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6.6°C-8.2°C
纽币 : 人民币=4.4183

数字化时代,药企如何做出现象级营销?

2017-07-06 来源: 医学界 评论0条


作者丨丹萌

来源丨"医学界"微信号


刘丁说,自己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做事投入专注,爱拿数据说话。


他起先是学理工的,毕业后,零零总总做过不少与专业服务、咨询相关的职业,2010年,才一头“扎”进了医药领域的咨询服务。


他见证了医药企业近年来在中国业务模式的转型,那是“从传统的、以销售与营销团队线下驱动为主的业务模式,逐渐尝试数字化营销、多渠道营销”。


“很有意思。”他这样评价在外人看来略显缺乏创意的医药行业,“传统上,如果我们把所有行业分成2B的业务和2C的业务的话,医药行业其实很特殊,正好在中间,它有相当的客户数量,没有办法一对一服务,但又同快消行业那些动辄千万百万的目标客户数没法比。”


医药行业的营销模式也兼有2B和2C的特点,需要广覆盖,同时也要悉心择选和服务这些目标客户。那么,在IMS health中国区技术应用与业务转型总监眼里,一家药企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现象级营销?


数字化时代,药企如何做出现象级营销? - 1


《医学界》:据您了解,医药领域的营销模式经历过怎样的变革?


刘丁:药企在数字时代的多渠道营销历史其实不长。2012年之前,中国药企的营销模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热词”出现,2012年之前,最流行的是CLM(闭环式市场营销),2012年,这个词逐渐被另一个词盖过风头——MCM(多渠道营销),它具备3个特点:闭环、个性化和渠道集成


但是到2014年发现一些新问题,就是流量问题,当时有一个药企做微信号,每天的阅读量是100多,他们CEO开玩笑地讲,这100多阅读量里估计有5、60是他们自己的员工,我们当时就跟很多药厂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用户招募、地推等等。


到了2015年,新的问题又来了,渠道的粘性怎么保持?


当时大家想了很多,比如要有客户旅程(Journey)的设计,要有内容战略,要有业务流程的集成,之前我们说集成只是渠道的集成,但是后面我们觉得公司内部业务流程要有集成,比如说,如果市场部发现某个医生对推送的内容很关注,打开率很高,那是不是应该安排一个代表去面对面拜访一下?这就是把市场部的流程和销售的流程集成在一起。


从15年底到16年,我们发现又有新的一些挑战,就是数据,大家开始说,我做了4、5年的渠道了,也积攒了一些数据了,这些数据是不是可以产生一些业务价值(insights)?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做大数据、数据挖掘的探索,其中用到了很多前沿的技术,比如各种高级统计模型(advanced analytics)、机器学习等等。


《医学界》:经历了这些变革,您怎么评价目前这个阶段?医药企业应当如何把握当下?


刘丁:客观来讲,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建议药企怎么把握趋势。我只能从我的角度出发,谈谈我觉得比较合适的路径:


第一,坚定地利用数字渠道,

第二,合理规划你的数字渠道,

第三,数据价值的挖掘。


所谓坚定地利用数字渠道,就是传统上没有的实践,我们要积极的探索,我经常觉得数字化的东西没有小打小闹,要么就勇敢的投入,否则不会有效果,只会浪费投资;第二步,所谓规划数字渠道,就是不能闭着眼狂奔,而要去探索一些方法论,合理地、科学地、用数据驱动的方式去规划。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很多药企从快消行业引进人才,毕竟在科学地制定方法论方面,快消行业比制药行业走得稍微超前那么两步。




至于怎么用数据去驱动销售行为、驱动业务、驱动战略,在传统的时代,制定战略有很成熟的方法论,但在数字化时代没有成熟和既定的方法论;传统时代,企业可以有一个3年战略、5年战略,数字时代不是这样的,数字时代的战略是快速启动,先把第一步迈出去,然后快速迭代,快速校正我们的方向,我觉得是这样的一种方式。




《医学界》:您好像很喜欢拿医药行业和快消行业营销做对比,您觉得这两个行业各有什么特点?


刘丁其实我始终觉得制药行业有制药行业的特点,我们的产品是人命关天的,跟薯片、项链不一样,从这一点上来说,药品宣传的内容、宣传的方式,永远不可能跟快销行业一样。


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看快消行业的宣传中有哪些元素,是我们可以去吸取的,比如结合热点话题去做宣传,比如如何利用社交与UGC(用户产生的内容)去做营销,比如能不能让宣传从单一化变成个性化。


通常制药行业做营销推广,key message(关键信息)一年换一次、几个季度换一次,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热点话题去做一些个性化的内容(content)?比如结合病例、个人体验做一些故事化的推广和宣传?当然,这样的内容制作相比传统药企的营销内容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会面临运营方式、流程,甚至合规等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去突破。


归根结底,我们的产品跟快销产品不一样,所以我们讲产品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这些元素,热点话题、场景与传播、生动的描述、跟先进技术的结合等等,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医学界》:您觉得医药行业在向着快消行业营销风格转型的过程中,有哪些阻碍?


刘丁:我始终觉得制药企业现在营销转型最大的阻碍有两点,一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二是目前的运营制度与流程,比如合规等等。


我自己觉得,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其实在往一个方向变化,变得越来越数字化、碎片化、社交化。药品营销本身可能不会有病毒传播,但营销模式可以,数字化和技术的发展是任何行业门槛、行业特征都阻挡不了的,他们最终会在这个行业引起革命性的变化。但要等到我们真正去设立有效的组织结构,把责任权利清晰地集中在一个部门头上,价值观、思维方式到位了,数字化才能起作用。


《医学界》:说到组织架构,很多药企可能优先关心,做数字化多渠道营销,哪些业务适合自己做,哪些适合和第三方合作?


刘丁:对,经常会有客户跟我们聊这个话题。我自己的看法是这样的,对于那些跟产品特征、业务模式特征无关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到第三方平台上去做,比如一些医生教育、患者教育的事,第三方平台有流量、有医生资源,你干嘛非要自己搭一个网站去做?


但有一些东西是跟他的品牌特性相关的,这些事恐怕自己做更合适一些,一是方便他们收集数据,二是能帮他们树立品牌,甚至能给他们在未来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医学界》:您对药企营销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刘丁: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和快消行业越来越逼近了,我的感觉是2017、18年会处于一个临界值,这两年如果大家再玩不出点名堂的话,可能就要到一个拐点,会出现质的变化,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变化,也许是业务模式的彻底改变,或者有一个外部“野蛮人”进来,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感觉。


另一个情况是,我们看到整个产业链在发生变化,正在从传统的线状的产业结构,也就是生产-营销-流通-终端的结构,向着一个网状的产业链发展,在网状的产业链里,有各种新的玩家,而且这些新的玩家之间很难讲谁是上游、谁是下游,它是一个网状的结构。那么在这个新的产业结构里边,药企的另一个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谁能够“编织”这样的一个新的产业网,谁能够把所有这些玩家更有效的组织起来为客户服务,如果药企不能,那么可能会有一个“野蛮人”闯进来做这件事。


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规划,世界变得太快了,你根本想象不到一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但我希望自己能看到这个行业拐点的到来。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新西兰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