纹饰的后面

均有一个矩形齿扣

是悬挂在其他器物上面用作装饰的

这些饰牌

是滇文化青铜器中的装饰品

圆形扣饰

圆形扣饰可细分为两种:一种通体为青铜铸造,另一种在扣饰中央及其周缘镶嵌有玛瑙扣和孔雀石珠。不仅在装饰画面上讲究其群体性,即由一组动物首尾相接排列干扣饰的外部边缘,而且在扣饰的中央镇嵌一枚色彩鲜艳的玛瑙扣(通常为红色),在玛瑙扣和动物边饰的中间地带镶嵌有深绿色的孔雀石珠片,使得整个扣饰层次分明,表面十分协调,令人赏心悦目。用于装饰扣饰边缘的动物通常有牛、猴子、绵羊等。

圆形鸟喙舞蹈人纹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直径15.5cm

云南官渡双龙桥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圆形扣饰正面中心是半浮雕鸟喙,围绕中心的纹饰依次是锯齿纹、回字纹、舞蹈人纹、弦纹。浮雕鸟喙状的圆形扣饰多见与曲靖八塔台遗址中,昆明出土的这件显示了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另外装饰中有一圈连臂而舞的舞蹈人纹,与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圆形舞人铜扣饰表现内容相似。

金腰带及圆形镶石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带长96.5cm 宽5.8cm

扣饰直径20.5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西汉镶石圆形牛边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前8年)

直径12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圆形镶石猴边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直径12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长方形扣饰

扣饰整体作长方形,分中间有长方形框和中间无框的两种。中间有框的常将长方形框纵向分为两格,每格中间常镶嵌2-3只玉管(横排)。有方框的边缘常有圆雕动物纹,这些动物包括狐狸、猴子、长尾鸡、小兽、蛇等,此外还有人头纹。中间无框的长方形扣饰,一般其外沿也无圆雕或浮雕的动物纹装饰,而是将其边沿铸成有圆涡纹、波浪纹、云纹和直线纹构成的图案。整体上和谐、美观。

长方形狐围边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最大件直径6.4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扣饰整体为长方形,两只狐围两侧边。狐半立体透空浮雕,尖嘴,长身短腿,侧身侧首。牌面平,中央镶嵌9玉片,中间三横,两侧各3竖排列,上下边沿有对称伸出的5双联同心圆纹。背有一“L”形扣。

铜带扣

西汉(公元前206–前8年)

长10cm 宽9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外框作长方形,中腰有一横轴,轴中段直装一尖齿,以便插入革带穿孔之内。

不规则形扣饰

此类扣饰无固定的形状,据其表现内容可以分为表现人类活动(如歌舞、骑马、狩猎)等和动物活动的两类,尤以后者为多。这些扣饰的形状主要取决于图案中人物或动物活动的动态需要,很难形成统一的造型。

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长18.5cm 宽12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扣饰上这两名舞蹈者的服饰相同,头后梳条形小髻,高鼻、深目,着紧身裤,其上有圆形花纹。腰部束带,身侧佩剑,剑带悬于右肩。双手执圆盘,口微张,腿部弯曲,作边歌边舞状;其下有1条蛇,口咬前人之右足,尾绕后人之左足。整件扣饰造型生动有趣,动感极强。从两个舞蹈者的形象特征与装束看,应是异域来客,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塞人”。此铜扣饰对于研究汉代的盘舞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学者认为两人手持之盘为“铜钹”,误。

二牛交合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长15.5cm 刃宽9.7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扣饰上二牛作交合状,公牛体型较大,两后腿站立,两前腿紧伏于母牛背上,头依其腰部,双目圆鼓,嘴微张,尾夹于两后股间,腹部前倾作交合状;母牛体型较小,头前倾,与公牛配合默契。牛下方有一条蛇,口咬公牛之尾,尾绕母牛前足。背面有矩形齿扣。制作精细,牛身上毛纹清晰可见,神态生动。滇国居民十分重视牛的繁衍与生长,这件扣饰是生殖崇拜的表现。

鎏金掳掠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盖径30cm

高12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骑士猎鹿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通长23.9cm

高14.4cm

扣饰直径20.5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八人猎虎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前8年)

通长11.8cm

通高6.6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八人猎虎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高11.5cm

宽13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三狼噬羊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前8年)

长12cm

宽8.5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除了人物、动物浮雕或圆雕铜扣饰外,滇文化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人物屋宇模型扣饰。这类器物完全是立体的,但每一件器物的背面均有一齿扣,在做法上与其他铜扣饰相同,而且在其底部还发现粘有绢帛残片,推测其应是某种器物上的装饰品。

这种人物屋宇模型铜扣饰,表现的很像是一种举行祭典或庆祝活动的场面。反映的是古代滇人的现实生活,是其现实生活的记录。只是屋宇模型的形制大小不同,表现场面的复杂与简单的区别。总体上这种铜扣饰的数量不多。

房屋模型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高11.5cm 宽12.5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此房屋模型整体为干栏式建筑,但二楼中间为单井井干式楼室,人物17人。搏风板、山墙上部(山尖)壁板、钩阑华板、柱头等部位雕满云纹、雷纹、勾连纹和对称卷云纹等图案。

钩阑蜀柱粗壮硕大,略作上大下小之制,柱头一周雕饰弦纹、绳纹和三角回纹,配合满布华板的雷纹雕饰,使整个钩阑平座更显庄重。钩阑之盆唇高达站立堂上人物肩腋,盆唇之上,顺序排列一牛头、一整肢牛前腿、一整块牛肋和一整只牛后腿。

房屋正前方有一上宽下窄的板子,或称为“陛板”,中段“剔地起突,以雷纹作底纹,透雕一蛇蜿蜒上行,蛇口衔一鱼,鱼头没入蛇口,鱼身尾在外。陛板上段雕雷纹接对称卷云纹,高出于屋檐之上。”此模型出土于石寨山6号墓,其表现的人物活动当与滇王有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孔雀房屋形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通长8.9cm 通高8.8cm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孔雀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长方形平台。平台前两侧立圆柱,中央略斜近直立一宽板,下端饰横条纹,中端为斜线交叉纹,上部铸一孔雀浮雕,高翎,圆形开屏。平台后为直立房屋墙,中部一方形孔。屋顶高耸作歇山式,上脊宽,下檐窄,“人”字形两面坡,屋面刻六边形蜂窝状瓦纹,屋脊为菱形纹饰,脊上有雕饰。屋两面顶部两端各有一交叉牛角形檐板,上有纹饰。背有矩形扣。

除了上述的青铜扣饰外,石寨山文化的青铜扣饰中还有牛头铜饰、枭头铜饰、鹰头形饰、蛙形饰、螺形扣饰、虎头铜饰、人面铜饰等单体扣饰。

猫头鹰形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前8年)

长7cm 宽7.5cm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青铜铸造鸮鸟的头型,环眼,曲啄,背面有矩形扣。

各式各样的青铜扣饰

传达了古滇人的审美理念

欢迎来深博领略

那些将定未定的决斗瞬间

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

热情奔放的人们生活......

展览时间丨2022年5月18日-2022年9月18日

展览地点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第7-9号展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16:00

▇往期推荐 ▇

◆ 问陶之旅丨考考你:什么陶瓷器“长满腿”?

◆ 亲爱的小朋友们:恭喜你们被“小讲解员培训班”录取啦!

◆ 金木交辉丨绝美!来看看这些精巧的馔盒→

◆ 最新招聘丨七月可期,职等你来!

◆ 向海之旅丨开饭啦!开饭啦!《海怪食谱1.0》大曝光

▇官方新媒体平台 ▇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息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